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中秋进宫

中秋节头两天,宋明鸿被告知要跟着祖父母、公婆一起进宫。

宋明鸿第一次进宫,颇有些紧张,说:“我也没件像样的衣裳,如何进宫?”

温夫人想了想说:“我去挑块儿好料子,马上给你做件新衣裳。”

料子挑好了,尺寸也量好了,温夫人找来下人给宋明鸿裁制衣裳。

中秋当天,一大早宋明鸿被下人接去了李府,换上新作的衣服预备晚上进宫。温夫人又让丫头给她重新梳理了发髻。

下午酉时,宋明鸿跟着祖父母、公婆一起进了宫。

祖父、公公都穿着官服,祖母、婆婆是诰命夫人,按品级穿着凤冠霞帔。

她没有诰命在身,按照祖母和婆婆安排从头到脚重新打扮一番。

进宫前温夫人再三叮嘱:“切记不要乱说话,跟着我们走就行了。”

祖母陈氏关切说:“孙媳妇儿,你有孕在身走路一定要小心。”

宋铭鸿轻轻点头:“我会小心的。”

跟着婆婆乘坐大轿,不知几时终于进了宫。

下了轿,映着傍晚的余晖,她好奇地望着远处一座座高耸巨大的宫殿:

雄壮堪比阿房,恢宏不输未央。

飞檐如鹤展翅,白玉阶似云砌。

都说宫门森严,内有几千间房,宋明鸿只觉得进了迷宫一般。

她左右观察着,眼里只看到:朱砂色的宫墙、明黄色的琉璃瓦、檐角高挑、屋脊上蹲着一排瑞兽。

地上随便一块砖就有上百年历史。

外面传言,宫里头的地缝子里面都能扣出金子。

迎面走来的小宫女、小太监见到安昌侯一家纷纷站在路两边,低垂着头,等着安昌侯一家走过去他们才离开。

宋明鸿小心翼翼跟在长辈们的身后,也不知走进了哪里。

祖母陈氏说:“到了。”

忽而转身对着后面地宋明鸿说:“孙媳妇,等见了皇上、皇后你不要害怕。”

宋明鸿点头:“我都记着了。”

皇帝身边的太监余禄走出来,说:“请安昌侯、夫人携家眷先去暖阁休息。”

安昌侯一家颇感意外,但还是按照余禄说的进了乾清宫暖阁。

一家人进了暖阁,就看见皇帝皇后都在。

正欲行礼,皇帝说:“免了吧。”

一家人齐颂:“谢皇上。”说完肃立,不敢多言。

皇帝问:“怎么颂之没来?”

李柯答:“回皇上,颂之前些时日外出办公事去了。”

皇帝恍然大悟:“朕倒忘了,他是给朕办事去了。”

皇后在一旁说:“李指挥的妻子来了没有?”

李柯说:“来了。”

“让我看看。”

温夫人低声说:“不用怕。”说着将她轻轻拉到前面。

宋明鸿规规矩矩站着,粉白的脸,像弯月一般的眉毛,饱满的丹唇,高高的身量,细长的脖子,真是个霞姿玉容的美人儿。

皇后左看右看不禁赞叹:“果然是个美人儿,怪不得能让李指挥给看上。”

皇帝在一旁看着,心里暗暗叹气“这后宫里竟没有一个能及她三分的。颂之果然眼光不错。”

皇后开口夸赞:“李指挥一直拖到现在才成婚,想必也是在等这份姻缘。”

见皇后都在夸,皇帝点头:“是啊。”

