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贝聿铭

顾卫东的脸色顿时就变了,愣了一瞬下意识就去看自己老婆,刘淑英也是一脸懵,捏着妹妹的胳膊,连音量都来不及收住,“咋回事儿啊?”

无论这一路上陈芳华心里多么的纠结忐忑,可此时对着外人,她只能摆出一副云淡风轻、镇定自若的笑脸。

刘淑珍嗫喏着还没有开口,她已道:“淑英姐,姐夫,我就厚着脸皮跟着淑珍也这么叫你们了。”

“是这样的,家里本来是想让芳丽来的,可我二妹从小就胆子小,一听要出远门,直接就给吓病了。我爸妈一琢磨,贝叔叔家跟我们家这么多年没见,都还不忘拉扯我们一把,这份人情我们怎好随意辜负?就只好让我顶上来了。”

“那为啥不写信提前说一声啊?我们什么也没准备!”

提前说了还来得了吗?

“信在路上慢,这不,我们都已经到了,信还不一定到呢,还不如我们来了咱们当面说。”

陈芳华说的有理有据,一副理所当然的摸样,刘淑英夫妻俩心理再滔天骇浪,此时也不好再过多苛责什么。

“先去坐车吧。”顾卫东道。

事到如今,只能从长计议。

在路边等公共汽车的间隙,顾卫东跑到火车站里打公共电话,回来时汽车正好也来了。

“你们两个快上车。”刘淑英催促着两人先上去,自己则和丈夫坠在最后。

“贝家咋说?”

“电话没人接。”顾卫东沉着脸简短道。

刘淑英的心也跟着沉了下去。

公共汽车开了一个多小时,车上的人从少变多,最后又下的没剩几个。

四个人前后坐了两排,不管车上人多还是人少,彼此之间始终沉默着。刘淑英早已没了续姐妹情谊的心思,而刘淑珍则被窗外不断掠过的繁华景象震得说不出话。

在他们那个小山村,电线是去年才拉上的,更偏远的山里至今还点着煤油灯。可这座城市,夜晚竟亮得不像话——整条路上的街灯亮如白昼,街道两旁一幢幢大楼里也都灯火通明。刘淑珍甚至看见有几栋大楼外挂着醒目的霓虹灯串,电在这儿,居然成了黑夜里的装饰。

“我的老天!”她无意识的捏着陈芳华的胳膊,宣泄着内心的震撼。

陈芳华吃痛,把胳膊抽了出来。见惯了现代都市车水马龙的她,并不像身边这几位本土人那样合不拢嘴。她只是默默观察着车行的路线,推测他们大概经过了长安街一带,最后拐进了西城的三里河地区。

下车的时候,陈芳华心里咯噔一下。

穿越前她曾在京市居住多年,对“三里河”这个名字如雷贯耳。这一带历来是机关大院的聚集区,从这里走出的年轻人,不少都在未来十几二十年里成为媒体口中的风云人物——他们通常被称为“大院子弟”。

陈芳华意识到,陈家父母显然低估了贝家的实力。他们原以为对方不过是比自家条件稍好、有点文化,这才盘算着攀亲。可能在这种高干云集的区域拥有一席之地的人家,哪里只是“好一点”?双方之间的差距,恐怕是隔着好几层阶级。

这个猜测,在望见大院深处那栋朴素的二层独栋小楼时,被证实了。

下了车,刘淑英两口子马不停蹄又带着他们走了半条街,最后拐进了一处种满高大杨树的安静大院。

院子深邃,出乎陈芳华的意料。她自认也算见过些世面,可越往里走,越感到一种无声的压迫感。路上行人稀疏,偶尔有红旗、吉斯或上海牌轿车安静地驶过。道路虽宽,顾卫东和刘淑英却总是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略显局促地为车辆让路。

这样走走停停了一阵,眼前出现了一排样式统一的二层独栋小楼。她们的目的地便是其中之一。

小楼在昏黄壁灯的映照下,显露出朴素而庄重的灰砖墙面,带些简化的苏式风格。低矮的栅栏围出一个小庭院,石子小径通向门前的几步台阶,院角种着几簇绿竹,在夜色中显得格外幽静,也透着一丝疏离。

“到了。”顾卫东道。

刘淑珍脸色有些发白,下意识地朝姐姐刘淑英身边靠了靠,这个细微的动作,无形中将陈芳华隔开了一点,让她显得有些孤立。

刘淑英递给妹妹一个安抚的眼神。顾卫东则走到栅栏边,在墙上的按钮按了三下,院里随即传来“叮当、叮当”清脆的机械铃响。

不一会儿,房门从里面打开,一位中年妇女探出半边身子问道:“哪位啊?”

顾卫东赶忙提高声音应答:“陈妈,是我,小顾。”

“哦,是小顾啊。”陈妈的语气立刻热情了些,她走下台阶,打开栅栏门招呼他们进来,一边问道,“怎么这个点儿过来了?”

刘淑英马上笑着接话:“之前跟苏教授说好的,我老家的妹妹今天到。这人一接到,我们就赶紧领过来让苏教授瞧瞧。”

陈妈这时才注意到夫妇俩身后跟着两个年轻姑娘,她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问道:“哪位是陈家的姑娘?”

