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综录制当天,天刚蒙蒙亮,公司楼下的路灯还拖着淡橘色的光。
燃昼五人背着各自的双肩包,口罩带的严实,鸭舌帽压到最低,悄悄钻进停在路边的大巴车。
林浩宇一上车就霸占了靠窗的位置,背包鼓鼓囊囊的。
“程哥说找的海边渔村没有游客,肯定没人认得出我们!到时候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阿ken跟在他身后,手里拎着个深绿色渔具包,动作很轻。
他把包放在脚边,拉开拉链检查一眼,里面除了钓鱼竿,还装着一些创可贴、碘伏。
虽然节目组有带专门的医护人员,但随身带点更方便。
陆凌飞坐在中间,怀里抱着本乐谱本,思考着这次拍摄会有多少新的灵感。
苏子瑾坐在最后排,他望着窗外慢慢亮起来的天,从高楼变成矮房,再变成路边的稻田,心里有点发慌,又有点期待。
他昨晚没睡好,想着今天要来海边,特意在手机里查了很多。
宋禹之回头看他一脸期待又紧张的模样,笑了笑。
“第一次看海?”
苏子瑾嗯了一声,收回目光,看向宋禹之。
“到时候带你去赶海怎么样?”
“好啊!”
看着苏子瑾有些兴奋的模样,宋禹之只是回应了笑容。
他没有问苏子瑾,为什么他的老家在临海城市,却从来没见过海。
联想到之前在后台,看到苏子瑾与从前字迹不同的签名,还有他突然转变的性格。
宋禹之收回目光,心中隐约有了猜测。
大巴车晃了三个小时,终于停在浪花村的村口。
木牌子上的字被海风浸得发旧,旁边拴着两只大黄狗,见了他们也不叫,只摇着尾巴蹭老支书的裤腿。
老支书拄着拐杖,头发花白,笑起来眼角皱成一团。
“领导好!我是这里的支书,我姓周,欢迎你们来到我们浪花村,娃们昨晚就问,是不是能看到电视里唱歌的哥哥们哟。”
程景辉连忙上前扶住老支书的胳膊。
“哎,周叔,我们不是什么领导,这几天就麻烦您和乡亲们了,我们就是来拍点日常,顺便帮着干点活,可别这么客气。”
老支书摆摆手,把拐杖往地上顿了顿。
“客气啥!你们来拍,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浪花村,就是帮大忙了!快进村里,我家老婆子煮了糖水,等着你们呢!”
老支书身后站了很多村民,手里都拿着各种特产礼物。
他们大多都是老年人或者留守儿童,没几个认识他们的。
只知道是城里来的大人物,过来拍电视,可以帮他们做宣传。
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个草编小螃蟹,颤巍巍递过来。
林浩宇接过,捧在手里。
“你做的吗?太好看了!你手好巧啊!”
小女孩害羞地点了点头,眼睛亮亮地看着林浩宇。
穿蓝布衫的老奶奶抱着竹篮,里面是刚煮好的茶叶蛋,还冒着热气,给他们一人塞了一个。
“谢谢奶奶。”
苏子瑾拨开鸡蛋吃了一口,茶叶蛋煮得很入味。
众人来到老支书家的院子,水泥地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导演组的人蹲在石桌旁,慢悠悠地说。
“今天的任务简单,就是帮村民干活来换食宿,东边王奶奶要晒渔网,村头张婶浇菜园,你们分成两组,慢慢做,不用急,做完了奶奶们管饭。”
“我去晒渔网!阿ken也一起吧!”
林浩宇举着小铲子,第一个举手。
阿ken跟着点头。
陆凌飞推了推眼镜。
“我也去晒渔网吧。”
宋禹之看向苏子瑾。
“那我和子瑾去挑水。”
分好组,老支书给他们指了路,五人背着包,背后跟着摄影组,慢慢往各自的方向走。
村里的路是碎石铺的,踩上去“咯吱”响。
路边的石头房墙上画着赶海的画,门口晒着的渔网垂下来,被风吹得轻轻晃,像挂着的蓝布帘子。
林浩宇三人到王奶奶家时,老太太正坐在门口的小马扎上,手里拿着个铁钩,一点点挑渔网里的水草。
“奶奶好!我们是来帮您晒渔网的!”
林浩宇跑过去,把小铲子放在门墩上,撸起袖子就想抓渔网。
阿ken赶紧拉住他。
“等会儿,渔网湿,先找根竹竿架起来。”
他说着,往院子里看了看,找到两根靠在墙角的竹竿,双手一拎就起来,动作利落得很。
陆凌飞蹲在王奶奶旁边,接过她手里的铁钩,学着挑水草。
“奶奶,您歇会儿,我来挑,挑干净了再晒。”
他动作轻,钩水草时不会勾破渔网,王奶奶坐在旁边看,笑着说。
“哎哟,谢谢你们了,小伙子手真巧,比我家老头子年轻时还细心。”
陆凌飞被夸得耳尖泛红,埋着头清理渔网。
林浩宇没闲着,蹲在另一边,学着阿ken的样子,抓着渔网的一角往竹竿上搭。
结果力气没掌握好,渔网“哗啦”一声掉了下来,把自己裹成了个“粽子”,只露出个脑袋,眼睛瞪得圆圆的。
阿ken笑得直拍腿,陆凌飞放下铁钩,走过去慢慢帮他解渔网,手指勾着网眼,一点一点扯。
“别急,渔网软,你往左边挪一点,我帮你拉。”
王奶奶站在竹竿旁,看着他几个,也不禁笑了出来。
阿ken走过去抓住渔网的另一头,轻轻一拉,就把缠在林浩宇身上的网拉开了。
“你小心点。”
林浩宇吐了吐舌头,这次学乖了,跟着阿ken的动作,慢慢把渔网往竹竿上搭,虽然慢,但不出错了。
晒完两张渔网,王奶奶要补渔网,陆凌飞帮她穿针线。
奶奶眼神不好,他就把线穿好,递到她手里。
阿ken帮着把渔网铺在院子的石板上,拉得平平整整。
林浩宇蹲在旁边,帮着递剪刀,偶尔捡起掉在地上的线团,虽然帮不上大忙,却也没闲着,眼睛里满是认真。
另一边,宋禹之和苏子瑾到了张婶的菜园。
水井在菜园旁边,石头砌的井沿,上面长着点青苔。
张婶扛着个锄头,嗓门洪亮。
“水井深,你们小心点,别把桶掉下去!”
