银簪的寒意透过鬓角的发丝渗进来,与窗外呼啸的寒风遥相呼应。
宛书瑜捏着那张写有粮船沉没消息的字条,指尖因用力而泛白。
十二名船夫……她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怀着身孕的妇人,前日来抓药时,脸上还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说等丈夫回来,就给孩子做新衣裳。
如今,那憧憬怕是要碎了。
她将字条凑近烛火,看着纸片蜷曲、变黑,最终化为灰烬。
灰烬被风吹起,飘落在窗台上,像未化的残雪。
她不能声张,至少现在不能。
王记布庄的案子已经让她见识到祝府的手段,若粮船沉没真与他们有关,贸然追查,只会引火烧身。
可心底的那点不忍,像根细针,反复刺着她。
那些船夫的家属,此刻怕是还在翘首以盼,等着亲人归来。
她该不该去报个信?又该怎么说?说他们的亲人可能已经死了?还是说,这背后或许藏着阴谋?
正纠结着,前堂传来母亲的声音:“书瑜,张婶子来了,说是她男人在码头当差,听说了粮船出事的消息,来问问有没有船夫家属来抓药,想打听点消息。”
宛书瑜心里一紧,连忙摘下鬓边的银簪,塞进抽屉锁好,快步走出房间。
堂屋里,张婶子正坐在椅子上抹眼泪,见宛书瑜进来,连忙站起身:“书瑜丫头,你听说了吗?那粮船沉了,我家男人说,船上的人怕是没一个能活下来……城西的刘嫂子、北巷的王大娘,她们男人都在那船上啊!”
赖夫人递过一杯热茶,叹气劝道:“张婶子,你也别太急,官府不是派人去查验了吗?说不定还有活口呢。”
“查验?哪那么容易!”张婶子哽咽着,“我家男人偷偷告诉我,那船沉得蹊跷,像是被人凿了底!而且……而且那批漕粮,早就被人换了,船上装的都是些石头沙子!”
“什么?”宛书瑜和赖夫人同时愣住。
漕粮被换?凿沉粮船?
这已不是意外,分明是人为!
宛书瑜的心跳瞬间加速,一个名字不受控制地冒出来——祝珀。
祝府的掌权人,那个据说心狠手辣、只认利益的男人。王记布庄的案子还没彻底淡出人们的视线,祝府若再牵扯进漕运舞弊,那胆子也太大了。
可转念一想,祝昀氏呢?他是否知情?甚至……是否也参与其中?
这个念头让她背脊发凉。
她不敢再想下去,只能强作镇定地安慰张婶子:“张婶子,您先别急,这话可不能乱说。官府定会查个水落石出的。”
“查?怎么查?”张婶子红着眼,“我家男人说,祝府的人已经去了码头,说是要‘协助’官府查验。谁不知道祝府和漕运总督是亲戚?这案子怕是又要不了了之!”
祝府的人去了码头?
宛书瑜的心沉到了谷底。
她几乎可以肯定,这粮船沉没,定与祝府脱不了干系。
而祝昀氏,那个总在暗处布局的男人,此刻又在扮演什么角色?
张婶子还在哭诉,说的无非是船夫们的不易,家里的难处。
宛书瑜听着,只觉得字字都像锤子,敲在她心上。
她想起祝昀氏说的“享受了利益,就要承担风险”,难道这些船夫的性命,也成了祝府利益链上可以被牺牲的风险?
“书瑜,你怎么了?脸色这么白?”赖夫人察觉到女儿的异样,关切地摸了摸她的额头,“是不是累着了?”
“没事,娘。”宛书瑜摇摇头,深吸一口气,“张婶子,您知道那些船夫家属住在哪吗?我想去看看她们,若是有什么能帮忙的,也好尽点力。”
张婶子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我带你去!她们现在怕是都慌了神,有你在,总能宽宽心。”
赖夫人想阻拦,却被宛书瑜用眼神制止了。
她知道母亲担心什么,可她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无辜的人陷入绝望。
哪怕只是送去一剂安神的药,说几句宽心的话,也好过在这里坐以待毙。
换了件素色的外衣,宛书瑜跟着张婶子走出回春堂。
街上的气氛比往日凝重了许多,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议论着粮船沉没的事,脸上都带着惶恐。
路过码头方向的街口时,能看到官兵把守,严禁闲人靠近,隐约还能看到几个穿着祝府服饰的人在与官兵交涉,态度倨傲。
宛书瑜下意识地低下头,加快了脚步。
船夫的家属们大多住在城南的棚户区,低矮的土房挤在狭窄的巷子里,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
她们聚集在刘嫂子家的院子里,十几个女人抱着孩子,哭得肝肠寸断。
“我家男人昨天还托人捎信,说这趟回来就给娃买新鞋……”
“官府的人说没就没了,连尸首都找不到,这让我们娘仨怎么活啊……”
“听说船是被人凿沉的,是不是真的?是谁这么狠心啊!”
宛书瑜站在院门口,听着这些哭声,心里像被堵住了一样难受。
她走上前,将带来的安神草药分发给众人:“嫂子们,先别哭了。这是安神的药,煮来喝了,先保重身子。官府总会给个说法的。”
“说法?什么说法?”刘嫂子红着眼瞪她,“祝府的人都去了码头,他们能给什么说法?我男人说了,这批漕粮有问题,祝府的人早就盯上了,他还劝我要是他出事了,就赶紧带着孩子跑……”
话说到一半,她突然捂住嘴,像是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宛书瑜的心猛地一跳:“刘嫂子,你男人还说什么了?”
刘嫂子摇摇头,眼神躲闪:“没……没什么了。我也是瞎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