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溪的工作室总是弥漫着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
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泥土气息、矿物颜料的微香,以及某种需要极静心神才能捕捉到的、时光沉淀的味道。
她正俯身于工作台前,指尖捏着特制的细针笔,在一件清代青花瓷瓶的碎片边缘,小心翼翼地涂抹着粘合剂。
她的呼吸放得极轻,仿佛稍重一些,就会惊扰了这跨越百年的脆弱对接。
窗外是城市的喧嚣,但那些声音传到这里,似乎都被这满室的古意和专注过滤得模糊而遥远。
灯光柔和地洒在瓷片断口上,折射出温润内敛的光泽,也照亮了她鼻尖上沁出的细微汗珠。
这是她的一方天地,在这里,破碎可以被修复,残缺可以重获完整,时光的伤痕可以被耐心与技艺温柔地覆盖。
就在这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带起了门口风铃一阵清脆的叮咚声。
林溪没有抬头,能不经预约直接进来的,只有苏晴。
果然,苏晴风风火火地冲到工作台旁,人未至,声先到:
“溪溪!你还在捣鼓这些瓶瓶罐罐呢?快看看这个!”
她说着,就把手机屏幕几乎要怼到林溪眼前。
林溪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动作,无奈地叹了口气:
“晴晴,我说过很多次了,工作的时候……”
“知道知道,不能打扰嘛!”
苏晴抢白,但语气里的兴奋劲儿丝毫未减,
“可这次不一样!是周砚!你家周砚又上‘热搜’了!”
林溪微微一怔,接过手机。
屏幕上是一个本地生活类公众号的文章,标题颇为耸动
——《直面生命终点:一位年轻殡葬礼仪师的‘修复’哲学》。
文章配了几张周砚工作时的侧影或背影照片
(显然经过了单位和本人同意,并且规避了任何不敬的角度),
文字则详细记述了他在一次行业交流会上所做的关于现代殡葬技术与人文关怀结合的分享。
文章中引用了周砚的几段话:
“我们修复的不仅是逝者的容颜,更是生者心中的缺憾与伤痛。”
“死亡不是生命的敌人,而是生命的一部分。尊重死亡,就是尊重生命本身。”
“技术的尽头是共情,专业的极致是人文。”
文章下面的评论区异常热闹,与以往偶尔出现的猎奇或歧视言论不同,这次绝大多数是正面评价。
【看哭了,原来这个行业这么神圣。】
【这个小哥哥说话好有力量,三观太正了!】
【之前还觉得这职业吓人,现在只剩下敬佩。】
【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导师吧?比某些只会哗众取宠的明星强多了。】
【听说他女朋友是那个非遗修复师?天,这是什么灵魂契合的神仙情侣!】
...
林溪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底涌起一股与有荣焉的暖流和骄傲。
她就知道,他身上的光,终究会被更多人看见。
苏晴凑过来,指着那条关于“神仙情侣”的评论,挤眉弄眼:
“看见没看见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和周砚,那就是天生一对,专治沈言澈那种浮夸油腻!”
听到沈言澈的名字,林溪脸上的笑意淡了些,她把手机递还给苏晴:
“砚他……只是做了他认为正确,并且一直坚持的事情而已。”
“所以才更可贵啊!”
苏晴双手捧心,一脸崇拜,
“在这种话题下都能靠实力和内涵圈粉,简直是对沈言澈那种靠资本和热搜堆出来的流量的降维打击!”
林溪摇了摇头,不想再谈论那个名字。
她重新拿起针笔,将注意力拉回眼前的青花碎片上。
修复工作需要绝对的专注,任何情绪的波动都可能影响手下细微的力道。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将方才因苏晴带来的、关于外界纷扰的思绪摒除出去。
苏晴见她重新进入工作状态,也知道不宜再打扰,便自己窝到旁边的沙发上,刷着手机,时不时发出低低的笑声或是义愤填膺的嘟囔,自顾自地扮演着网络世界的前线哨兵。
工作室再次恢复了宁静,只有笔尖轻触瓷片的细微声响,以及窗外隐约的车流声作为背景。
时间在指尖悄然流淌,那件破碎的瓷瓶在林溪手下,正一片一片地找回它曾经的轮廓。
就在她准备进行下一片关键部位的拼接时,放在一旁的手机屏幕亮了起来,震动声打破了寂静。
林溪瞥了一眼,是周砚打来的。
她戴上蓝牙耳机,接通了电话。
“喂,砚?”她的声音带着工作时特有的轻柔。
电话那头,周砚的声音传来,依旧是他特有的平稳语速,但林溪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溪溪,在忙?”
“嗯,在修复一个瓶子,快到关键步骤了。怎么了?你声音有点不对。”
“没什么大事。”
周砚似乎在选择措辞,
“刚接到一个比较特殊的 case。一位年轻人,意外去世,面容受损比较严重,家属情绪非常激动,恳求我们……尽力恢复他安详的样子。”
林溪的心轻轻一沉。
她虽然早已接受并尊重周砚的职业,但听到“面容受损严重”这样的字眼,联想到他即将面对的工作场景,心里还是难免会有些发紧。
“很……棘手吗?”她轻声问。
“嗯,挑战不小。需要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今晚估计要熬夜。”
周砚的声音里没有畏惧,也没有过度渲染,只有一种基于专业的冷静评估,
“我可能需要留在单位。你晚上自己回家,锁好门,没问题吧?”
“我没问题,你不用担心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