宋禹之拿起水桶,绳子绕在手上,慢慢把桶放下去,晃了晃,提上来满满一桶水,水晃出几滴,溅在他的裤腿上,他也没在意,递了一桶给苏子瑾。
“来,我们往菜地那边走。”
苏子瑾提着桶,跟着宋禹之往菜园里走。
张婶在旁边教他们。
“浇菜要浇根,别浇叶子,不然菜容易烂。”
苏子瑾蹲下来,看着宋禹之把水瓢里的水慢慢浇在青菜根上,也学着样子,接过水瓢,动作轻轻的,怕把泥土溅到菜叶上。
挑第三桶水时,苏子瑾的胳膊有点酸,桶晃了晃,宋禹之赶紧伸手扶了一把。
“累不累?歇会儿,我先挑两桶。”
苏子瑾摇摇头。
“不累,我们一起,快一点。”
张婶看着他俩,笑着进屋端了碗糖水出来。
“喝点甜水,暖身子。”
糖水是红糖煮的,放了点生姜,甜丝丝的,带着点辣。
苏子瑾喝了一口,暖意从喉咙滑到胃里。
抬头看向宋禹之,他也在喝糖水,眼神里带着笑。
一起挑水,边听张婶说话边喝糖水,这些慢下来的小事,倒是离他们平常的生活远了点。
挑完水后,苏子瑾感觉手火辣辣地疼,他默默将手藏到背后,没吭声。
宋禹之倒是发现了他的反常,等离开了张婶家不远,他脚步停顿。
“我看看你的手。”
“什么?”
苏子瑾装傻,远离宋禹之。
“没事看我手干什么。”
宋禹之没再说,只是强硬地拉过苏子瑾的手,摊开一看。
本来白净的手心通红一片,起了好几个水泡还破皮了。
苏子瑾手腕用力,想要把手收回来。
“我没事,回去擦点药就好了。”
一旁的工作人员也跟着看到了,吓得赶紧把随行的医务人员叫过来。
宋禹之没说话,只是紧紧攥着苏子瑾的手腕,让工作人员帮忙把包里的碘伏拿出来。
见实在拗不过,苏子瑾只好由着宋禹之去了。
简单处理过后,医务人员也来了。
苏子瑾也没想到自己干这点活手就破完了,他以前从没干这些。
回到老支书家,院子里已经飘着香味了。
王奶奶坐在灶台边,帮张婶烧火,张婶在锅里搅着什么,蒸汽不断冒出来。
“回来啦!快洗手,粥马上好!”
张婶笑着喊。
林浩宇洗完手第一个跑到灶台边。
“张婶,您煮的什么呀?好香!”
张婶掀开锅盖,里面是奶白色的海鲜粥,粥里飘着虾、蛤蜊和海带,热气腾腾的,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
“海鲜粥,还有炒青菜和煮花生,都是家常饭,别嫌弃。”
“不嫌弃!”
林浩宇帮忙端菜过来,就见苏子瑾和宋禹之回来,他立马招呼。
“你俩终于回来了!刚好开饭了......苏子瑾你手咋了!”
苏子瑾两只手都被缠起来,刚才让他们贴个创可贴就好了,但工作人员都如临大敌,要给他包扎好。
“没事,没事,摔了一跤。”
苏子瑾摆摆手,张婶也在这里,他不好意思说是挑水弄的。
阿ken也凑过来,看着苏子瑾包子一样的手。
“看着好严重,之后要小心点!”
苏子瑾点点头,回到座位上坐下。
老支书端着一碟腌萝卜过来,放在桌上。
“这是我腌的,配粥吃解腻。”
宋禹之站起来,帮大家盛粥,一碗碗放在每个人面前。
陆凌飞帮王奶奶搬了个小马扎,让她坐在桌边。
阿ken默默帮老支书盛了碗粥,递到他手里。
林浩宇帮苏子瑾和张婶摆碗筷,特意给苏子瑾拿了一个勺子。
粥刚盛好,林浩宇就舀了一勺,吹了吹,喝了一口,眼睛都亮了。
“太鲜了!张婶,这粥怎么煮的呀?下次我想煮给队友们吃。”
张婶笑着说。
“简单,用海里的虾壳熬汤,熬得白花花的,再放米和海鲜,慢慢煮,煮到粥稠就行。”
林浩宇听得认真,还掏出手机记了下来,怕自己忘了。
阿ken喝着粥,看向老支书。
“爷爷,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吗?”
老支书叹了口气。
“是啊,都去城里了,村里就剩我们这些老人,你们来了,院子里都热闹多了。”
陆凌飞放下粥碗,轻声说。
“爷爷,下次我们要是再来,帮您把院子里的杂草除了,您要是想孙子,我们可以帮您视频。”
老支书点点头,眼里满是笑意。
“好,好,你们有心了。”
夕阳慢慢落下去,院子里的光线渐渐暗下来,张婶点了盏马灯,暖黄的光洒在桌上,映着大家的笑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