刘淑英伸手示意陈芳华,语气带着明显的迟疑和尴尬:“……是,是这位,陈家的大闺女,叫芳华。”

陈妈闻言,明显愣了一下,目光迅速从刘淑英脸上移开,转而仔细地上下打量着陈芳华,眼神里充满了诧异和探究。她停顿了片刻,最终却没多说什么,只是侧身让客:“苏教授和贝司长都还没回来,你们先进来等一会儿吧。”

进了屋,不用陈妈招呼,刘淑英已熟门熟路地弓身从鞋柜里拿出四双简易拖鞋。几人换上鞋,鱼贯走入客厅。

客厅里灯光明亮,浅色木地板光洁得不见一丝灰尘,黑色皮艺沙发围着一张玻璃茶几。几人都不约而同地坐在了靠近门边的一侧。

陈妈陪坐在对面,刘淑英热络地和她拉着家常打发时间,从最近流行什么样的毛衣花样,说到哪家百货商场的毛线颜色多、质量好,再到最近的菜价涨跌几分钱,她都如数家珍。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门口传来轻微的响动。

谈话声戛然而止。陈妈起身迎去,门正好从外面打开。

“苏教授回来了?”陈妈笑着问候,话音未落,看见后面跟进来的高大身影,脸上的笑意更深了几分,“聿铭怎么也跟着回来了?学校放假了?”

“想您做的菜了,回来解解馋。”青年的声音带着笑意,透出自然的亲昵。

陈妈迎上前时,刘淑英夫妻也赶紧站了起来,陈芳华自然不好再坐着。

她抬眼望去,先看见一位神色温婉的中年女人,跟在她身后进来的是个身姿挺拔的英俊青年。

青年身着剪裁合体的深色风衣,微敞的衣襟下露出挺括的白色衬衫领口,黑色长裤笔挺,衬得整个人修长利落。

他留着干净清爽的短发,额前垂下几缕随意却不杂乱的发丝,眉眼舒展,目光明亮。虽未刻意张扬,但那种优渥家境里培养出的特有的自信与神采让在场所有人都眼前一亮。

陈妈眉眼带笑地轻责:“哎呦,也不早打个电话回来,今天小张送来的菜可不多。”说着就要去打电话,“我让他明早赶紧多送几样来,想吃什么,陈妈给你做。”

“我跟您开玩笑呢,别忙了。”贝聿铭连忙拉住她,“就住一晚,明早学校还有课。”

“别惯着他,家里有什么就吃什么。”苏婉仪随手将公文包递给陈妈,一转头,才看见客厅里多出的几个人。

陈妈正要挂公文包,见苏婉仪神色微顿,像是刚想起什么,正要开口,刘淑英已抢先问候:“苏教授,您这么晚才下班啊?”

苏婉仪淡淡点头,笑容收敛了些许,“淑英和小顾来了?”

“哎,是。之前跟您提过的,我妹妹今天到了,想着赶紧领来给您看看。”

“都坐吧。陈妈,怎么没给客人倒茶?”苏婉仪目光扫过光洁的茶几,语气温和。

刘淑英连忙摆手:“不用麻烦,我们也是刚坐下,不渴的。”

陈妈像是才反应过来,“瞧我,光顾着和淑英说话了。”说着挂好公文包便转身要去厨房。

贝聿铭在母亲身旁坐下,随口道:“陈妈,我也要一杯咖啡。”

苏婉仪不赞同地轻拍他一下,“晚上喝什么咖啡,还睡不睡了?”

“我要赶新闻稿,得通宵了。”贝聿铭半真半假的抱怨,“还不是下午被您拖着去当苦力,今晚只好彻夜奋战了。”他说着长腿一伸站起了身,“顾大哥,淑英姐,你们待会儿留下吃晚饭,我时间紧任务重,就先撤了。”

目光扫过旁边两个位年轻女孩儿,淡淡点了下头,算是打了招呼,径直上楼去了。

刘淑英两口子巴不得他赶紧走,面上却朝苏婉仪感慨,“聿铭这学业越来越重了,瞧着比上回清瘦了。”

闲话几句后,苏婉仪终于将目光转向一直安静坐在一旁的两个姑娘。

刘淑英连忙介绍:“这是我妹妹淑珍,这是芳华,陈家的大闺女。”说话间,眼神意味深长地看向苏婉仪。

苏婉仪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外,但并未表露过多惊讶,只是略顿了一下,温和地问道:“路上还顺利吗?累坏了吧?”

“没......不累,不累的。”

刘淑珍这次来京,是因为姐姐把她介绍到了贝家当保姆,此时面对雇主的忐忑,再加上乡下人进城的怯场,出口的话就有些不顺畅。

意识到自己没答好,她瞬间涨红了脸,咬着嘴唇低下头。

陈芳华一看她这样,不好太过标新立异,便也连忙做出一副局促的样子绞着双手微微垂首。

陈妈端了茶水出来,苏婉仪吩咐道:“咖啡给聿铭送上去吧,顺便叫他一会儿下来吃饭。”

陈妈应了一声,端着咖啡上楼,不一会儿下来道:“忙着写作业呢,说是晚上饿了再吃。”

“这孩子……”苏婉仪轻声抱怨了一句,到底没多说,只让陈妈准备开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被大佬退婚后(八零)
连载中秦朝独立的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