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们显然对连家的生意很感兴趣,十句话有九句半往那边扯。
连玉才刚起来呢,脸没洗,口也没漱,对连阿爹连大嫂他们使了使眼神。两人瞬间明白他的意思,热热闹闹地跟马婶子几人聊上。
等连玉洗完脸漱了口,吃完连阿爹留在灶房锅里的早食回到堂屋的时候,他家生意的这个话题才堪堪结尾,马婶子对他依然念念不忘,笑着道:“我要是能生个像玉哥儿这么能干的,做梦都能笑醒。”
人多做事快,连玉去灶房的时候桌子上的布才刚铺好,这会儿已经全部裁好了。
农家人没富贵人家讲究,衣服上也鲜少绣花绣鸟,只要把布裁好,锁边,再缝上就可以,手脚快的,一两天就能做身衣裳。
连玉看了一眼,将自己买给阿爹的裁好的布料拿过来,戴上顶针穿针,开始锁边,回望着从他一进来,目光就落在他身上的马婶子:“婶子你太谦虚了,阿毛大哥又勤快又孝顺,梅姐的亲事也好,咱们村里不知道多少人羡慕你。”
堂屋里人多,加上跑来跑去的孩子,快十三四个了。
好在火烧得旺,大家伙散开一些,勉勉强强地坐下去。
刚好坐在连玉对面的马婶子望着穿针引线,给藕色布料锁边的连玉,微微晃了晃神。
要说他们鲤鱼村,不,是附近十里八乡,生得最好的一定是连玉。
明明是村里人,但白皙好看得不像话,没成亲之前,来提亲的人那叫一个多,一拨接着一拨就没停过。
直到连玉同意了跟周安的亲事,才渐渐消停下来。
那时候马婶子没少听到村子里一些人说连家人傻,就连玉这张脸这个身段,嫁给周安也太可惜了,明明可以嫁给张地主,陈乡绅,甚至某某老爷做小,真真正正地当个阔夫郎多好。
马婶子只觉得那些人钻铜钱眼里去了。
她自己有孩子,自然明白连家选周安才是真真正正的为连玉考虑。
当地主乡绅家的阔夫郎听起来好听,可那些人家,门槛高得很,说不定人嫁进去了,还瞧不起你和你的家里人,有的是气给你受。
周安虽然家底薄,但人有本事,长得高高大大,时间一长,也算得上要什么有什么了。
只是老天爷捉弄人啊,这么一个好郎婿,竟然一下子去了,留下连玉带着两个孩子,成了寡夫郎……
马婶子心里为连玉可惜,脸上却没有露出来:“你阿毛哥还好说,小梅现在难得回来一趟了。”
“也不知道她们两口子怎么合计的,竟然把大外孙送去什么学堂读书识字了,光是一个月的束修,就要一百二十文,还要买什么笔,墨什么,反正忒贵,一天到晚忙着干活挣钱。”
她才说完,跟她一起来的老夫郎就不是很赞同的道:“这事,不该由着她们胡闹。”
“咱们这些村里人家,哪能读得起书,听说一年要花好几两在上头,有那几两银子,存一存都够盖房子娶媳妇了。”
老夫郎这话倒是不假,农家人忙活一年,也就赚个五六两银子。
这些银子要供吃喝,要防着头痛脑热,还要挡一挡人情往来,能存下来一点都很不容易。
马婶子女儿嫁的那户人家田地不少,称得上殷实,但要供养一个孩子去学堂读书识字,还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就像老夫郎说的那样,有那些银子,都快要存着盖房子娶媳妇了,没必要去读那镜中花水中月的书。
马婶子道:“是吧,我也这样跟小梅说的,但是女婿决定的事儿,她也劝不了,就让孩子读吧,说多了孩子也觉得烦。”
“多劝劝吧,多劝劝就改了,”老夫郎语重心长地道,“咱们这些长辈,说什么做什么都是为了他们好,以后他们自然知道我们说的都是对的。”
他们几人在那儿聊,连玉和连家其他人互相看了看对方,没有掺和进去,突然,在听到马婶子说女婿只是想孩子读点书识点字,以后能在镇上当个账房,不必在地里刨食的时候,连玉手里的动作顿住。
他一下子茅塞顿开!
这些日子,他一直在想几个孩子日后的出路,马婶子的话让他升起了一个念头。
要不……也让几个孩子去读书识字?
