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知道合作部落群如今的状态继续下去会发生什么,但躲远点准没错。
献抬手想摁眉心,但想起手上有油脂,赶紧放下手。“合作部落群的食物可够吃?吾听说汝等数个春秋都没到大平原狩猎。”
“够吃的。”
“没受到气候影响?”
“怎么会不受到影响,粮食和畜群都减少了,但只要一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减少,食物仍会够吃。”
献立时理解。
食物确实减少了,但减少一部分人口,吃饭的嘴少了,食物自然够吃,而怎么减少一部分人口,看母狐就知道了,跑到大平原的人不会只她一个。
献疑惑的问:“更遥远的北方部落没有南迁吗?”
日旸之地可是被南迁的北方部落人口搞得一片混乱。
母狐疑惑的看着献。
献不解:“吾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对?”
母狐提醒道:“汝与拂晓是大首领时,北方的部落便不断南迁,被汝与拂晓安置,如今更遥远的北方几乎无人。”
献挑眉:“北方人这么少?”
母狐道:“北方寒冷,人自然比大河流域少。”
献愣了下,记得自己当初北方寻找拂晓时还是看到不少部落....话说回来,那些部落好像都在高原东部,中部和西部连人毛都看不到几根,而高原东部的部落若是要向南迁徙,都是南方,去大河下游的日旸半岛显然比大河上游方便。
行吧,献大概猜到合作部落群为何如此岁月静好。
只有高原中部和西部的人会往大河上游迁徙,在气候刚变冷时便有一部分人迁徙,但刚进入合作部落群的范围就被她与拂晓安置,而被安置的人又通知北方的血亲部落这边日子好过,引来更多部落....于是,高原中部与西部的人口几乎跑光。
当然,肯定会有留下的人口,但与合作部落群如今的情况一样,只要人口密度下去,食物就会够吃。随着大量人口迁出后,高原的食物会够剩下的人吃饱。同时剩下的少量人口为了维持食物与人口平衡必定会控制出生率,除非食物增长,否则出生率不会增长,人口将长期保持在很低的水平,自然影响不到合作部落群。
北方高原上的部落要影响到合作部落群,大概要等到气候恢复长期温暖后又再次变冷。
长期温暖会带来更多食物,高原上的出生率和人口都会随之增长,于是气候再次变冷食物减少时,在温暖期增加的那部分人口就没吃的了,只能南迁。但在那之前,北方已不会影响到合作部落群,毕竟没人是傻子,明知道食物只够养活十个人,非得提高出生率,搞出十一张吃饭的嘴。
日旸之地那边的纷乱是一开始就没应对好,若在刚开始时像拂晓与她一样将高原东部的人口安置好,如何有今日之混乱?
既然食物没问题,那就出不了大问题。
献放心了,取出带下舟楫的一罐盐给母狐。“汝尝尝这个,吾自日旸之地带来。”
母狐看着罐子里发白的灰色颗粒。“这是什么?”
献答:“盐。”
母狐疑惑:“盐是黑色的,你这不是。”
“这是海水中煮出的盐,与盐泽之盐不同。”
母狐不理解海是什么东西,但觉得献就算恶作剧也不会拿能让人吃出病的东西整自己,试探的抓起一粒豌豆大小的盐粒舔了舔,眼眸立时瞪圆。
献期待的问:“味道如何?”
母狐道:“苦、涩、咸,甚美。”
她以前吃的盐都是盐泽的盐,吃起来又苦又涩,几乎吃不出咸味,但海盐苦涩之余却能清楚吃出咸味,论品质甩开盐泽盐一大截。
献笑道:“味美就好,日旸之地土咸多盐而少粮,合作部落群少盐土肥而多粮,汝觉得以盐换粮如何?”
母狐又舔了一口盐粒,好咸好吃。“如何换?”
“一斗盐易五十斗粮。”
母狐讶然的看着献。“这么少?”
盐泽之盐的盐可是一斗好盐换八十斗粮,就这还是几代大首领竭力调度人力给盐泽,让盐泽产更多盐的成果。
献重复道:“日旸之地临海,土咸多盐,同样煮一斗盐,在日旸之地需要耗费的燃料少。”
母狐闻言下意识道:“那怎么不换更少的粮?”
献答:“从日旸之地乘舟至此需穿过大平原,沿途需要耗费大量口粮,抵御众多危险,若易得之粮不足以支持过冬,日旸之地的部落不会愿意跑这么远。”一斗盐换五十斗粮已经是最低价,再低,日旸之地的部落也没法接受,那她这一趟就白跑了。
母狐相信献不会坑自己,遂看了看献用的斗,发现这家伙用的斗比合作部落群用的斗大一半。“汝之斗更大。”
“此一斗为吾一日之食。”
“合作部落群用的斗也是汝一日之食。”
“那是吾幼时一日之食。”献遗憾道:“吾本想用一样的斗,但走时没带斗,只得重新做,吾走时,汝予吾一斗,吾带回日旸之地。否则两地的斗不一样,易物时需换算,麻烦。”
母狐闻言神色黯然。“回日旸之地?汝以后都要在日旸之地生活?”
献想了想,回答:“未来三五十春秋会在日旸之地,再之后吾未想好,看彼时的心境。”
母狐为献的时间单位无语一息。“众人皆思汝,何不归来?”
献道:“来日吾会往来日旸之地与合作部落群,仍会再见。”
“不是这种。”
献道:“母狐,所有人都会死会老,合作部落群若离了吾便无法延续,那来日吾死了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