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未时,应该是吃饱喝足懒洋洋的时刻,食客们有的已经离开,一楼大堂已经有几张桌子空了出来。
此时从外面又走进来几个人,一进门那气势就跟本地百姓不一样,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中年人的长相和衣着看起来还算正常,大概是本地人。而后面跟着的俩个人,抱着膀子,满眼鄙视众人。那走路的姿势跟前面那五个人里的倭寇一模一样,腰上也挂着刀。虽然穿着也是汉人的样子,但是那一脸努嘴瞪眼的表情分明就是倭人。
那几人进了一楼大堂就想找地方坐下,前后转了一圈发现没有他们喜欢的位子,领头那人把一个小二叫过去,说:“我这几位朋友嫌弃这里太吵了,还有没有干净的地方,最好单独一个屋子。”
小二说:“三楼住满人了,二楼刚刚也都坐满了。”
领头的那人低声跟后面那俩人说着,叽里咕噜不像是汉人的语言。
酒保低声跟掌柜的说:“那几个人怎么感觉像是倭寇?”
掌柜的说:“别嚷嚷出来”。然后起身走了过来。
小二看见掌柜的来了忙让开,掌柜的跟领头的说:“这位爷您贵姓?从哪来呀?”
领头那人说:“我姓杨,别人叫我杨五爷,今天带着两位朋友来这谈生意,顺带着尝尝你们这里的美酒佳肴。”
掌柜的说:“多谢杨五爷赏脸,我们这二楼上本来还有两个最好的房间空着,又雅致又宽敞,谁知道今天午时,有两拨人一前一后全进去了,他们都是做生意的,实在没有单独的房间给你们。”
杨五爷听后很不高兴,说:“我们也是来谈事情的,我们也不少你们的钱,你想个办法安排我的两位朋友。”
掌柜的客客气气地说:“要不几位再去其他地方看看,我们总不能把里面的人家赶出去。”
杨五爷不乐意了:“听说你们这琵琶楼在这一带十分有名我们才来的,这中午又热,我们走了一大段路才来这里,你总不能让我们再回去吧。”
掌柜的也很为难:“要不几位就在一楼将就一下。”
“我们是来谈事情的,谁愿意坐在这种破地方。”
听见楼下嚷嚷,李颂之几人从屋里出来,站在二楼看着楼下吵嚷着。
掌柜的怕他们闹事情,极力劝说,那三人偏偏不依不饶,杨五爷骂道:“我们大老远过来,你们凭什么把我们往外赶。”
后面那两个人用着蹩脚的汉人语言恶狠狠说着:“让楼上的滚开。”
掌柜的听明白了,这是要强行撵客,急忙说:“你们这是要我撵客呀,那可不行。”
正说着,有个小二看见李颂之他们站在二楼往他们这边瞅,就指着他们说:“他们几个就是午时刚来的,我们不骗你们。”
李颂之淡淡一笑,用手指着二楼东侧说:“我们来的时候那边没人还空着呢,那边屋子更好,要不你们去那边看看?”
李颂之架桥拨火打算把战火引到那五个人身上。
此时一楼的食客们全都在看热闹。
掌柜的一脸苦相:“那屋里已经有人了。”
杨五爷问:“里面是什么人?你紧张什么?”
掌柜的只得说实话:“里面是和你们一样来谈生意的人。”
“和我们一样的人”?杨五爷脑子一转,察觉掌柜的话里有话,说道:“那我更得去看看。”
魏荣接着火上浇油:“你们几个去那边屋里看看,又大又宽敞。”
杨五爷带着那俩倭寇径直走了上去,掌柜的一拍巴掌:“坏了坏了。”小二们站在一楼面面相觑。
正往二楼上走着,突然东边雅间传来一阵放肆地笑声,笑声马上引起了倭寇的注意。
这笑声分明是地道的东瀛腔调。
一个倭寇低声对另一个倭寇说了一句话。
而后两个倭寇越过杨五爷快步往东边雅间走去。
掌柜的跟在杨五爷后面后面低三下四地说:“那边真有人,不能得罪。”
杨五爷嘴角一撇,嗓子眼里挤出一声冷笑,没搭理掌柜的,因为他已经猜到有其他倭寇在二楼。
几个人很快走到二楼东边。
倭寇先重重地拍了两下门,杨五爷说:“我来”。
杨五爷伸手拍拍门,门开了,里面的人一时惊讶:“你们是谁?”
杨五爷说:“我们有事要谈,这个房间不错,所以我们想用用这里。”
开门那人很生气:“这屋里有人了,你们还是去别的房间吧。”
说着硬要关门,杨五爷用手使劲儿一推:“麻烦让个地方,你们花的钱我赔给你们。”
面对杨五爷三人的无赖行为,褚二爷站起来走到门口骂道说:“你看我们几个像是缺钱的人吗?”
