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嘉靖十七年(七)

在南镇抚司审讯唐胄,逼供其“结党抗旨”的“罪状”;

向嘉靖帝密报审讯进展,拟定后续处置方案,比如是流放还是廷杖。

他还需负责镇压朝野舆论。

陆炳派遣锦衣卫暗探监视六科给事中、翰林院等清议集中地,逮捕传播反对言论的士子,并查封民间刻印的讽喻文书。

酉时,徐阶下值。

陆炳此刻却收到嘉靖帝的紧急召见。

乾清宫西暖阁。

殿内青烟缭绕,嘉靖帝身披道袍,手执朱笔批阅奏章,烛火摇曳映出眉间阴郁。殿外传来锦衣卫靴声,陆炳疾步入内,伏地叩首。

“臣陆炳,奉诏觐见。”

嘉靖帝未抬眼,笔锋一顿:

“唐胄下狱了?”

陆炳:“已押入诏狱。臣亲自审过,他咬定‘礼法不可违’,还暗指陛下……效汉哀帝尊定陶旧事,恐非明君所为。”

嘉靖帝冷笑一声,掷笔于案,朱砂溅染奏疏上“兴献皇帝神主”六字。

“好个‘汉哀帝’!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脖子硬,还是锦衣卫的鞭子硬——今夜起,十二监、六科廊,凡有私议太庙者,一律按‘谤君’论罪。”

陆炳压低声音:

“臣已派缇骑盯住毛纪、汪俊旧党,但翰林院那帮书生……若动静太大,恐外廷物议……”

嘉靖帝突然拂袖起身,道袍扫翻烛台:

“物议?”嘉靖嗤笑:“朕是天子!你只管查,凡有抗旨者——”皇上指尖叩击案上《明伦大典》这书上缺几个名字,便补几个名字!”

陆炳余光瞥见奏折下压着一份名单,隐约可见“张璁”“桂萼”等字迹,心领神会。

陆炳:“臣明白。另有一事,南镇抚司报称,崇文门外有书肆私售《大礼辨疑》,或与唐胄门生有关……”

嘉靖帝眯眼凝视殿外夜色:

“烧了。书、人、铺子——”嘉靖缓缓转身:“朕要明日早朝前,九门之内再无杂音。”

陆炳叩首:“臣即刻去办。”

陆炳退出时,见孙盛悯领着道士手捧青词匆匆入殿,殿门闭合刹那,传来嘉靖帝沙哑的诵经声。

檐下锦衣卫无声递上斗篷,陆炳系紧后疾步没入夜色,宫墙外隐约传来马蹄与犬吠声。

为防范官员串联,陆炳需亲自带队突查京官宅邸,如礼科给事中顾存仁、翰林院华察等反对兴献帝入太庙者,搜查私藏奏稿或密会记录。

嘉靖十七年八月·子时三刻

北京城南·礼科给事中顾存仁宅邸。

夜色如墨,锦衣卫缇骑手持火把将宅院围住,陆炳一袭玄色曳撒立于阶前,腰间绣春刀映着冷光。院内犬吠骤起,顾家老仆提灯颤声喝问。

老仆:“何人夜闯官宅?!我家老爷乃朝廷命官——”

陆炳抬手亮出牙牌:“北镇抚司奉旨办案。破门!”

校尉踹开大门,陆炳径直闯入内院,见顾存仁披衣立于堂前,案上油灯照见一叠未及收起的奏稿。

陆炳拾起奏稿扫视,冷笑道:

“‘兴庙入太庙,乱昭穆之序’……顾给事中,夜深不寐,原来是在草拟这等大逆之言?”

顾存仁须发皆张:

“陆指挥!太祖定制,科道官风闻奏事无罪!尔等鹰犬安敢……”

陆炳挥手打断,从袖中甩出一封密报:

“那与华察、王汝梅密会于白云观,也是‘风闻奏事’?”他逼近一步,道观道士已招供——你们以‘赏菊’为名,实为串联抗旨!”

校尉从书房押出顾存仁长子,少年怀中跌落一册手抄《大礼或问》。陆炳脚尖挑起书册,面色骤寒。

陆炳低声:“私藏**,教导子嗣诽谤君父……顾大人,你是要满门试诏狱的刑具么?”

