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其人如玉

六月十一日。

这平常的一天发生的诸多事情里,唯一算得上大事的只有一件:皇后唯一的子嗣,陛下仅存的嫡子——平王卫夷在进宫的路上遇刺。

原本也不算什么,毕竟卫夷本人没有受什么重伤。

他身份特殊,从小到大经历的刺杀数不胜数,简直像家常便饭一样,陛下也是考虑到这个原因,在京城为他另建府邸之时,也破例允许他豢养门客,招募府兵。

与以往有那么一点不同的是,这次的刺客是活着被擒下的。

护卫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他押到了衙门,由刑部接手审讯。

而负责审讯的官员在他肩后发现的一枚单足鸟的刺青,证明他出自昔日的刺客组织“无衣”。

消息传来是在两日后的早朝,满殿哗然!

谁不知道,曾经的先太子卫琅,就是在祭祖的路上遇刺身亡,因为这件事,天子动怒,要不惜一切代价清缴民间的绿林组织,称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首当其冲的,便是无衣。

因为它的名头实在太响,当然这名说的是恶名。据说无衣里面的人大部分都有杀癖,他们追求富贵,杀一个人最多的能要到千金之数,但在钱财之外,又有更看重的东西,那就是声名。

如果你要杀的人足够让他们感兴趣,能让他们青史留名的话,愿意分文不取。

他们将“杀人求荣,一死成名”这八个字奉为教条,不管死的是自己还是别人!

所以在当时,不论江湖还是朝廷都把无衣视为一个大毒瘤,若要杀鸡儆猴,振奋人心,再也没有比它更合适的了。最终由那时还是郡王世子的楚凤寻亲自带兵,在无衣的老巢将他们一举歼灭。

无衣既然早在二十年前便不复存在,如今这个刺客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眼见众人议论纷纷,金銮殿快成了菜市场,在大殿上汇报的官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接着才道出真正的惊雷:

这个无衣刺客招了!

刑部大牢里轮班审讯,没日没夜地,终于从他的嘴里撬出了供词。

刺客自称叫“黄雀”,供出两条信息。其一,他这次行动的幕后指使者是东宫的玥姬娘娘,无衣覆灭后一些人侥幸逃出,被东宫的人看中收留,专门养在府里,替他们做杀人的勾当,以及训练新的杀手。

其二,他们曾受指使杀人,然后嫁祸给齐氏一族。

此话一出,数百人的大殿登时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心怀鬼胎,脑子里转出百八十个猜测,偏偏又都缄口不言,低头偷看一眼身边的人,谁也不先做出头鸟。

什么先太子遇刺啦,无衣的覆灭啦,这些跟齐家的案子比算得了什么?太子活不过来了,当年的刺客也早就碎了一百零八段,无衣的山头那么大,跑出几个漏网之鱼也属正常,就算现在问楚凤寻的罪,也不会真的拿他怎么样,这都是早就板上钉钉,死人的文章。

但齐家……当今皇后可是姓齐,平王卫夷的身体里还流着一半齐家的血脉。

齐相爷的小女,在先皇后去世之后进宫,成为新一任母仪天下的皇后。

齐家本身就是多年的大家族,在朝廷里的关系盘根错节,在齐皇后生下皇子后更加如日中天。所以太子卫琅亡故后,许多人第一时间把目光投向了卫夷,猜测将来储君的位置一定会落到他的头上。

可是有一天,有人站出来,冒死揭发了齐相爷的罪行。

说齐家目无王法,只手遮天,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又是皇亲国戚,便容不下跟他意见相左的大臣,表面装作和善,背地里却指使刺客杀之而后快,已经有数位大臣死于齐相爷毒手。

陛下刚死去心爱的长子,听不得刺客这种肮脏手段。

派人一番调查,结果近期死于非命的大臣,竟然真的都是曾公开反对过齐相,或者跟齐家发生过争执的人,还有一些人侥幸目睹了杀人经过,听见刺客自称来自齐家。

“今日刺不睦之臣僚,安知明日不敢弑君?”

天威难测,御林军骤然发动,抄了齐家满门。从齐府的一间暗房里,找到了一些刺客的尸体,将他们带给目击者辨认,许多人言之凿凿道:就是这些人,就是他们杀了我们家大人。

场面一度混乱,被杀害的大臣的亲眷哭天喊地,纷纷指认齐家的霸道,说齐相看着忠厚,真实面目却是个奸诈小人,陛下要为枉死的忠臣做主,严惩齐家!严惩齐相!严惩……皇后!

一夜之间,齐家上下人头落地。

齐皇后退居幽宫,只留了个皇后的名头,再也没有实权。

卫夷仓促之间封了个平王,稍大一些便早早搬出宫闱。

齐氏百年望族的荣光,就此灰飞烟灭。

岂知还有今日!!!

