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第 33 章

背着洗好的衣服回家,才到院子门口就听到了李翠花爽朗的笑声。

“二婶来啦。”龚文玉进了院子,看到她正跟王秀兰坐在一处织毛衣,就礼貌地打了招呼。

“文玉回来了啊。”李翠花也跟她打了招呼,“刚还跟你妈说起你呢,你妈说今天中午你家的菜都是你做的,我们大侄女真是太能干了。”

龚文玉放下背篓,背篓里放着一桶洗好的衣服。幸好今天是大晴天,河沟里的水虽然冷,但没到刺骨的地步,是个难得的适合洗衣服的日子。

一起在河沟洗衣服的妇女们都说这是个好兆头,来年的气候肯定适合种庄稼。

“都是家常菜,二婶过奖了。”龚文玉谦虚道,说完就去拿衣架晾衣服了,趁着太阳好赶紧晒晒。

李翠花又道:“刚才苏蓉她妈来喊我们去帮忙,苏蓉的婚事定在了正月初八,请我和你妈去厨房帮忙,说是人手不够,我就推荐你了。”

这个年代村里办红白喜事都是在自己家办酒席,不像几十年后找个大餐厅或是酒店包席,所以要找很多邻里乡亲帮忙做事,其中最繁杂最累的就是厨房帮厨。

忙肯定是免费帮的,谁家都一样,但是主人家会给帮忙的人发一盒烟和一块钱表示感谢,所以大家都乐意去帮忙。

只是厨房的活儿实在太累,起早贪黑,通常四五点就开始忙,晚上十一二点才能结束回家,同样是拿一盒烟一块钱,大家都不愿意去厨房。

王秀兰是个老实人,每次别人喊去厨房她都应下,不像其他人那样挑活儿。

李翠花是因为厨艺闻名村里,她去厨房就是主厨的地位,统筹整个厨房的活儿,这让她很有面子,所以她也乐意去。

是以,两妯娌经常一起出现在别人的厨房里帮忙。

“我想着初八还没开学,你跟苏蓉那孩子从小关系就好,就替你应下了。”王秀兰道。

其实除了这点,她也有心想让龚文玉在村里扬个名,闺女做菜那么好吃,传出去了也是个好名声,以后说亲是个优势。

龚文玉倒是乐意去苏家帮忙,一来苏蓉是原主好朋友,几次相处下来觉得她人不错,龚文玉也把她当成了朋友,朋友结婚出点力是应该的;二来她也想见识农村自办的酒席,这是很有当地特色的,适合直播,让生活在钢筋水泥丛林里的都市人体验一下充满人情味和美味的烟火气。

“好啊,到时候还要跟二婶多学习呢。”

李翠花听这话心里舒坦,但表面却是谦虚道:“嗨呀,我的厨艺也一般,到时候给你安排轻松一点的活儿。”

“没事儿。”说话间龚文玉已经把衣服晾完了,搬了个椅子坐到王秀兰身边,“您尽管给我派活儿,麻烦您给我妈安排个轻松的。”

王秀兰心满意足地笑了笑,“你二婶向来照顾我,我一般都是烧火的。”

李翠花接话:“你妈烧火烧得好,都不用提醒都知道什么时候加大,什么时候减小,其他人就不行。”

这倒是,龚文玉对这点深有体会。

“小宝呢?”龚文玉问。

王秀兰:“去找李涛玩儿了,孩子还是喜欢跟孩子玩儿,你不在家他待不住。”

李翠花:“我家那个也跑出去玩儿了,寒假作业都没写完呢,说他都不听的,一天天的越来越难管。”

龚文玉笑道:“今天过年嘛,就当是放假啰,劳逸结合才好。”

李翠花:“他就爱听你这种话。”

龚文玉:“二叔在干嘛呢?”

李翠花有点来气,“打牌去了,喊他把柴砍了再去也不听,别人一喊他打牌,比狗跑得还快,气死我了!”

这年头儿没什么娱乐活动,闲下来男人一般聚在一起抽烟打牌,女人就聚在一起聊天做手工,比如织毛衣、做布鞋、绣鞋垫之类。

想象了一下二叔跑得比狗快的样子,龚文玉觉得怪好笑的。

李翠花继续唠叨:“男人就是不靠谱,指望他主动做点家里的活儿那真是难如登天,像个癞蛤蟆一样,戳一下才跳一下。”

王秀兰回忆自家死去的男人,其实也是半斤八两,就在去年过年那天,龚建民先是来家里喊龚建国,然后两兄弟一起去打牌,直到天黑才回来,一个下午输了好几块钱,被她一通好骂。

三人聊了会儿家常后,李翠花这才说明了来意。

“我想着你们明天还有事,就把团年的时间提前到今晚。”

原主的爷爷奶奶在三年前就因病相继去世了,老人走后,兄弟俩就约定正月初一祭完祖就团年,一般是中午在原主家,晚上在原主二叔家。

今年情况特殊,原主父亲过世了,依照风俗,初一祭祖的坟多了一座,忙完肯定来不及做中饭,李翠花跟龚建民商量后就把时间改了。

“今晚在我家,明晚在你家。”李翠花说,“大嫂觉得呢?”

