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攻讦,将他这份难得的友情,扭曲成了政治阴谋。
更让他心寒的是皇帝的猜忌。这道旨意,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在皇权面前,任何情谊都可能成为原罪。
"世子..."身旁的心腹幕僚面带忧色。
谢桉抬手止住他的话,面色已恢复平静:"陛下圣明,自当遵旨。"
他走到窗边,望向北境的方向。他知道,这道旨意不仅针对他,同样也会传到沈昭珏耳中。以沈昭珏的性子,不知会作何感想。
太子的这一招,不仅离间了他与皇帝的关系,更在他与沈昭珏之间,埋下了一根刺。
而他被限制接触军务,无疑是为他日后返回燕州推行军事改革,设置了障碍。
"看来,"谢桉轻声自语,眸中闪过一丝冷光,"是时候让太子殿下,也尝尝被猜忌的滋味了。"
他必须破局,不仅要化解眼前的危机,更要为即将到来的燕州之行,扫清障碍。
这道旨意,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必须尽快强大燕州的决心。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无惧任何猜忌与风雨。
这是太子的一次试探,也是一次警告。
旨意下达后,谢桉表现得异常恭顺。他不再前往五军都督府,安心在礼部做着无关紧要的文书工作,甚至主动减少了与沈昭珏的公开往来,一副谨守臣子本分、深刻反省的模样。
然而,暗地里,一张无形的网开始悄然撒向太子。
数日后,一份关于太子门下某位负责河工银钱调度的官员,其远房亲戚在江南购置巨额田产、生活奢靡的匿名检举信,被“无意间”递到了都察院一位以刚正不阿著称的御史手中。
线索清晰,指向明确,虽未直接牵扯太子,但那官员的身份足够敏感。
紧接着,京中开始流传一些关于太子近侍倚仗东宫权势,在外欺压良善、强占民产的流言,细节详实,虽是小恶,却极易败坏名声。
谢桉深知,直接攻击太子是愚蠢的。
他选择从太子的羽翼和声望入手,用这些“小事”不断累积,如同水滴石穿,旨在加剧皇帝对太子“御下不严”、“德行有亏”的印象。
他要让皇帝觉得,太子自身尚且管束不力,又有何立场去指责他人“交往过密”?
同时,他通过绝对可靠的渠道,给远在燕州的父王去了一封长信。
信中不仅分析了京都局势,更重点阐述了即将在燕州推行的军事改革的初步构想框架,强调此举是为了打造一支更精锐、更忠诚于皇室的边军,以应对未来可能来自东部塞外的威胁,绝无二心。
他请求父王在燕州先行开始一些不引人注目的准备工作。
沈昭珏那边,反应则直接得多。他接到家中来信,沈大将军在信中语气凝重,叮嘱他谨言慎行,近期务必减少与燕世子的公开接触,以免授人以柄。
沈昭珏心中憋闷,他不懂,为何与真心欣赏的朋友相交,会变得如此复杂,甚至成了“罪过”。
他试图去找谢桉,却发现世子府门庭若市,多是礼部官员或清流文人,却难再寻往日的轻松氛围。一次在宫门外“偶遇”,他刚想上前,谢桉却只是隔着人群,对他微微颔首,便与其他官员一同离去,态度礼貌而疏离。
沈昭珏愣在原地,看着谢桉清瘦挺拔却莫名透出孤寂的背影,心中一阵刺痛。
他隐约明白这是为了保护彼此,但那份被无形之力强行推开的距离感,依旧让他感到失落与无力。他终究是镇北将军的继承人,许多事,身不由己。
太子萧珩对谢桉这些小动作嗤之以鼻,认为不过是困兽犹斗。
他一边命人压下或化解那些针对他门下官员的指控,一边加紧拉拢其他朝臣,巩固势力。但他能感觉到,父皇看他的眼神,较之以往,多了几分审视。
皇帝萧烁泽将一切看在眼里。太子的强势反击,燕世子的隐忍与暗中的小动作,沈家的避嫌……都清晰地映射在他心中。
他限制谢桉,是为了平衡,而非真的要摧毁燕王府。谢桉目前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甚至让他觉得此子懂得隐忍,并非莽夫。
而太子那边接连被爆出的“小问题”,也让他对其掌控能力产生了一丝疑虑。
朝堂上的风波似乎暂时平息,但水面下的暗流却更加汹涌。
就在此时,一份八百里加急军报打破了表面的平静——东部塞外部落有小股骑兵频繁骚扰燕州边境,虽未造成大损失,但其活动日趋频繁,似有试探之意。
这份军报,成为了谢桉等待已久的机会。
他立刻上书,言辞恳切,以“世子职责所在,心系封地安危”为由,请求提前结束在京的观政,返回燕洲,协助父王应对边患,稳定民心。
这个请求合情合理,尤其是在皇帝刚刚下旨要求“避嫌”的背景下,燕世子主动请求离开权力中枢,返回边陲封地,更显“识大体”、“顾大局”。
皇帝看着谢桉的奏折,沉吟许久。他自然明白这其中有谢桉借机脱身的意图,但边患是实情,燕世子归藩也是名正言顺。
最终,皇帝朱笔一挥:
“准奏。燕世子忠孝可嘉,着即日返燕,襄助燕王,抚慰边民。望尔恪尽职守,勿负朕望。”
旨意下达,谢桉心中一块巨石落地。
他知道,离开京都这个是非之地,回到燕州,他才能放开手脚,真正开始他的布局与改革。眼前的挫折,反而成了他踏上归途的契机。
临行前,他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简短密信,只有四个字:
“静待风起。”
笔迹苍劲霸道,是裴观野的风格。
谢桉将信纸在烛火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他望向大梁的方向,眼神复杂。
京都的棋局暂告一段落,而更广阔的天地,正等待着他。他与裴观野,与太子,甚至与这天下大势的博弈,还远远没有结束。
返回燕州,不是逃避,而是为了下一次,能以更强大的姿态,重回这风云激荡的舞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