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十七章——新年好呀

虽说商行掌柜做主包下房屋修整,荐来匠人据说在工部挂了名的,手艺极好,只是凛冬时节灰浆上冻,一时三刻怕是完工无望,不过慢工出细活,装修的事太重要,杜瑾期盼得也高,一点儿也不催促,过契时比着约定价钱多压了十两银以供开销。如此一来,出宫时老李头给的赔偿款已去七八。

房子的事时日还长,杜瑾也不干等着,乘各处商铺尚未关门过年,紧赶慢赶定制家伙什。

本朝冶金技术已然十分发达,只是原料开采难得,精铁制品多打造刀戟锁甲供给军队,寻常不易见着;只是此物虽有价无市,但找对路子却不难得。寻访几个冶金铺子无果,杜瑾思索后照样带着新制的米果饴糖拜访内造司那位掌事大人。民间铁器不常见,可不代表官造办也没办法啊,只要多多花上些银钱罢了。

杜瑾不贪多,只请人帮着打两口铸铁锅并几只锅铲大勺,掌事大人颇有些人脉,倒没让人多花冤枉钱,只千叮咛万嘱咐下回登门可要多带甜食,贪吃模样很是无赖。

至于新家所需薪柴米面,酱醋糖油等消耗品,却是由张家兄嫂张罗,从西市相熟铺子里订购,又引见了店主,许是新主顾上门,价钱倒比坊内便宜许多。回程途中,三人顺路拐进延福坊,一同查看了新房装修进度,许是听说后宅加砌完火墙后不再过多改动,阿嫂一时着急不过,又带着杜瑾往成衣店去,购置了好几床厚实杨絮褥子,还托阿兄关系,从关外帮着弄回上好山羊绒裘被,风毛摸着极厚实,盖着定然保暖得很!

接连几日忙碌,前头铺面虽还整饬着,后宅却已有几分烟火气,勉强能居住样子。不过人多纷杂,杜瑾一介孤女别府单过总是让人不放心的,故而新年仍旧在张家过。

小孩子总是最好接近,杜瑾不过陪着练几页字,堆了几回雪人,同挨了几回骂,几人关系已然十分熟稔,果然最亲密不过共犯。听说小姑要搬走,一时卸了气力围着耶娘哭闹起来,连平日里端方的小郎君,也惴惴不安起来。

“小姑也不走远的,不过隔着几坊,妞妞若是想我,便同我一起搬去,做小姑家孩儿,好不好?”

哈,这问题问一位五六岁小姑娘简直虾仁猪心,与“你是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一样无解,果然,话音刚落,小姑娘不再哭闹,直揪着耶娘衣角懦懦不做声。阿兄心中欣慰,爱怜抱着女儿,径直承诺定带她常常拜访,听得此言,旁边躲着的半大少年郎也长须口气,面上又能做出端肃神色来假装路过。

场面实在温馨,杜瑾眼瞧着,脑中忽地也闪过一副相似场景来。

那是五岁时,舅舅家返京述职,也是如此般暂住在家中,表姐表兄最爱闹,总带着原身打雪仗堆雪人,或是架了梯子攀折红梅插瓶,舅母颇通厨艺,做的松糕点缀花瓣最为应景;阿兄也如张家小郎君总端着脸色,只时不时刷新在几人玩耍处,假装看书,实际上正帮着放风打掩护。后来舅父一家走时,自己也似妞妞般哭闹,好像——好像舅父舅母也是如此询问自己罢!

往事不可追,强忍住眼中湿意,杜瑾转身悄悄揉了把眼眶,自顾去厨房帮着料理暮食。

小郎君已进了两年学,字迹庶几有分样子,门楣上换的新桃符便是由其所写,父子两张贴时,不少行人都夸口的,很是得脸,遇着上门化缘的道人和尚,压篮钱也比往年更丰厚。

张家朝食店所卖不过常见的环饼馄饨,口味不错,花样却简单,但羊肉胡椒价贵,不过薄利多销罢了。打定主意年后搬离,杜瑾便想着教授阿嫂些早点方子,即多添风味,食材成本也可压下些许。

本朝蔬菜种类不多,坊间最易得的便是韭菜,一年四季都有供应。鸡蛋也便宜得很,一文钱可购得三枚,此二者相合做馅,不论是包饺子或是炸油饼,味道都是极好的。

精铁不易得,张家做着吃食买卖,所用小釜也是金属打制,瞧着像是铜铁参半的。热油冒起微微烟气,倒进搅散的鸡蛋液,顿时膨胀冒泡,因着要做馅儿不必太老,只用木铲划散即可出锅;洗净切好的韭菜趁热下锅,水分迅速蒸发,稍微变色时倒进蛋花翻炒,不必太久,韭菜熟过头口感便要发苦。

长安地处中原,面食传统历史悠久,不论男女都擀得一手好面皮,本朝虽说君子远庖厨,但寻常人家却不拘这个,休沐日时,张家阿兄最爱在朝食铺子里打下手,听说杜瑾要做新吃食,立时取了麦粉和面,不知是否因为习武之人力气大些,揉的面团竟比两位女士还匀劲,只是手拙得很,如何也学不出杜瑾捏合的式样,便被赶去专门擀皮子剁肉馅。