杨五爷身后一名倭寇身后猛地一推,硬要往里闯,嘴里骂了几句,褚二爷几人一听,原来这也是倭人。
跟着褚二爷来的那个倭人走过来用倭语骂了一句,杨五爷三人一听,对面果然也是倭人。
倭寇分不同派系,为了争夺利益相互之间也会杀戮。
今日这两拨真假倭寇明显就不是一个派系的,相互之间是看不起和仇视的。
双方一经骂起来才知道,原来去年七月东瀛国发生地震、海啸时,想强行闯入胶州湾海域港口的那两艘倭船,就是他们的。
两伙倭寇自那时候起纠结下仇恨。
如今仇家见仇家分外眼红。
双方既然亮出了老底,谁也不服谁。双方先是互相露出仇视的目光,接着杨五爷领来的两个倭寇“嗞拉”拔出倭刀走进屋子,杨五爷、褚二爷赶紧闪到一边去,而褚二爷领来的倭寇见势也拔出了倭刀,三人拔刀相见。
李颂之他们站在门口看好戏,掌柜的、小二们纷纷跑上楼去准备劝架,但看见两名倭寇举着刀进了屋,吓得也不敢往前走。
楼下的食客纷纷站在楼梯上往东边房间瞧热闹,但那几人都进了屋,他们也不敢靠近那屋子,只是低声议论着。
一楼大堂里,老先生看到二楼楼梯上挤满了人,“呵呵”笑了一声,继续吃着小菜喝着小酒。
也许是一位见惯了世面的老人,对这点小打小闹根本不在乎。
一楼吹笛子弹琵琶的夫妻俩也纷纷停下来站起身往楼上瞧。
掌柜的站在二楼上,满头是汗,一个小二说:“掌柜的,这可怎么办?”
李颂之走过去说:“要不报官吧。”
掌柜的赶紧制止说:“不能报官。”
褚二爷几人勾结倭寇还带着真倭寇来吃吃喝喝,这事儿让知县知道了要被抓起来问罪的,起码也是一个“包庇倭寇”的罪名。
此时那屋里突然传来打斗的声音,以及大声劝架的声音。
接着也不知是瓷瓶还是杯碟茶碗,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摔裂声。
李颂之退回魏荣他们身边,跟他们几个悄声说了几句话,几人点了点头。
趁着掌柜的和食客们背对着李颂之他们几个,严无晦走过去用手轻拍了一下那个跟他相识的小二,示意他过来。
小二蹑手蹑脚走过去,跟着李颂之他们进了屋子。
李颂之问:“本地的衙门在哪儿?”
小二说:“离这儿也得有四里地,平时走过去就行。”
李颂之点头说:“今天这个情况就不能走过去了,得骑着骡马去。衙门在哪条街?”
小二说:“顺着门前这条大街往北一直走,不到五里地,就能看见衙门。”
魏荣说:“咱们没有马,门口拴着的牲口能不能先用用?”
小二说:“门口拴着几匹骡子还有驴,都是客人的,趁着客人都没走,实在不行就先‘借’过来用用,用完了再悄悄还回去。”
李颂之将“驾帖”交到王总旗手里,说:“这主意不错。王总旗,拿上这个你赶紧去吧。”
王总旗:“是。”
东边屋里继续哇哇乱叫,打斗的声音一直持续着,掌柜的心急火燎,站立不安。
王总旗和小二从二楼的人群里挤了下去,跑到大堂门外,小二跟外面看管牲口的伙计说:“先借牲口用一下。”
伙计忙一边阻拦一边问:“你要去干什么?”
小二说:“你先别担心,马上就回来。”
王总旗严厉地说:“我有急事,耽误了事拿你问罪。”
小二说:“这位老爷有急事,马上就回来。”
说着,小二解开一匹骡子,并压低声音跟王总旗说:“顺着大街往北一直走就行。”
王总旗骑着骡子就往衙门跑去。
二楼上,掌柜的实在忍不住了和一名小二大着胆子悄悄走过去,往屋里一瞧,三个倭寇举刀互砍,身上都有血迹,跟着褚二爷来的那名倭寇的刀法比另外两个倭寇要好上一些,在屋内竟然也没能让另外两个占到便宜。其余的假倭寇们站在门口处不敢上前。
掌柜的想要去制止倭寇打架,那名小二连忙拉住他的胳膊说:“掌柜的,可不能去啊。”说着就把他拉住,不让他靠前。
王总旗一路赶到衙门,使劲儿拍门,大叫:“开门。”
门开了,一个衙役站在门口铁青着脸问:“干什么的?”
王总旗把腰牌一亮:“北镇抚司办案。”说着一把推开衙役往衙门内走去。
一听是北镇抚司办案,衙役瞬间惊醒,连忙跑去见邹知县。
邹知县听说后连忙扶着帽子,小跑出来见王总旗。
王总旗把腰牌亮给邹知县看了一眼。
邹知县一看,原来是个乔装打扮的锦衣卫。
遇到锦衣卫就更麻烦了,邹知县只能陪上笑脸,问道:“不知有何事?”
王总旗立即掏出“驾帖”往邹知县眼前一亮,冷冷说道:“北镇抚司办案。”
邹知县见到“驾帖”更是紧张起来,“驾帖”一来肯定有大事啊!
正当邹知县两腿瑟瑟发抖之际,王总旗黑着脸说:“今日琵琶楼上出现两伙倭寇,你现在即刻调动人马跟我去抓倭寇。”
而后又重点强调:“情况紧急,李指挥还在那儿等着呢。”
邹知县一听,是“指挥”级别的人物来了,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带人跟着王总旗往琵琶楼跑去。
直觉告诉他,今日他怕是要遇上麻烦了,但也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一路上邹知县恨不得飞过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