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忙活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兴高采烈地爬上岸,旁边围观的家属们立刻围上去,递手巾的递手巾,拿衣服的拿衣服。这大冷天在冰冷的河水里泡了这么久,可别再落下病根了!
田爱国也没让人把抓来的鱼换到别的地方去,而是就地开始分配。
一起来的还有大队的记分员和会计,田爱国和他们一起,按着参与人数、大队人数等条件算了好一会儿,才总算算清楚了,开始按着名单喊名字。
分到的鱼有多有少,分得少的,也基本不会嫉妒分得多的,社员们都为分到的鱼感到高兴。这都腊月了,离过年越来越近,每年固定分到的鱼,让队里家里穷得很的人家也不至于一口荤腥都吃不上。
魏舒只有一个人,今天抓鱼又没参与,因此只分到了一条小鱼。她丝毫没有感到失落,毕竟这鱼也算是白捡的,有一斤就占了一斤的便宜。
晌午回去后,魏舒就动手把鱼杀了。
她纠结了一会儿是现在就吃了,还是先养几天,等到年根儿了再吃,最后她还是决定先不养了,过年再说过年的,现下就该及时行乐。
魏舒依然是选择煮鱼汤。
这个做法是她之前就会的(虽然味道还是不怎么好),而且现在大冬天,喝点汤多暖和啊!中午美美地吃了一顿,剩下的汤则是被魏舒晚上用来煮糊糊了。
越到年底越忙,一年的劳作结束,三桥大队也该分粮了。
分粮食这天一大早,大队的社员们就到大队部等着了。魏舒虽然没经验,但头一天田爱国和几个大队干部通知了社员们,她再一问郭老太,第二天也去大队部蹲守了。
毕竟份量嘛,也有她的一份啊!再不分粮食,她就快没饭吃了!
虽然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分到多少,但那也得先分完了再说。
魏舒到得不算早,家里人多的,甚至先派了个人排队,其他人则是在家里照旧忙活其他事。
田爱国也知道社员们急得很,因此饭也没顾得上吃,就带着大队干部们来干活了。有人拿钥匙开门,田爱国则是安排大家先排好队,按排队分粮食。
田爱国是退役军人出身,来三桥大队当大队长也很多年了,因此大家都很熟悉他的作风,甚至他话还没说完,大家伙儿就像以前那样,自发地按着平时干活的小组排起队来。
魏舒不在这些小组里,她左右看看,挤到了高秀兰身后,“高大娘,我和你站一队哈。”
高秀兰正想喊她站过来,对此自然没什么意见,她点点头,“轮到咱还得等一会儿。你吃饭了没?”
魏舒摇摇头,这情形她头一回经历,正好奇着呢,也不知道多久能分完,因此没吃饭就跑出来了。
高秀兰像是猜到了一样,从褂子口袋里掏出俩鸡蛋塞给她,“我就猜着你可能没吃。快把鸡蛋吃了,一会儿都凉了。”
现在和高秀兰熟得很了,魏舒也没客气,接过来道了声谢,就低头吃起鸡蛋来。她吃饭快,两三口吃完一个鸡蛋,又去剥另一个,两个鸡蛋下肚,总共也没耽误多大会儿。
社员们站好队,等大队干部们把东西也都准备好,这才开始正式分粮。
记分员陈二牛拿着他的本子,和会计一起算账,他们算完,旁边的人就负责把该给的粮食称好、该给的钱数好。几人分工合作,这活儿又都是做惯了的,但因为算得仔细,速度还是没快起来。轮到高秀兰的时候,都约莫着得有九点多了。
“高秀兰!”田爱国叫道。
“哎!”高秀兰忙应了一声,往前站了站。
她家人少,账也好算,没多大会儿就把她那一份都算好了。
今天陈定海也在,他特意请了假,来帮家里人搬粮食的。他家在另一队,也已经分完了,见高秀兰也好了,忙过来准备帮高秀兰背粮食。
“魏舒!”