“这便是月牙馄饨,也叫偃月馄饨的,因其形状似弦月而来,坊间肉馅常用羊肉胡椒,原是冬日里驱寒暖身用,故而也有包药材的。”雪白皮子中央放上团韭菜蛋花,筷子微微扒拢再将皮子对折,双手虎口食指从两边按住从中间挤压捏合,新擀的皮子不用沾水便粘得很牢,“手上劲力轻些,馅料也不可放置太多,可别煮破咯。”

这法子包饺子最简单,杜瑾也有心教几种花样,韭菜馅更适合蒸食,故而换了新皮子又包麦穗式样,这花样比大肚饺子难些,饶是阿嫂手巧,也废了好几块饺子皮才学会。

“这形状似是田间麦穗子,真是精致哩,这样吃食咱们寻常百姓也可吃得么。”阿兄双刀舞动得砰砰作响,也探过头细细瞧着,眸中新奇闪光,只是到底有些忌讳。

杜瑾心中啧舌,不禁感叹到底古人更谨慎,手中动作不停,眉眼飞扬着宽慰道:“这不妨事,里头吃食可比咱这精致百倍,且非鹿脯熊肉不用,咱们这算不得什么,尽可用得。”

不好多言内家事,三人只相视一笑便转开话题,阿兄跟着杜瑾指挥调制肉馅,阿嫂则缠着要学旁的花样。

“羊肉做馅虽好,可到底价钱颇高,又有荠菜藿菜作配吃不过瘾,倒不如改作豚肉馅,不搀旁的青菜沫子,这一口下去可不舒心熨帖!”本朝猪肉尚不是主流食派审美,但牲畜阉割技巧已十分纯熟,故而肉质并不骚臊,只要去腥调味上多做些功夫便可;汤底清晨时用筒子骨文火慢炖,此时肉皮酥烂,撒一把葱心末便香气扑鼻。

两夫妻一时新奇,竟将面粉全数折腾完了,三人懒得再切环饼,好在天寒地冻东西存得住,也不浪费就是。

煮饺子也是门功夫,杜瑾南方人家中鲜有折腾这吃食的时候,此时经验是上学时从北方室友那学得,“水沸了即可下饺子,最好加点盐调底味;饺子汤二次煮沸再加一小碗冷水,如此共三回,最后汤沸了便可捞起出锅。冬日里与热汤水同食可暖身御寒;夏日里也可蘸香油蒜汁干吃,那麦穗样子的,便和肉馒头一样蒸食,馅料本就烫过,皮子又极薄,出锅也快不少。”

晚间守岁暮食尚早,几人忙活半日早也饿了,饺子白胖汤底鲜香,一家人实在忍不住,纷纷催促杜瑾煮食。几种花样各有吃法,只是此时没有平底锅做不成煎饺锅贴,除却蒸饺外一律煮了捞出泡筒骨汤,直吃得人心头火热。

杜瑾虽未挑明,张家夫妇却心中明镜似的,自然清楚这是人家投桃报李,心中既欣慰又感激,不忍其劳累,赶忙将人推出厨房,心中好笑,不过人家吃食自有自己做法,自己不见得帮上忙,杜瑾便顺从出门只带着两小孩玩耍。

新年守岁,暮食比之往常更要晚些,待天色墨黑,阿嫂将羊于菜肉,酒水糖糕悉数端上厅堂,吆喝着开饭时,阿兄也关上门扉插上木销锁子,再在庭院燃过爆竹,一阵噼啪爆响后新年正式开始。这时可没有跨年联欢晚会,但架不住古人热情,酒水到半酣时,阿兄竟回屋取了双股利刃舞起剑来,姿态定然不如公孙大娘灵韵,但孔武有力,颇有威势。

阿嫂推却不过,也以箸击盏做伴高歌一曲;至于两个小的,小郎君以新岁为题赋打油诗一首,妞妞倒是什么也不会,只埋头吃肉喝汤。倒是让旁边只能鼓掌的杜瑾看得惊异连连,怪道后世诸君总想着匡汉复唐,这民风,这全民文化素养,的确不得了哇!

门外雨雪霏霏,屋内言笑晏晏,氛围实在好,杜瑾想着尚在内宫时曾听得户部上疏奏明今岁各地秋收颇丰,如今冬日里雪下得也厚实,所谓瑞雪兆丰年,来年新岁定然如孟公诗云是个丰年。

[可怜][可怜]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红心][红心]

历史小知识——棉花篇:棉花起源于印度次大陆、东非和中美洲,东汉时期传入我国新疆边域。南北朝时传回中原,可参考“燕云十六声”游戏CG,但当时主要作为观赏植物使用,并未大面积种植。而亚洲棉则是由印度传入华南地区,唐朝时在广东福建等地试种推广,直到宋元时种植,缫丝等技术改善才成为百姓主流用品。

那么棉花全面推广之前百姓们使用什么呢?嘻嘻,是麻布哦,冬天的襦袄会夹一层薄丝绵保暖,当然这是庶民才穿得起的,权贵之家则多用裘皮,没错就是我那貂了~[哈哈大笑],至于流民,也就是佃户或居无定所之人,只能穿麻线与动物毛发混合纺织的“粗褐”,是无法低温的。

本文所描写的“杨絮”和“柳絮”,也是当时较为流行的御寒用品。

综上所述,小说描写毕竟只是小说描写,其中有大量美化改变架空,不要太较真哦[哈哈大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第十七章——新年好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难渡

小船三年又三年

至死靡他

穿书假千金作威作福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大学生在唐朝创业成功
连载中君朝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