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绝非顺从,嬴政有他的计划,赵政也有他的打算,嬴政比赵政的法子永远都要冰冷到不近人情几分,这样的法子赵政并非想不到,这是最快最好的法子,但是对自己太狠了,狠到赵政有几分怀疑嬴政对自己的偏袒和关心的真假。
赵姬是自己的母亲,赵政又怎么会忍心呢?
可他不知道的是,嬴政在他的计划里已经尽量去保护和考虑到赵政的心情了,这件事是赵政迟早要面对的,嬴政曾经经历过的和下的决断比这还要狠。
可赵政没经历过这些,也不清楚嬴政的想法,于是乎他瞒着嬴政有了自己的决断,更温和的决断,给他们母子之间留有余地和喘息的决断。
但这绝不是他们之间关系变化的理由,是赵政有时候的难以自控让对方觉得不舒服了,他们之间的亲近过了界。
先生不是女子,更有吞吐天地之志,为了他的大业仿佛一切皆可抛,他活着的一切目标便是如此,但是和自己的志向不同。
赵政对那个描绘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想象他近在眼前又远在天边,即便成竹在胸也会有几分不确定。而赵扶苏看起来就像是那个未来曾经到来过,笃定而确信的姿态,却又带着几分怅惘。
他对赵扶苏有无数的疑惑和不解,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呢?
一切的心思都化作了喜悦,这样的喜悦和在政事天下事上谋划算计过后的自得的喜悦是不同的,大抵是一种如黄河之水奔腾不绝证明自己和疲倦劳碌过后得到回馈的喜悦。
而另一种是山间清泉涓涓细流见到他你便高兴了,这样的喜悦让人觉得甜蜜,又苦涩且无需回报。
在确认自己对赵扶苏的喜欢之前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喜欢上一个男子,可在确认过后又觉得理所应当,仿佛除了赵扶苏之外,他是不会喜欢上任何人的,赵扶苏这样的人物才值得他满腔的热忱。
但若是把他们之间的感情用寻常的男女之情来比较也是不够的,赵政对人有占有和侵略的**,可愿意为了诸般因素克制住这样的**,他是王上,想要什么没有?可他想要的不是想得就能得到的,人心是世上最难揣测的东西,何况是先生的真心?
喜欢不是将人绑在身边,让人觉得拘束,他有了喜欢的人,便更理解母后的心思,又为何不喜欢自己。
就像自己对赵钰的感情一样,或许是复杂的,如果没有先生的存在,赵政又管后宫中有多少夫人,他又有多少儿女,可现在不同了。
而母后曾是他人妇,其中的心情也或许更为复杂。
感情于大业而言是最无用的,可他又被这旖旎的心思羁绊住了。
这样的感情并不影响赵政对未来的判断,而赵扶苏看重大秦的程度更不会比自己低,也因此,赵政放纵了自己,权且走一步看一步,若是必要,也可以挥剑斩情丝。
并不是赵扶苏不重要,而是这天下比赵扶苏重要,他们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在,如果让赵扶苏选的话,他也会这样选。
这世上没有一个人在自己心中可以与赵扶苏相较,也或许包括了自己,但是千秋大业和赵扶苏,他会毫不犹豫的舍弃后者。
说他狠心也罢,绝情也好,若是有那时候,他会比那些指责他的人更心痛和无可奈何。
或许无情才是君王对黎民百姓最大的公平,若说如此,先生比自己其实是更适合当这个秦王的。
骊山绵延逶迤,山清水秀之色,若是能在这开垦出一亩三分地,于此终老也是好的。
赵政今日将他的承影剑也带了出来,含光承影相传为双生之剑,可他和先生的默契和心有灵犀或许比这双生之子还要来的微妙一些。
侍从跟从在后,不远处的书生成群地扎在河边,或许趁此风和日丽的天气在此处饮酒作诗,高谈阔论天下时局。
“先生不日便要启程,已许久未考察学生课业,如今学生想在这里向先生讨教一二。”赵政持剑一拜,便是不容拒绝。
他喜欢和人争锋相对的肆意潇洒,只听赵扶苏说了句:“既如此,那便恭敬不如从命。”
赵政清楚,一直以来都是赵扶苏在给自己喂招,若是真的打斗起来,赵政是完全比不过人的。
君王持剑,不必争强好胜,处处逼人,这把剑该为谁而持?