瞬间,连玉就觉得这事不错。
几个孩子里,他最担心的不是自家的宁臣宁秀,而是贺枭和贺泽。
贺泽身体不好,隔三差五就要喝药,对他们来说不用放在眼里的小风小雨,于他而言都是可能会让他生病的诱因。
清河镇的那个大夫跟他说过,贺泽的身体是补不齐的,如果小心翼翼地养着,那寿数跟大多数人差不多,日后也能娶妻生子。
但做不了重活儿,也不能太耗费心神,不然拖着拖着就会成大病。
连玉知道他们两兄弟的感情好,贺枭也一定会照顾贺泽。可再怎么,都还不如让贺泽自己立起来好,不仅能够让贺枭少一些拖累,他自己心里也能舒服很多。
若是让他去读书识字,不说什么,就像马婶子女婿说的,以后在镇上当个账房先生,也是极好的,至少他自己有一技傍身,能挣点银子吃饱饭。
而让贺枭去读书识字,则是连玉的另一个打算。
自从在清河镇救下这孩子,并把他带回兴业镇后,连玉就感觉到这孩子过于阴郁寡言了些。
他觉得,再这样下去对贺枭不好,送贺枭去读书识字,说不定能让贺枭学到一些道理,跟同龄的人多多相处,哪怕跟从前一样带着一帮半大小子这儿窜窜,那儿窜窜,也比现在让自己安心。
他在心里将这事儿定下来的时候,马婶子几人的话题已经转到了今年收成怎么样,明年收成大约多少,要种多少高粱多少荞麦上。
快到中午的时候,马婶子几人回家做饭去了,连阿爹也让连大嫂他们把做了一半的衣裳收起来,也要准备做午饭。
忽然,就在连玉把手里衣裳折好,递给连二嫂的时候,连阿爹问他:“你刚琢磨什么呢?”
连玉抬头望着他,扬了扬嘴角,“什么都瞒不过你的眼睛。”
“你是我生的,还养了十几年,怎么看不出来你刚才走神了。”
连玉跟连大嫂他们继续收拾布料,回道:“刚才马婶子说小梅姐家的孩子去学堂读书,让我想起了枭小子和泽小子。”
连阿爹眸光闪了闪:“你想送他们兄弟两个去读书识字?”
不同于刚才马婶子提起这事连大嫂连二嫂连三嫂夏小杏他们的无动于衷,现在,四人的目光一下子落在连玉身上,然后看向从刚才开始,一直坐在连玉身边,默默烤着火的贺枭。
连玉顺手在贺枭肩上拍了拍,对他笑了笑:“对,泽小子身体不太好,不能做重活,要是识点字,就可以做些轻省的活计,也算是条出路了。”
“枭小子年纪也还不大,也可以去学学。”
连玉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两个孩子,继续道:“宁臣大一些也送去。”
宁秀是哥儿,学堂那边不收,但是连玉打算让贺枭贺泽学了回来教教他,省得跟他一样,大字不识一个——
突然,连玉心里一动。
也不知道学堂里的先生会不会教人算数,他现在算那些账,虽然能够算明白,但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了,要是生意再好一些,收的银子更多更杂一点,花费的时间肯定更多,能够学一学的话就好了。
连阿爹他们不知道他的心思已经转到自己能不能学算数,怎么学算数上了,听他说完,只道:“想让他们去学堂就送去吧,如果真能甩掉脚上的泥巴,有门轻省的手艺,比什么都好。”
之前连玉就跟他们说过,贺枭贺泽自己有银子,只是一时无依无靠住在连家罢了,他们自然没有立场,也不会对两个孩子的事儿大包大揽。
连玉的思绪被连阿爹的话打断,暂且将那些念头压下,扭头问贺枭:“怎么样,去学堂念书不?”
他的手还搭在贺枭的肩上,贺枭抬头望着他,看着他透亮的瞳孔里倒映着的自己,对去学堂这事没有异议:“嗯,可以。”
连玉嘴角的笑意更盛了几分,对他道:“那等我们过完年回镇上,就问问哪个学堂好一些,你跟泽小子就去学堂读书。”
说完,连玉跟连大嫂他们已经把布料收好了,几人舀粮食的舀粮食,择菜的择菜,开始做今天中午的午饭。
留在泥火炉旁边,看着火的贺枭拣起几根小腿那么粗的柴火放进四四方方的泥炉里,放完之后,他坐在凳子上,目光静静地落在旁边屋子里正跟连祖爹,几个舅母舅爹说说笑笑做饭的连玉。
其实贺枭并不想去学堂。
以前阿父阿爹也说过要把他送去学堂读书,但是到处窜来窜去的贺枭趴在学堂的院墙上看了看,就没有丝毫兴趣。
对他来说,在一间屋子里坐那么长的时间,跟着老头一字一句地念那些拗口的东西,实在无聊。
但是当连叔么说,要送他和小泽去学堂,他就没想过说不。
连叔么要他做的事,他都会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第 4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