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七章 订婚

刘嬷嬷和小娟提着一点礼品找到陈礼客栈,问掌柜的:“这里是不是住着从胶州海千户所来的一家五口?”

掌柜的问:“你们是什么人?”

刘嬷嬷说:“我们是安昌侯府上的。”

一听是侯府的人,掌柜的立刻客气起来:“哦,这里是住着这么一家五口,你们找他们有什么事?”

“我们只是来看看,你也不必多问,你现在带我去见见他们,见了他们我自然会把事情讲明的。”

掌柜的带着刘嬷嬷和小娟上了楼,见到宋青川一家,宋青川疑惑地问:“你们是谁?”

刘嬷嬷说:“哦,我们是安昌侯府上的。”

“安昌侯?”宋家人一愣。

刘嬷嬷笑着说:“怪我没把话说明白,安昌侯就是太皇太后的兄弟,也是李指挥的祖父。”

张氏:“哦,原来是这样,请问您有什么事吗?”

“圣上赐婚,我们公子这不是要娶您家千金嘛,我来看看你们还有什么需求,我们夫人说了,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温夫人此次让刘嬷嬷来,一是要看看宋家人的品行,会不会提无理要求,二来也是要看看儿子看上的这位姑娘究竟长什么样。

张氏说:“我们哪有什么要求,只要别嫌弃我们小门小户就行了。”

刘嬷嬷客气地说:“那倒不会,这可是皇上指的婚。我们府里会风风光光的把姑娘娶进门的。”

宋青川说:“我家闺女没见过世面,怕冲撞了府上。”

“你们也太客气了,我们老爷、夫人还有公子、小姐都是好相处的。”

说完用眼睛直往宋明鸿和宋明秀姐妹那里看,问道:“不知哪位是宋明鸿姑娘啊?”

刘嬷嬷看到两个姑娘:一个高个子,窈窕出尘;一个中等个,相貌逊色不少

宋明鸿赶紧走上前,宋青川说:“这就是我的大女儿。”

刘嬷嬷和小娟仔细打量着宋明鸿,刘嬷嬷笑着说:“哎呀,这姑娘长得真不错,今年多大了?”

宋青川赶紧说:“今年二十了。”

“这年纪是该嫁人了。”

宋明鸿被人这么评头论足倒有些难为情。

刘嬷嬷从小娟手里接过礼品说:“这些点心你们尝尝,这也是我们老爷夫人的一点心意。”

“多谢老爷夫人的好意,只是我们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

“以后就是亲家了,你们不用客气。”

告别宋家,刘嬷嬷和小娟回到府里,温夫人问:“那宋家姑娘怎么样?”

刘嬷嬷说:“这姑娘长得高高的个儿,身段也好,模样也俊,长得是真不错。”

小娟插嘴说:“像画里的仙姑和嫦娥。”

温夫人不屑地说:“能有这么好看?”

刘嬷嬷说:“实话实说,是不错,也难怪咱家公子能看上。只是性格脾气什么的,一时还看不出来,等她进了门只能慢慢了解。今天就见了一面,实在没法说。”

温夫人有些不满意:“你说京城里这么多官员,娶谁家的不行,偏挑中了一个百户的孙女。”

“夫人呐,这就是缘分,你拦着也没用,当初那个算命的说什么来着,咱家公子的缘分离得太远,遇上了这婚事就能成。你看,现在他不就遇上了。更何况这是皇帝指的婚。”

温夫人略有不服之心:“就因为是皇上指婚所以才认命,不然哪能让他自己做主,他想娶谁就娶谁,眼里没了父母了。”

刘嬷嬷:“谁说不是呢,公子要是听父母的话早就抱上孩子了,可这姻缘的事谁也说不准。既然是皇上指的婚那就错不了,夫人和老爷如今只管安心就行。”

温夫人点头说:“如今也只能这样了。”

刘嬷嬷提醒说:“依我看,现在赶紧准备好聘礼吧。”

温夫人想了想说:“友珍当初娶亲时是什么标准,再多加一点东西吧。毕竟颂之的身份在那儿,只能多不能少。你去找管家,让他写一张清单,到时候按照上面写的采买就是了。”

刘嬷嬷答应着就离开了,走到院子里碰到安春娥。安春娥满脸堆笑上前问道:“刘嬷嬷,您这是去忙啊?”

刘嬷嬷笑着回应:“夫人让我去找管家,商量着要给咱家公子采买成婚用的物品。”

安春娥问:“这就定下来了?”

“啊,皇上的旨意都下来了,就差定日子了。”

安春娥:“哦,那个宋家的姑娘你们见过了?”

刘嬷嬷接着说:“我去见过了。”

安春娥往前一凑:“长得怎么样?”

刘嬷嬷如实说:“论模样身段没得说,很标致,一家子看起来也挺本分的。”

安春娥听到这里,脸上失去笑容。

刘嬷嬷说:“光顾着说了,我还有事,我先走了。”

刘嬷嬷一走,安春娥脸上挂满了“霜”,本来要去婆婆那里打听,再看看婆婆是不是还跟前些日子那样反对,她预备看热闹,谁知现在刘嬷嬷先夸上了,心里不大高兴,转身回去了。

等下午李旻回家,温夫人把刘嬷嬷说的话讲给他听,温夫人希望李旻能亲自去看看。

李旻点点头说:“是应该去看看。”

第二天在刘嬷嬷带领下,李旻带着几个男仆进了陈礼客栈找到宋家人。

初见宋青川,李旻看到的是一个身材高大壮硕,浓眉高鼻的中年男子。

李旻打量一番,心里感叹:“倒是气宇轩昂。”

刘嬷嬷赶紧上前介绍:“这是我们老爷。”

“哦,李老爷。”见到未来亲家,宋青川和张氏赶紧上前行礼。

“你是宋青川?”