终于叫到魏舒的名字,她应了一声,也赶紧走上前去,满心期待地等着会计算账。
只是结果却是让她有点失望。她分到的不多,除了四百多斤粮食,还有三块钱多点儿,另外的油、洋火等日常用品也分到了一点。
她有些失落,期待了那么久,结果就分了这么点儿东西。
只是她也看了一会儿了,其他人分的粮食多,人家人口也多,钱却也没多出多少来,最多的一家也才分了十几块钱,据高秀兰悄悄跟她说的,那家不仅人多,还各个都能干,基本都能拿满工分,还没请过假。
陈家人都已经分完了,魏舒的也分好了,一帮子人就没再停留。高秀兰家里有板车,过来前陈定海就一起推来了,这会儿他和新婚妻子孙兰兰,加上陈大田夫妻、陈红英,几个年轻人把分到的粮食搬到板车上,就由陈定海拉着车回去了。
魏舒的东西少,陈定海先把魏舒的送回去。回去路上,魏舒感慨着分到的东西少,就听陈红英解释道:“也不能怨咱分得少,咱能分这些其实还行了,谁让咱队里穷了点呢?六里大队富,人家每年分的都比咱多好多。”
“这跟大队穷富还有关系?”魏舒好奇了。
陈定海比陈红英懂得更多一点,他解释道:“当然有关系了!咱大队除了种粮食,也就编的篓子、筐啥的能拿到公社还点钱,大队里没钱,想发也发不出来啊!咱大队还算好的了,有些大队就只能分点口粮,钱一分分不出来的。”
“来钱的路子少,大队长他们就没想办法?”
“想了啊,但咱一个大队,还能想到啥办法?别的咱也不会啊!”
“咱前几天不是刚分了鱼,拿一点也能去公社换钱的吧?”
“那鱼也是公家的,咱偷偷抓点没人说啥,要是拿到公社上去可就不行了。”
“那养殖呢?现在大家都缺肉吃,我看咱们队里好像也养猪了,不能再多养点儿?对了,咱家家户户不都还能养鸡嘛,鸡多养点也行啊,鸡蛋、鸡肉,这不都能换钱?”
“养猪也是有指标的,咱队里的猪都是给公社养的。鸡的话,也不是想养多少就能养多少的,多了不行。再说了,就是行,万一碰上个啥病,那不都死了。”
几人闲聊着,很快就到了魏家家里,魏舒指挥着把粮食放到厨房,又去给三人倒水。孙兰兰也在,但她不是三桥大队的,刚嫁过来也才一个月,对三桥大队也了解不到哪里去,因此一路上都是在听魏舒和陈定海兄妹说话。
三人喝完水,就回去了,临走前,陈红英提醒她:“魏舒姐,你这些粮食要是想磨成面粉,记得来喊我哦,咱们一起去磨。”
三桥大队的公用磨盘就在大队部外面的大树底下,平时大队里谁想磨点东西,都是到那儿去磨的。
魏舒点点头,目送他们三个走远,才去整理自己今天分到的东西。
她分到的东西少,和她现在在放牛也有关系。
放牛这活儿轻巧,相应的工分也少,地里的活儿好手一个人一天满工分有十分,她才七分,更不用说她还请过几次假,也要扣一点。只是让她不放牛而是去地里干活儿,魏舒还是宁愿不要多的那点儿工分。
只是就盼着年底的这点儿分配也不行啊,这四百多斤粮食看着不少,其实都不够她顿顿吃饱饭的。大队现在是穷,总不能一直这么穷下去吧,她还得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找到个生钱的法子。
魏舒给自己倒了杯热水,她捧着杯子蹲到门槛上,皱着眉头努力思考。
其实真要说想什么能赚钱,技术含量又不高的法子,魏舒是能说出几个的,但在这个还没开放个体经济的时代,她能想到的都不能做,这就很烦人了。
至于技术含量高的,那她也得考虑自己会不会。
魏舒想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只懂一点养鸡,要不就养鸡试试?
就像她跟陈定海说的,养鸡可以卖鸡蛋,等鸡不下蛋了,还能吃肉,虽然到时候口感可能会差一点,但现在的人也不讲究那么多。
只是养鸡想有成绩,数量少了可不成。她这十只鸡看着也不算少了,可就算每只鸡每天都能下一个蛋,一天才十个,现在物价又低,她就是拿一百个鸡蛋去卖,也卖不几块钱。但每家能养的鸡数量又不多,多了说不准还会被举报……
看看有没有机会找陈家人合作一下吧。魏舒想着。
“魏知青,有你的信!”
魏舒暂时思考完,叹了口气,捧着杯子正想喝口水,就听那个邮递员小哥在喊自己,她赶紧灌了口水把杯子随手放在地上,随后起身迎上去。
魏舒瞄了眼信封,果然是陈定山寄来的。
送走邮递员小哥,她干脆就在门槛上坐下来,直接撕开信封,取出信纸读起信来。
这封信的内容很简短。
陈定山先是说收到了她上次的回信,很羡慕她过了一个快乐的中秋,随后又说自己有任务,不知道过年前能不能回来,先给她拜个早年。
这次他倒是没有留问题,引魏舒给自己回信,但魏舒看完,心里却很不平静。
居然上榜了,这次榜单要求更新一万五,争取在这个假期能更够字数,再攒一两章存稿吧,怎么这么快又快到我值班了[捂脸笑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2章 思考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