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青帮弟子韩旭东

离开哈尔滨之后,路上第一个邮传所叫腰堡,卓立仁去美国前跟着父母去巴彦的时候,也在这里休息过,这个邮传所看着比原来的驿站越发显得破烂不堪,除了三个职员身上的制服与以前有所不同,其他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那身所谓的新制服仔细看才知道,还是用原来满清驿站驿丁的那套号卦改成的,要说改变最大的还是他们头上的帽子,从前清的斗笠凉帽,变成了立边圆顶帽,您各位要是想不出来,可以参照香港电影里,大酒店门童戴的那种小圆帽,看着就那么滑稽。

邮传所里的人看见卓家连小轿车带爬犁,浩浩荡荡那么大的排场,自然不敢怠慢,三个人里边的小头目过去陪着笑脸,小心翼翼的给卓经武请安,等到他知道这是哈尔滨的议长大人时,说话声里边都带着颤音了。

这个邮传所正好就归哈尔滨管,他这个小地方,这么贵重身份的人还没有来过,他怎么能不害怕,打迭起百般精神,加倍的小心伺候着,唯恐那句话得罪了贵人,弄得卓经武都有点不自在了,将就着烤了一会火,让那些坐爬犁的人稍微暖和暖和,就抓紧时间继续赶路了。

走到半路雪停了,冬日里的阳光虽然不像夏日那么炙热夺目,照在洁白的雪地上,也发出来刺眼的光芒,没经验的人要是在这种情况下连续赶路几个小时,轻则双目刺痛泪水不止,重则看不清东西,甚至短暂失明,也就是常说的雪盲症。

卓立仁现在还没有那个条件给所有的人都准备墨镜,不是钱的事,是没地方买去。这些头一次出门的小家伙们更没有这种经验和常识,好在那三辆拉年货爬犁的赶车人,都是冬天经常在路上跑的老把式,知道这种时候应该怎么办。

趁着路上休息时告诉大家,爬犁前边的两个人需要观察前面的情况,不要像平时那样一直睁着眼睛看,眯缝眼睛多眨眼,最多半个小时就得让后边的人换班,换下来的人就躺在后面,拿护脸把眼睛蒙住别见光,这样就能尽量减少对眼睛的伤害。

二百里地路程,跑了不到6个小时就到了。老远看见巴彦县城那黑压压的城墙,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路上虽然太平,毕竟还是没有县城安全。

到了县城门口,四个守门的兵丁冻的缩手缩脚嘶嘶哈哈的,在雪地里把脚跺的山响,他们身上已经不是前清巡防营的那种号卦,改成了北洋军队的制服。

只是这些兵丁身上穿的远没有北洋军的那么好,只是用粗布胡乱染了相似的灰色,四边的针脚连接处都能看见破露出来的线头,单薄的棉衣,兵丁脸上的菜色,还有好像永远直不起来的腰,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寒酸和破败,让人难免会有一种‘这样的兵也能用’的疑问。

等到车队来到跟前,这些兵丁刚才脸上的那点兴奋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别的不说,就这辆外国小轿车就不是他们敢惹的。

他们的长官都没有这么好的座驾,想勒点外快的心思直接就没了,感觉就跟两只脚一样拔凉,就连上去问盘几句的勇气都没了,只是麻木的挥挥手,意思就是可以过去了。

卓立仁让司机把车停在门洞子里边,招手让一个兵丁过来,那个兵丁的脑子好像也被冻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是在叫他,艰难的拖着脚步,踢里踏拉的走了过来,鼻涕拉瞎的站在两步以外,看着车窗里边的卓立仁,不知道自己应该咋办。

卓立仁也不跟他废话,从兜里掏出来一个小钱袋,隔着窗户扔给了他,这个兵丁看着钱袋撞进自己怀里,然后再掉在地上,居然没有任何反应。

直到小轿车的屁股后面冒出来一股黑烟扬长而去,他才楞珂珂的看了看地上的钱袋,从眼睛到身体都慢慢的动作起来,很吃力的弯下腰,从地上捡起了钱袋,拿在手里晃了晃,听见里边传出来金属碰撞的声音,这才确信里边装的是钱。

可能是从来都没有过这种事情发生在他们几个身上,四个兵丁围在一起,都有些不知所措的低头看着那个钱袋。

那个捡起钱袋的人摘掉手套,用已经冻僵了的手慢慢的打开钱袋,里边居然是大洋,不是他们发薪水用的铜元。

四个人难以置信的面面相觑,他们已经不知道有多长时间没见过大洋了。再仔细数数,正好是二十块,我的天哪!一个人居然能摊上五块大洋,那就是四百七十五块钱。

他们这些最底层的兵丁,一个月的薪水只有六十块,还是帐上的数字,实际到手的还不到四十块,这么点钱还经常欠着,五块大洋差不多快是他们一年的薪水了,这下可好了,家里的老人孩子终于可以过一个好年啦,谢天谢地啊!

看见了钱,这几个人的反应瞬间变得灵活许多,那个捡钱袋的人一口浓浓的山东腔,对另外几个人说:“这是老天爷可怜咱们哥几个,咱哥们不能没良心,白得好处的事不能做,老四,你跑的快,去看看是谁家的少爷,咱们得过去给人家老家(老人)磕个头,快去!”