之所以要把安昌侯一家先叫到暖阁,其实是因为皇后好奇,是什么样的女子能让李颂之这么上心,所以就跟皇帝说,要看看李颂之夫妻俩。

皇上当然同意了,他也想看看能被李颂之看上的这个百户的女儿究竟长什么样。

帝后二人见过宋明鸿之后都夸李颂之眼光不错,只是宋明鸿出身小门小户实在可惜了。

今年中秋依然在西苑摆宴。

到了戌时,皇帝、皇后、太后驾临西苑。

一大群嫔妃、皇子、公主、宗室、一二品朝臣纷纷聚集在西苑。

宋明鸿放眼望去,全是皇亲国戚,平时见都见不到,如今全在这里。

最豪横的当属雍王和定王,他俩是皇帝的兄弟,在众人面前那气派就很盛气凌人。

宋明鸿小心翼翼跟着家里人来到宴席前,所有人都站着,桌上摆满了各类美食美酒。

所有人都在等皇帝开口。

按照惯例,皇帝每年都要说上几句吉利的敕语:

天下共月明,四海颂清平。

安乐长如此,盛世永咸亨。

天佑大明,日月当为朕镇守四方。

黎民安乐,君臣共享尧舜之治世。

皇帝说完坐下,皇后、太后随之坐下,紧接着嫔妃、皇子公主坐下,而后宗族、国戚、大臣依次坐下。

宋明鸿坐下后,发觉大家都安安静静,随后皇帝开了金口,让在场的宗室、国戚、大臣享用美食美酒。

看到皇帝先动筷子,随后所有人才开始吃起来。

教坊司开始奏乐。

桌上摆满了香甜的水晶点心、软糯的桂花糕点、鲜美的肉和鱼、可口的素菜,这烹饪的手法和雕花技巧,让宋明鸿叹为观止。

宋明鸿一样夹一口品尝,心里不禁感叹:“果然是宫里的东西,外面可没见过。这天下的好东西都送进了宫了吧?”

这些精美的器具随便一件都有着昂贵的价值

温夫人在一旁悄声说:“想吃什么就吃,酒就不要喝了。”

宋明鸿点头答应。

皇帝吃完,乐止。

众人纷纷放下筷子。

不管吃没吃饱,此时都得停止进食。

跟随皇帝在太液池赏龙舟,皇帝一时来了兴趣,便亲自登上龙舟游玩。

皇后、太后随后乘坐凤舟,与龙舟分隔几丈远。

宋明鸿看见水池上那艘装点华丽的龙舟上,几名太监们撑船,另有几名教坊司的乐人在吹拉弹唱,龙舟上还悬挂着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等花灯。

月亮高悬,月光洒向湖面。

水光潋滟,凌波擎托花舟。

众人围在岸上吃着月饼看着帝后游玩,今年的中秋,皇帝似乎很高兴。

也不知玩到几时,盛宴散了,皇帝赏了安昌侯一家几大盒点心。

离开皇宫回到李府,温夫人安排宋明鸿住进了李颂之从前住过的卧房好好休息,那里也是他俩的婚房。

这次中秋最爱出风头的,当属雍王和定王。

为了能在皇上面前出风头,雍王和定王纷纷进宫献宝。

雍王献上几尺高的红珊瑚,色泽如血、温润如脂。

像一棵用胭脂堆砌的树,又像一团用朝霞裁成的火焰。

定王献上了一座玉山,温润剔透的白玉在工匠手里被雕刻成巍巍高山,工匠又在玉山上雕琢了亭台楼阁、寿星。

像一尊寒冬里新刻的冰雕,又像是一朵仙人揉出来的云团。

两位亲王想借着中秋进宫献宝的机会,既要炫耀自己的财富,又想把对方比下去。

这雍王和皇帝同为太后所生,但因皇帝自小由太皇太后抚养,雍王又特别受太后疼爱,所以兄弟俩关系不算是很亲密。

雍王自小性格张扬,来到封地后生活越来越奢靡。

定王是皇上的弟弟,雍王的哥哥,是瑞妃所生,瑞妃是先帝的宠妃之一,所以定王比雍王更受先帝喜爱。

定王性格要强,凡是要做足面子,绝不想落在雍王后面。

雍王府是在北宋皇宫一部分旧址上修建的,楼阁林立,花园内奇花异草,用巨大的太湖石装点园林。

定王自从得知雍王府的规格比自己强,不服气,嚷嚷道:“都是先帝的儿子,凭什么我要比他差。”