“正是。”

宋青川明白对方是对宋家有疑虑才来的。忙把宋明鸿叫过来说:“明鸿,这是李老爷。”

宋明鸿赶紧上前行礼,这可是她未来的公公。

李旻点了点头,看见未来儿媳形貌出众,心里感叹:“怪不得我儿子能看上她,只是她出生在小门小户倒是可惜了。”

李旻说:“宋姑娘出落得倒像是个大家闺秀一般。我今日来就是看看而已,没别的意思。”

宋青川:“这是哪里的话,李老爷来看看是应该的。我们本来是来京办事的,没想到皇上赐婚,将我女儿许配给李指挥,真是天大的喜事,这是我女儿的福气,也是我们宋家的福气。”

李旻说:“别这么说,毕竟是皇上指的婚,只要两个孩子将来好好过,咱们这些做父母的就能少操闲心,咱们今天就先商量商量婚事吧。”

宋青川说:“我有个疑虑,我们老家离得太远,嫁娶不方便。”

李旻考虑了一下说:“这样吧,我回去跟家里商量商量怎么安顿你们。”

李旻回到李府,与温夫人还有父亲李柯商量了一下该怎么解决宋明鸿的远嫁问题。

因为路程太远,宋明鸿不可能从老家直接嫁过来,商讨之下,李家决定让宋家先回去置办嫁妆,等回来之后先暂时租住在东城明时坊的灯市口几天,日期一到就从灯市口迎娶进门,当初二儿媳也是远嫁,也曾暂住在灯市口。

李旻让下人将宋青川请进李家商讨婚事,宋青川穿着普通,进了李家显得很拘谨。

李旻也算客气,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叫你来就是为了商量婚事。你们家离京城太远,得提前让你闺女在京城先找个地方住下来。有个绸缎商在东城明时坊灯市口有个宅院,我们家老二娶的是河南左参政的女儿,当年就是在这个绸缎商家里租住了一段时间。这地方离我家很近,迎娶方便。这样吧,你们家先住进去,我们家出钱。等到了婚期直接把人接入李府就行了。”

“这怎么行呢,我们自己掏钱就行了。”

李旻说:“他们家的租金可不便宜,一个月二十两银子呢。”

宋青川面露尴尬的说;“我现在手里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有没有便宜的?”

李旻不屑地说:“这不是便不便宜的问题,而是京城管理严格,你想找地方租住太难,到处都有人查访,住错了地方后果很严重,有官员进京嫁女因为住了不该住的地方被革了职,你家但凡有亲戚在京城也不至于这样。”

宋青川顿时闭了嘴。

李旻接着说:“你们赶紧收拾收拾,等我们租借好了,你们就住进去。钱我们出,你们不用担心。”

宋青川跟李旻如实说:“我还有一事,我们要回老家置办嫁妆得花些时日,路太远,我们来回一趟就得四十天。这婚期不能太急。”

温夫人说:“这样吧,你们先回去置办嫁妆,等你们回来再定下婚期。”

宋青川说:“等回来的时候我就到府上说一声再把日子定好,你们看如何?”

李旻说:“也只能这样了,我们这里也提前置办好聘礼。”

双方商讨好一切后,宋家带着李府准备好的聘礼赶紧上路往老家赶去。

李颂之傍晚回家,半路上遇到李府下人,下人说:“老爷夫人让你去一趟,有事要说。”

“什么事?”

“好像是宋家的事。”

听说是宋家的事,李颂之赶紧骑马去了李府。

进了李府,见到父母,父母此时也都心平气和的,再也没了之前的焦虑和气恼。

李旻告诉他:“宋家人已经回家准备嫁妆去了,成亲的日子还得慢慢挑,等宋姑娘回来,尽量早点办婚事,不能让她在外面租住的时间太长。这京城里随时都可能有人查访。”

李颂之问:“准备让他们租住在哪儿?”

李旻说:“还是灯市口那一带。”

李颂之点点头:“哦。”

温夫人问:“这下你放心了?”

李颂之抿抿嘴没好意思吭声,嘴角却在笑。

晚上回到住处,也不知是太高兴还是担心宋姑娘的安全,李颂之半夜还未睡着,照例从被窝里爬起来打开窗户。

夜半时刻,明月当空,清辉凉冽,月光洒在地上犹如仙人撒了一地霜花。

此时,清冷的月光却激发了李颂之内心的忧虑。他不知道宋姑娘一家几时归来,也不知道在宋姑娘心里到底是怎么看待自己的。

凭窗空对月拢秋,忆往日,几多愁。

惊鸿一遇须离别,千里送行舟,帆行山水自悠悠。

几番思虑几番忧,似水流,何时休?

相逢容易知音难,归来无所求,惟愿同心共白首。

李颂之穿着单薄,此刻浑身有了寒意。

关于李颂之的婚事,朝中自然有官员开始议论此事,朝堂上有御史上奏皇帝:“陛下,太皇太后抚养两代天子,李指挥是太皇太后侄孙,又是安昌侯长孙,这等身份怎么能娶一个百户的孙女,皇上怎么能指婚呢?”

皇帝表情坚定,直接驳斥:“宋家几十年前抗倭有功,受到先帝嘉奖,家世又清白,有何不可?最近两年倭寇又开始四处横行杀戮,你们不想办法灭倭,先管起别人的婚事来了。”

朝堂上一向咄咄逼人的文官们此时也没人敢再言语,御史只能退回原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此生相逢锦衣时
连载中岁岁重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