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朗“嗯”了一声,下巴搁在膝盖上。阳光透过书房的大窗户洒进来,落在母亲冷静的侧脸上。她忽然想起自己那个做不下去的《麦克白》女巫。
对“恶”的想象,似乎被困在了这种肤浅的、符号化的丑陋里。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抠着地毯边缘。时黛放下咖啡又端着一杯红茶走过来,脚步无声。她穿着家居服,气质却依旧像在评审设计稿。
“朗朗,遇到瓶颈了?”时黛在她身边坐下,将一杯热牛奶递给她,自己则轻呷了一口红茶。乌木的沉静香气淡淡弥漫开来。
“嗯。”时朗闷闷地应了一声,把脑袋靠在母亲腿上,“想做点黑暗的,有破坏力的东西。像琬潼作品那种。但做出来只有难看,没有力量内核。”她顿了顿,有些沮丧,“一定是我没办法真正理解那种东西。”
时黛沉默了片刻,指尖轻轻梳理着女儿的长发。阳光落在她的侧脸上。
“妈,”她迟疑了一下,“你以前做设计,有没有遇到过,就是,特别想做,但好像怎么都抓不住那个‘感觉’的时候?好像自己被困住了,怎么做都不对劲。”
时黛转过椅子,正对着她:“经常。”
时朗有些意外。
“尤其是早期。”时黛的语气很平静,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设计不是凭空想象,它需要理解、共鸣,甚至一点‘共情’。比如设计一款越野车,你不能只想着城市柏油路。你需要去理解旷野、沙石、泥泞,理解驾驶者面对复杂路况时想要的那种掌控感和突破感。如果缺乏这种理解,设计出来的东西要么浮于表面,要么扭曲变形。”
她忽然问:“记得我最早参与的那个概念车项目‘掠影’吗?”
时朗点头,那款车以极其超前的流线型和光影切割技术闻名。
“最初我的方案被全盘否定了。”时黛语气平静,像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我试图模仿当时一位以‘未来感’著称的大师,用了大量锐利线条和冷硬金属色。评审说,只有形,没有灵魂。”
时朗微微睁大眼睛,很难想象母亲也有被全盘否定的时候。
“后来我导师,就是后来带我去德国的那位,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你内心深处,对‘速度’和‘流动’最真实的恐惧和渴望是什么?’。”时黛的目光变得有些悠远,“我花了三天时间,什么也没画,只是回想小时候第一次坐快艇,那种被风和水流撕扯,既害怕又兴奋的感觉;想起坐在你爸摩托车后座,看他穿过辣椒田,风里都是灼热的泥土和植物那种原生的气息,然后我画出了‘掠影’的初稿。它不再是对别人风格的模仿,而是我自己的情绪投射。”
“嗯。”
她顿了顿,看着时朗:“你那个‘女巫’,卡在哪里?”
时朗努力组织语言,“我想做那种阴暗、诡谲、预言命运的感觉,但做出来要么太吓人,要么太空洞。琬潼那种‘破坏性’我也试了,不行。好像,我没办法真正理解那种‘恶’。”她有些沮丧,“我是不是只能做‘美好’的东西?”
她顿了顿,看向女儿:“你对‘恶’没有切身感受,这是幸运,不是缺陷。不必强求自己去表现未曾真正体验过的深渊。或许可以换个角度。”
时朗蹙着眉毛在消化时黛的话。
时黛沉默了几秒:“而且不理解‘恶’,并不意味着不能表现它。或许,你可以换个角度。‘恶’往往不是独立的,它滋生在特定的土壤里。比如,一张被泪水浸透,绝望的脸,那或许比一个狰狞的鬼脸,更能让人感受到悲剧和‘恶’的存在。或者,一个看似美丽无害,却在不断‘凋落’的事物,本身就能传递一种摧毁性的力量。”
她轻轻点了点时朗的额头:“你不需要去经历极致的恶,朗朗。你需要的是去观察和感知‘破碎’的过程,以及破碎之下,那些原本存在以及真实的东西。就像你爸爸研究辣椒,辣的极致背后,是无数种风味物质精妙的平衡与爆发,而不是单纯的灼烧感,对不对。”
“就像琬潼最近要做的那个‘面具之下’行为艺术展?”时朗若有所思,“把那些被匿名攻击的经历展现出来,撕开表面,看到下面的真实?”
“一个不错的实践场。”时黛微微颔首,“艺术的表达,有时候需要一点‘借题发挥’。找到那个能让你共情的‘破碎点’。”
“这次学校的‘面具之下’展览,主题是‘被隐藏的声音’,对吧?面具之下,未必都是狰狞。也可能是脆弱、是被误解的纯洁、是承受重压后的破碎。”时黛的指尖轻轻一点,“‘恶’的对面,或者说,与‘恶’纠缠不清的,往往是巨大的伤痛和失落。表现那种极致被摧毁的‘美’,或许比直接表现‘恶’更适合现在的你。脆弱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嗯,优纳和琬潼姐都在准备作品。”时朗点头,“好像是要收集匿名遭受攻击的经历,然后转化成艺术表达。”
“你看,这是一个观察和理解的窗口。”时黛说,“不去评判‘恶’本身,而去看看它造成的痕迹,看看那些被掩盖在‘面具’下的真实情绪。参加一下,或许对你理解‘张力’和‘冲突’有帮助。”
母亲的话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动了某扇紧闭的门。时朗心中的焦躁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模糊,想要重新开始的冲动。她不再执着于捏造一个她不理解的“女巫”,而是开始思考,什么是她真正感知过的“破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