自然是为天下人而持,该指向的是这世间的不公和欺善怕恶的刍狗。
利剑不在手中,而在于心,善于用人,王贲、李斯、昌平君、甚至于先生,这些人都可以是他手中之剑。
为天下人持剑,而天下人也尽可为剑。
劈、刺、穿、压、挡……
一招一式,赵扶苏出的都极为普通却又恰到好处,风轻云淡。
第一次比试的时候,赵政就是被人这样的打法刺激了几分,自己的剑法就不能给人一丝一毫的压迫吗?
赵扶苏说剑虽冰冷,却是君子之剑。
赵扶苏说君王用剑不该如此。
赵扶苏说王上的一招一式太过花哨却不实用,是在舞剑而非用剑。
……
先生说过的每一句话,赵政都记得,无论是剑法,还是为君之道。
一招一式,先生有意让他,二人打了约莫两刻钟,汗水浸湿了衣衫,微风拂过,顿觉凉爽,好不肆意快哉。
二人收了剑,就这样躺在草地上,阳光洒下来有几分睁不开眼,赵政胸膛起伏微微喘息着,余光看向赵扶苏。
只听人说了句:“王上进步神速,已经不需要臣再教导什么了。”
“先生谬赞了。”赵政回答人。
先生的语调里是夸赞,却莫名听出了一丝怅惘,阳光洒在人的身上,卷翘的睫毛洒下一片柔和的光晕,先生垂眸小憩着,带着几分试剑过后的喘息撩人,脸上依稀可见细碎的绒毛,唇红齿白,喉结微微滚动,面部的轮廓被光线晕染开,赵政觉得先生比书中描绘的公子还要俊美。
一股燥热之意涌上心头,赵政移开目光不敢再去看他,二人便这样休憩着,花香鸟语岁月静好,生逢乱世,可人总不能偏安一隅。
那群书生的声音越来越近: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魂兮归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犹未悔。”
“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
他们吟诵的,皆是屈子的诗,念得哀伤又怅惘,是以诗明志,人有爱国之心,但能做到如屈子那般也是难得。
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投身汨罗,又怎么能叫做愚忠呢?
这世上,最可惜的便是,有才却不得志,报国无门心生绝望。
像先生这样的人难得,世人能如屈子那般,便已经足够名垂千古。
“今日是什么时候?”赵扶苏忽然的疑问打断了赵政的思绪。
“五月初五,有什么特殊的吗?”赵政下意识地反问,随即便反应了过来,屈原的忌日,这些人是楚人,缅怀他们的屈子,也是在感叹自己。
“魂兮归来。”赵扶苏低声说了句,唇角微弯,岂不知这样的结局对屈原而言已是最好的了,平定六国后,又该有多少爱国之人无可奈何的绝望最终也选择了和屈子一样的结果。
“先生,我们也去。”赵政坐起身理了理衣衫便朝人伸手,见人犹豫之后还是搭上了赵政的手。
先生的手,既有文人的纤细又有武将的力量,牵着很让人安心。
于是乎,二人便甩开了侍从跟进了这书生的队伍里,文人不得志,却比朝堂上的文臣要理想,即便多出了两个人,也笑着接纳了。
二人学着他们将米食丢进了河里,又哀怆地读着诗,累了便坐下来休息,在天地之间高谈阔论,如这翱翔于天际的鸿鹄般自在而快意。
他们都是因为战乱亦或是历史来到秦国的楚人,也或是因为自己的志向而游历诸国想得到重用的门客。
但都因为着一个相同的原因聚在了这里。
赵政难得这样放空了自己,就这样听人谈天说地,饮一觥酒,醉了也或许未醉,他们之间或许不相识,但此刻尽可以吐露心声,抒解自己的郁结和不快。
也听他们的志向和抱负。
赵扶苏眼底含着细碎的笑意,就这样听他们说着,有时候赵政总想,他或许和自己是一样的,并不是那样穷苦的出身,不然又为何不识耕具,分不清米粟。
又会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有着那样的好奇,他这个人,真的很有趣,有趣到赵政去查人的底,却又是再寻常普通不过的人物。
却有着那样的胸怀和远见,那样的才识和武艺。
这天,他们过的很快意,可是快意的过后便是分别,他不想人离开,可让先生去东郡的事,是自己的意思,如今即便生出几分后悔来,也该放了人。
郎中令的位置暂且交付与王上,赵扶苏离开那天,赵政并没有去送对方,却在对方离开的下一刻,就开始思念他了。
若是先生在,或许能和自己对弈上一局。
若是先生在,这奏章上的事或许能同自己说上一说。
若是先生在,这件事一定是他去处理的。
……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