对王秀兰来说,这样安排也是很好的,自然答应。

李翠花收起在织的毛衣,站起身道:“那我就先回去准备了,你们忙完早点来烤火哈。”

除夕晚上要烧树根烤火,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龚文玉:“好啊,辛苦二婶了。”

王秀兰:“行,我们一会儿就上去。”

母女俩把人一直送到了院子外才回来。

中午剩了很多菜,晚上不能吃,又没有冰箱,虽然现在温度不高,放到明天还是有变质的风险,龚文玉就先去把所有剩菜高温加热杀菌,这样能多保存一阵子。

王秀兰把家里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遍,虽然家具陈旧,但整洁有序,看着舒服。

把牲口喂完后,王秀兰就去李翠花家了,龚文玉则是去李涛家把小宝接上,然后带着他一起去二叔家里。

龚家两兄弟以前就约定好过年团年不要送礼,只来人吃饭就行,省得你给我一把面条我又给你还一把面条,麻烦得很。

不是外人,就不整那些虚礼了。

龚建民虽然喜欢打牌,但正事还是记在心里的,绝不会耽误。这不,刚到黄昏他就回家了,跟他一起回家的还有龚文权。

李翠花家里有电灯,比起煤油灯那可真是太明亮了,小宝表示很羡慕,乖乖地坐在火炉边看小人书。

王秀兰在烧火,李翠花和龚文玉在一起做菜。

李翠花掌勺,龚文玉打下手。龚建民父子俩一进厨房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龚建民赶紧道:“文玉去火炉边烤火吃瓜子吧,我来我来。”

虽然是很亲的亲戚,那也是客人啊,哪有让客人一直忙的道理。

龚文玉笑道:“没事儿,闲着也是闲着。”

龚建民见劝不住,就又想去代替王秀兰烧火。

王秀兰道:“你来烧火怕是又要挨骂。”

龚建民只好讪讪离开,去准备桌椅和酒水了。

龚文权自顾自去火炉边坐下烤火了,太阳下山,气温迅速降低,跟朋友们一起打篮球的时候不觉得,这会儿觉着冷了。

小宝笑呵呵地叫他:“叔叔,你回来啦,你去哪里玩了呀?好玩吗?”

龚文权对这个约等于无父无母的小侄儿还是有点怜爱的,所以耐心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还问他看的什么书。

小宝已经能认识不少字了,小人书都看得懂,就认真跟他讲起了小人书上的故事。

龚文权难得听笑了,说:“好幼稚啊。”

小宝一脸天真,“什么是幼稚啊?”

叔侄俩驴头不对马嘴地竟也聊了起来,李翠花都看笑了,小声道:“瞧文权那样儿,对小孩子还怪好的,要不是政策不允许,我都想生个二胎呢。”

李翠花的厨艺还是不错的,除了中午的剩菜,晚上还新做了炸酥肉和炒青菜,凑起来有十菜一汤。

桌子就摆放在了火炉附近,这样暖和一些。

两家人围坐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李翠花还把收音机打开了,正好在放喜庆的春节音乐,还有电台主持人给全国人民拜年。

有了这个背景音,更有过年的氛围了呢。

吃完饭,龚文玉和王秀兰又帮着李翠花洗碗收拾,忙完已经快到九点了。

村里家家都有守岁的传统,在火炉边坐了会儿聊了聊天后,王秀兰就带着一家子回自己家了。

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把树根火生起来,这个树根是月初在山里砍的那棵树的树根,挖出来后一直晾晒在山里,前几天王秀兰才从山里背回来,就是专为守岁烤火准备的。

王秀兰生火,龚文玉拿了个盘子去装花生瓜子,还泡了一壶茶,茶叶是清明时王秀兰去山里采摘的野生茶叶,采回来后烘干晾晒,闻着还挺香。

树根在松毛和树枝的助燃下,终于着火了,火光映亮了一方小天地,也温暖了围坐在它身边的人。

一家三口吃着瓜子花生喝着茶水,聊些家常琐事,其乐融融。

哪怕没有手机电视,时间竟也过得很快。

村里第一挂鞭炮响起的时候,就是新的一年了。

王秀兰早就准备好了鞭炮,见别人开始放了也去院子里把鞭炮给放了。

爆竹声声,新年快乐!

新年的第一晚,龚文玉睡得很沉,因为守岁熬了夜,第二天毫无意外地起晚了。

小宝自不必说,小孩子觉多,起得比龚文玉还晚。

王秀兰还是跟往常一样早起,她起床后用糯米粉搓了汤圆,大汤圆和小汤圆都有,大汤圆里包的是白糖。

汤圆包好后已经日上三竿了,龚文玉这才来了厨房。

初一要吃汤圆,龚文玉这才想起来忘了做汤圆馅料。

“妈,您这汤圆里包的是白糖?”凭借原主的记忆,她没抱希望里面能有别的。

“是啊。”王秀兰道,“现在煮吧,吃完我们就去给你爸和爷爷奶奶烧纸。”

果然如此,龚文玉心说,祭完祖回来就赶紧把馅料准备好,晚上招待二叔一家也要煮汤圆。

新年第一天,她也需要开个直播给粉丝们送些祝福,就直播包汤圆吧。

白糖馅儿的汤圆不能说难吃,只能说普普通通。

汤圆快熟的时候,小宝也迷糊着起来了,姑姑不在身边,床很快就凉了,他也就醒了。

一家人吃完热乎乎甜丝丝的汤圆,就带着香烛黄纸去山里祭祖了。

村里过世的人几乎都是埋在自家山里的,一路上遇到了不少去祭祖的人。正月初一的祭祖不见悲伤,大家都是有说有笑的,这于他们而言就像一个仪式,新的一年给祖宗们烧纸钱祭拜,祈求祖宗保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经年烈酒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阴鸷女皇的渣妻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穿到九零做美食博主
连载中风过山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