这人答应一声拔腿就跑,追着刚才小轿车去的方向就跑远了,过了不一会,这个人垂头丧气的回来了,那三个赶紧问他,刚才给钱的少爷是谁家的?

这人苦着脸说:“哎!别提了,还是关老爷家的,就是前几年来过的那个,关老爷子的外孙,我问他们家的小孩了,说是刚从外国留学回来的,我就说吗,除了关老爷家,哪有这么好的人啊?

你们说这关老爷家的人咋都这么善性呢?不怕你们笑话,刚才我就在关老爷家门口跪那磕了三个头,要不我都觉得自己不够揍(不是人)。”

听完了他说的这些话,其余的三个人都不吭声了,这几年他们这些原来巡防营的兵丁,哪个没受过这位关老爷子的大恩?

除了隔三差五送的衣服鞋袜、米面粮油这些,几乎每个月都欠饷,还不都是人家关老爷子给贴补?人家关老爷子家里也不富裕,据说都是老爷子的女婿,从哈尔滨送来孝敬老爷子的,结果这老爷子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就是看着咱们这些苦哈哈日子过得艰难,才从自己嘴里抠出来填补咱们吗?

都说大恩不言谢,这么大的恩典怎么感谢人家?几个人都沉默了,最后还是那个捡钱袋人开口了:“弟兄们,咱们跟关家不占亲不带故,人家这么待咱们,说啥都是扯蛋,回去跟大家伙合计合计。

现在我能想到的就两条,一个是从今往后,关家的事就是咱们的事,多大的事都不能缩头,还有就是开春以后,关家那点地,弟兄们都伸把手,不能再让老爷子操心,到了秋后得让老爷子好好乐呵乐呵。”

一个人马上附和道:“大哥放心,咱们都在老祖座下烧了香拜了把子,一个头磕在地上,就是过命的兄弟,这些年要是没有你,弟兄们还不知道得死多少,就冲关家老爷子还有大哥你,谁他娘的要是敢拉梭子(不听话),就按帮里的规矩办。”

另外两个人也连连点头附和,原来这几个人早年都是入过青帮的,带头的名叫韩旭东,就是卓立仁扔钱袋子那个,后来因为在山东犯了案子,被官府追得紧,没办法在老家待了,一口气跑到了最北边的黑龙江。

仗着身手好,趁着巡防营改成北洋陆军,裁汰羸弱以新替旧的机会,通过了招兵考核,躲进了巡防营里边,又把流散逃亡到各地的四十多个同伙陆续都招了过来。

他们原来想的挺好,能混就混几年,等到避过了风头再想办法溜回南边去,实在混不下去就上山落草为寇,反正手里有家伙怕啥?结果没想到,一不留神被人给漏了底。

他们这个巡防营,民国以后已经改成了黑龙江步兵第一旅,旅长叫巴英额,与卓立仁还有点渊源,是一个很有城府心计的人。

知道了这些人的底细之后,巴英额表面上不动声色,把他们这些人一点一点都给分开,专门调往比较偏远的部队驻防,还特地关照他手底下那些人,对韩旭东这些人严加看管。

除了打靶,轻易不给他们机会摸到步枪,或者是有枪就没有子弹,赶上这几年一直挺太平,也没有土匪之类要他们真刀真枪去对付,生生的把他们这四十多号人,在附近几个连队里苦哈哈的压了好几年。

他们也不是不想跑,可是那个年头不仅交通不便,通信联络也不方便,山东人本来就抱团,他们这伙青帮弟子尤其重义气,一个都不想拉下,所以一直也没找着机会脱离部队,去过那种随心所欲的日子。

这个被称为大哥的人叫韩旭东,老家是山东德州的,三十六七岁的一个车轴汉子,青帮‘悟’字辈弟子,手上的功夫了得,一套八极拳,刚猛暴烈罕逢对手。

可怪的是,这家伙的枪法也好,不知道是不是从小练功夫的缘故,不管什么枪,从最早的单打一,到后来的曼利夏步枪,再到现在北洋配发的日本30式步枪,只要让他上了手,最多两三个月的功夫,基本上枪枪不离□□环,让那个一直想弄死他的旅长巴英额对他是又爱又恨,不知道拿他怎么办。

都说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没人知道什么时候队伍就得拉出去,真刀真枪的上战场玩命,上了战场总得有几个能打仗的好手吧?尤其是那些土匪,枪打的特别准,一旦交上火你要是压不住他就等着吃亏吧。恐怕这也是他能一直活到现在的主要原因。

现在他不仅活的好好的,还当上了班长,要不是团长一直压着他,排长恐怕都当上了,其实他在部队里边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那个喝兵血抽大烟的连长,好多士兵更愿意听从他的安排。

任何一支部队里,班排长还有老兵都是绝对的核心,这个不是长官决定的,每个士兵心里都清楚,上了战场应该听谁的,长官要是靠谱点还好,真碰上一个不靠谱的,上了战场千万躲的远远的,免得雷劈他的时候把你给捎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虐文求生游戏

连名带姓

他的暗卫

不可以离婚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重生东北1910
连载中好兵帅客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