于是大兴土木,在定王府移栽名贵树木,夏天有凉阁,冬天有暖邬。

雍王养孔雀,定王就养丹顶鹤,

定王吃猩唇,雍王就吃熊掌。

双方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府里的属官去对方府上“问安”。

雍王新得了一件珍珠衫,上面缀满了宝石,穿在雍王妃身上。

恰好定王府属官来雍王府,说:“定王最近新得了几件珍玩,想送给雍王,请雍王不要嫌弃。”

说着随从捧出一个盒子,属官从盒子里拿出拿出一件高约一尺半的玉雕美人,价格不菲。

用温润上好的白玉雕刻出来的美人栩栩如生。

雍王抬眼看了一眼,心里十分不屑:这也算好东西?

雍王脸上的肉都没动一下,从两片嘴唇里挤出几个字:“定王费心了。”

而后对身边的随从说:“赶紧让王妃出来也见识见识定王的珍宝。”

不一会儿一群丫头簇拥着雍王妃走了进来。

雍王妃满头珠翠,尤其是身上那件珍珠衫耀眼夺目。

雍王是故意让王妃将珍珠衫穿在身上,为的是在定王府属官面前显摆。

那珍珠衫是真真正正的珠光宝气啊,上面不光有珍珠,还缀满了各色宝石。晃得人眼睛都花了,定王府属官仔细打量这件珍珠衫,暗暗记下。

回去后定王府属官一番夸张描述,定王立刻让工匠用黄金、宝石打造一副华贵的头饰,戴在定王妃头上。

没过几日,雍王府属官来到定王府,属官说:“上一次定王所赠珍宝,雍王是十分喜欢,这次雍王也想送定王一件礼物。”

说完,随从捧出一个盒子,属官从盒子里拿出香料,说:“这是番邦进贡的香料,太后赏赐给了雍王,雍王想着不能光自己用啊,就想赠给定王一起享用。”

定王嘴上客气:“哎呀,还是雍王有心呐,替我谢谢雍王。”

接着定王跟随从说:“快去把王妃请来,雍王送的香料让她也来见识见识。”

定王妃穿着新裁制的衣裳在丫头的簇拥下走进来。

那定王妃脑袋上像是顶了座金山一般,一脑袋造型华丽的金饰。

定王让王妃头戴华贵的头饰出来就为了“不经意”地在雍王属下面前展示一下。

雍王府属官也暗暗记下。

雍王府属官回去后跟雍王添油加醋的一顿乱说,雍王嘲笑定王俗气。

今年的中秋又成了他俩争荣夸耀的好时机。

本来是盼着皇帝夸奖一番,可皇帝什么没见过?这珊瑚树、玉山虽说都是稀罕物,可皇帝的库房里有的是珍品,皇帝也没表现出太大惊喜,只是命太监将这两件东西收走而已。

皇帝其实对这俩兄弟并没有太大好感,反而跟李颂之多少有些亲近。但毕竟是亲兄弟,亲兄弟大老远送来的东西还是要收下的。

两人在宫里没得到皇帝过高的赞誉,有些失望。不过节日一过两人回到自己的封地继续斗下去。

李颂之等人处理完“蟋蟀老爷”的事刚回到家,宋明鸿便将自己在宫里的所见所闻讲给他听。

李颂之笑眯眯地听着妻子描述进宫后的所见所闻,当他听见妻子说雍王和定王入宫进献宝物,他笑了笑,知道这两位王 亲王又进宫显摆去了,他一点都不意外。

李颂之和雍王、定王从小就认识,这俩亲王是什么脾气他很清楚。

宋明鸿说:“看起来雍王和定王的气势就比别人强。”

“他俩一个是太后生的,一个先帝宠妃生的,自然比别人强一些。”

“原来如此”!宋明鸿感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此生相逢锦衣时
连载中岁岁重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