仔细想想,齐家倒台的时候谁得利最大?

好比是大象倒地被蚂蚁分食,齐家人被杀光了,原先拥有的一切资源被其他人瓜分殆尽,其中,分到最多的那片蚂蚁,叫东宫党。

但谁也不敢先说话,这是多大的干系,冒头者死,苟且者生!

最后出来打破僵局的是楚凤寻,他从群臣中出列,将身上绯红色的官袍一撩,跪下行大礼道:“陛下,请治臣剿贼不力之罪!”声音在安静的大殿上微微回荡,显得尤其意切情真。

有人忍不住腹诽:到了这时候,谁还管你二十年前那点子事,轮的到先治罪你吗?

但也真是因为楚凤寻这一嗓子才戳破了表面的宁静。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东宫党,兹事体大,他们个个奋不顾身,以头抢地。

“陛下,此乃构陷,玥姬娘娘住在深宫,怎么会认识江湖上无衣那种人?何况东宫的皇孙向来得您重视,为什么要冒险行刺平王,其中定有蹊跷!

陛下,万万不能轻信一面之词!他说自己一直替东宫的人办事,可有证据?老臣要跟他当面对峙!

陛下,当年齐逆的案子证据确凿,是陛下亲自责臣等督办,岂能信小人之言,依臣等看,这人还要再审,或许另有目的,另有指使!

陛下,今日之事蹊跷,是有人要动摇我大虞社稷……

陛下,小人无耻,竟做恶狗攀咬!

陛下……”

十几二十人跪成一片,脸上都闪着愤恨的光,倒把最开始的楚凤寻挤到了一边。

今日闹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撕破脸皮,不死不休!嫁祸,刺杀,谋逆、打压……这一个个罪名拎出来,哪一个都是要命的,就看是要谁的命。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金龙座上的皇帝不知在想些什么,负责审问汇报的官员先有些支撑不住,听这些大臣的口口声声斥责,像是连他也有阴谋嫌疑一般,谁又知道他心里的苦。

半个多月前薛匪君被拿进了大狱,就是他那样的家世,卷到争斗中尚且不能幸免于难,刑部的人看在眼里,谁还敢沾平王府的边?

早在拿到供词时候就知道今日这关难过,也着实太难了些。

他心中哀叹一声,跪下来重重地磕了个头,斗胆扬声道:“陛下,兹事体大,刺客的供词臣绝无修改一字,另有来之前薛匪君薛大人交付的一件证物。”

站在龙椅边的太监得了首肯,尖声道:“呈上来吧。”

声音传到殿外,不一会儿,一个人低头躬身,双手端着托盘走了进来。至于托盘上的东西,似乎是一件衣物,上面有些干涸的血迹。

这人其实正是近几日负责看守薛匪君的那个狱卒。

太监走下台阶,两手捏住衣领的位置,一抓、一抖,这件衣裳就这么展示在了众人眼前。

这是一件囚衣,一件穿过的囚衣,上面有污渍、有泥灰,还有受刑导致的破洞,痕迹明显,但重要的不是这些,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有人在这件白囚衣的背后,蘸血写下了文字,这分明是一件血衣!

血红的字迹晕染、涂抹,字字行行,鲜明昭示着主人惨烈的冤屈和决心。

前排那些人一惊之下也忘了反应,心中疑窦重重,薛匪君写下这样的东西到底是要干什么,他难道在大牢里还不死心,真的拼着前程不要,性命也不要吗!?

太监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忙将这件血衣连同托盘拿过去,要先呈给皇帝,回过神来的人伸头,只来得及看见只言片语的什么“旧案”、“惶恐”、“证据”、“圣裁”等。

太监面对皇帝再次展开了这件血衣。

血衣之下,还有厚厚的一叠,写了满字迹的纸张。

皇帝读罢,又示意将那叠纸也拿过来,这次在手里看的时间却长了许多。

方才还能分辨的臣子现下都不吱声了,膝盖跪得生疼也不敢晃动一下,大殿里铺的砖石传来冰冷的凉意,谁也不知道皇帝看见了什么,都敛声屏气,心中惶惶如有鬼影一般。

良久,那一直稳坐高位的帝王终于抬起了头。

他不发一言,起身走到高台的边缘,居高临下盯着大殿中间那些所谓的忠臣。

那一叠纸张被攥得越发紧,而后被蓦地扬起——

跪在地上的大臣如有所感般抬起头,只见皇帝脸上冰冷的神色,还有在半空中飞舞的,一张张雪白的纸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活像是一道道工序繁琐的催命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镜中色

春夜渡佛

贵妃娘娘千千岁

春盼莺来

逢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长生
连载中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