顾存仁跪下,惶恐告罪:“陆大人,给条活路!”

陆炳冷哼一声,抬手一挥,下诏狱。

翰林院编修华察宅。

三更时分,陆炳转道城东华宅。华察闻声欲焚毁书信,被破窗而入的校尉按倒在地。

华察挣扎怒骂:

“陆炳!你不过兴王府一介家奴,也配污我清流——”

陆炳钳住华察下颌,迫其抬头:

“华编修好骨气。”他从炭盆中抢出半焦信笺:“这‘礼部诸公同气’几字,指的是谁?张潮?徐学诗?”

陆炳冷笑:“你若不招,明日诏狱里自有水火棍教你写字。”

突有校尉急报。

“报!西城汪文言家搜出联名奏本草案!”

陆炳眯眼看向渐白的天色,扯下腰间酒囊灌了一口,醒神。

陆炳哑声:

“把华大人请去诏狱‘醒醒神’……备马!本官要亲自会会那帮‘清流君子’!”

此夜行动后,顾存仁革职流放,华察贬官,史载“旬日内科道空署”——足见陆炳办事之效。

陆炳彻夜未归,徐阶得到消息后,已经是次日晌午。

司经局。

李时春和唐顺之神神秘秘的关上扇门。

“昨夜发生了大事!”

“何事?”

“哎呀,反对皇帝的翰林院学士华察和给事中顾存仁被贬官流放了!”

“什么?”徐阶皱眉,他昨日早朝还看见他们在大殿门前呜呼哀哉。

“你有所不知,昨夜……”李时春将昨夜锦衣卫陆炳的所作所为,添油加醋的描述一番。

徐阶暗想:怪不得昨夜陆炳没有回家。

嘉靖十年状元林大钦,步履匆匆,赶到院子,推门而入,惊道:“午门百官伏阙谏诤!”

徐阶震惊,陆炳彻夜未归,也未能完全镇压吗?

左顺门廷杖仿佛在昨日,难道又要重来一次?

朝中又要折损多少清流官员!

唐顺之准备夺门而出:“我去看看!”

徐阶拦住:“哎,唐兄,热闹看不得,恐波及无辜。”

午门外。

以吏部郎中李默、都察院左都御史王时为首的数十名大臣,齐集午门外,伏地痛哭,声震宫阙。

李默高举奏疏,额头重重叩在金砖上,鲜血顺着皱纹蜿蜒而下:

“陛下!臣等宁死不敢奉诏!若陛下执意如此,臣唯有以死明志!”

王时更是直接解下官帽,掷于地上,厉声道:

“礼法乃国之根本,今日若破,则后世必乱!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否则臣当撞死阶下!”

锦衣卫陆炳持刀环伺,却无人敢上前阻拦。整个紫禁城回荡着群臣的哭喊声,连宫墙上的乌鸦都被惊得四散飞逃。

嘉靖帝震怒,当即下令锦衣卫将为首的丰年、杨锦等人拿下,拖至午门外廷杖。

“啪!啪!啪!”

沉重的板子砸在血肉之躯上,惨叫声响彻云霄。丰年咬紧牙关,口中鲜血直流,仍嘶吼道:

“臣死不足惜!唯愿陛下……顾念祖宗法度!”

杖毕,丰年、杨锦等十余人被剥去官服,戴上重枷,流放边疆。而李默、王时等人则被勒令致仕,永不叙用。

由于陆炳前一夜的逮捕及镇压行动开展及时,午门伏阙规模不是很大,十余人很快被退散。

翌日,严嵩在朝堂上高声诵读《庆云颂》,盛赞嘉靖帝“孝感动天”时,满朝文武鸦雀无声。有人面露鄙夷,有人低头叹息,但再无人敢公开反对。

最终,嘉靖帝如愿以偿,将生父朱祐杬追尊为“睿宗献皇帝”,神位入太庙,而反对的朝臣或贬或死,朝堂之上,再无敢言“礼制”者。

就此大礼议事件画上尾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貂珰

橘涂十一日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沉浮
连载中萧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