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01、河流的歌唱
——张寅散文集《枞川河》序
张正顺
枞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古老、美丽,在皖江流域中如群星捧月,千百年来为许多人魂牵梦绕与向往。钟灵毓秀的山水之间,你会遇见一座座古老的集镇或村落,有古朴典雅的街巷,有错落有致的民居,有百年老字号的作坊,更有精巧的民间工艺和独特的民俗、美味……或经历着时代沧桑的嬗变,或传承、凸显着县域文化的基因与密码。正是如此,哪怕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会勾起我们的万般情丝,牵动游子的缕缕乡愁。
很长一段时间,我有一个习惯,得空则去户外走走,既为健身散步,也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察访。所往的目的地包括枞阳大闸那头的江堤,或者是正在拆迁中的枞阳上码头。日出,日落。江堤边的鲟鱼嘴,“引江济淮”水利工程热火朝天,日新月异;上码头拆迁现场,断壁残垣间机器轰鸣,尘土飞扬。两者间隔着逶迤而过的枞阳长河。河水时涨时落,时疾时缓,或浊或清;不见古渡,不见舟楫。若漫步河岸,或闻芦叶习习,或见芦花纷披,浸染在落日的余晖中。我会情不自禁掏出手机,珍藏一两个如诗如画的镜头来。
枞阳长河,又名枞川、枞江,是枞阳的母亲河,她水路漫长,水系庞大,历史悠久,蕴含丰厚的文化。在枞阳灵山秀水的画图中,枞川河无疑是一个璀璨的坐标。正如美国黑人诗人休斯笔下的“河流”,枞川河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是区域历史的象征,是枞阳文化的代表,又是枞阳乡愁一个最突出最集中的载体。
张寅先生给我发来一摞文稿,是他近年写作的散文,结集拟为《枞川河》,请我作一篇序文。瞅见书名,再浏览文章的目录,我顿然心领神会,好像回到了久别的枞阳,再次踯躅在枞川河畔,瞥见瑟瑟河水中城墙的倒映,听闻龙舟竞渡的锣鼓铿锵……
我对张寅先生的了解,始于他陆续发布在本土一些自媒体平台上乡土气息浓厚的散文,初回生、二回熟,渐渐引起了关注。更重要的是,在他写作的散文中,如白鹤峰、幕旗山、枞阳上码头、下枞阳街道,汤沟街、杨家市等,也是我熟稔并曾落笔的意象,故倍感亲切,颇有阅读、探究的兴趣。
缘于几年前的一次文学圈子里的活动,我与张寅先生初次见面。席间,酒酣耳热中,张寅先生谈起自己的写作缘由,写作的艰辛与抱负,尤其是谈自己曾经在企业以一名普通工人身份竞选厂长的经历,留给我深刻的印象,让我一下子感觉到面前的这位汉子有一股闯劲,有情怀,能成事儿。事实上,摆在我面前的这样一摞文稿,即是他毅力与情怀的见证。
顾名思义,散文集《枞川河》不仅包含“枞川河”的篇目,且收入的文章都是与枞阳县域相关的内容。文集共有八辑,分门别类,令人一目了然。既有大众视角下的枞阳全域的历史文化的经纬脉络、面貌特征,如“街衢古镇”等,也有掺杂个体心灵体验之下的时代风云、花开花落,如“峥嵘岁月”。既有对昔日美好荣光渐已消逝的怀念与感喟,如“地理屐痕”等,也有为枞阳文化基因不断传承光大的骄傲与自豪,如“能工巧匠”“美食特产”。既有如诗如画的山水描绘,如“峻峰秀水”,也有生动感人的人物故事,如“恩师友情”“父老乡亲”。总之,在张寅的文集里,我们能够大致地了解到枞阳历史文化的面相与机理,了解到枞阳的人文风貌和风土民情,可以清晰地洞悉枞阳的地域性格和文化特色,还可以了解历史的枞阳从哪里来,今天的枞阳立于何方,未来的枞阳将向哪里去。
枞阳水乡特色鲜明,丘岭畈田之间大小、长度不一的湖泊、河流纵横交错,为数众多。在水路交通为主的往昔,水陆交汇处或有桥梁联结便于出行,或有渡口码头形成商埠集市,渐为繁华的古镇。这些集市古镇成为各类农副产品中转或交易的集散地,是人们经商、聚会的场所,又是各类产品制作的加工厂,以致各具特色的作坊鳞次栉比,各行业的能工巧匠数不胜数。集镇经济的繁荣,促进了教育的兴盛和人才的培养,进而涌现了不少书香之家、簪缨巨族,为古集镇及周边的村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如今,漫步于古镇的青石板巷道中,踅进古村落幽深的宗祠里,在断壁残垣的斑驳中、在族谱册页霉味的气息里、在白发长者的胡须里,依然发现历史的印痕和故事,会感喟昔日的繁华与荣光的消逝,会发现那些区域文化的基因在新的气候、土壤之中勃然生长。在散文集《枞川河》中,就有很多专门写古镇老街和工匠艺人的篇章,如“街衢古镇”栏目下的《汤沟老街》《破罡老街》《安凤老街》等,在“能工巧匠”栏目下则有出自不同乡镇的“铁匠”“木匠”“篾匠”“棉匠”“剃匠”等,其中在相似中又各有代表、各有特色,题材内容之丰富全面犹如面对一本较为规范的存档的谱册。
《枞川河》不仅题材内容丰富,而且读来令人自然亲切,耳熟能详,或似曾相识。张寅先生曾经介绍,写作是他长期的爱好,视写作为生活的一种,业余即坚持写作,曾以自身曲折坎坷的经历的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但他觉得这还永远不够。近年来他将乡土书写作为写作的主要方向,但乡土书写无法向壁虚构,需要深入民间、走进现场。为此,他时常利用有限的轮休时日,邀约一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结伴去枞阳的一些乡镇。就这样挤公交,或长途跋涉,冒酷暑、顶严寒,走村串户,问询察访,是谓“采风”。基于这样对现场的深入,在他的文字中,有意味深长的细节,有栩栩如生的场景,有曲折生动的故事,包括人物对话的实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