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独家费

梁琪要去四司六局上工,得先处理好家里的事。

李府那边定是不能再去了,既然给少夫人做不了饭,她便做了一盒山楂锅盔,亲自送到李府,顺道说明情况。

于氏虽然不舍,却也不能不让梁琪去上工,否则小娘子岂不是成自家府里的私厨了。

好在梁琪还留了两张家常菜的食方,让府中的厨子照着方子来做,也能仿出七八分像。

处理好李府的事,梁琪又来到孟记食铺。

先前都是梁莹上工时把灌浆汤包带过去,接下来这几日,梁琪要随四司六局住在主家府上随时待命,却是没办法再让梁莹继续捎带。

她心里想了两个解决方法,一个是让食铺的伙计一大早去主家府上取;另一个是给孟记食铺提供速冻汤包。

至于到底选什么方案,得让孟二娘自己拿主意。

到了孟记食铺,梁琪把情况和解决方案跟孟二娘一说,孟二娘想了想便选了后者。

梁琪意外地说:“我以为你会选前者。”

毕竟速冻汤包保存再好,到底不如新鲜的口感好。

孟二娘笑说:“你在主家府上备菜,本身就够劳累了,还要做汤包,自己身子还要不要了?”

“虽说食材什么的伙计都会给你送去,但你毕竟在别人府上,若是短了东西你说不清的。”

这些梁琪都考虑到了,她有随身空间,孟二娘送来的食材决计不会和主家厨房里的东西混为一谈,甚至于从头到尾都不会出现在东家厨房里。

但别人又不知道她有随身空间,孟二娘的解释完全是为了她考虑。

梁琪心下感动,叉手一礼:“多谢二娘替我着想。”

孟二娘笑了下,说:“你的灌浆没少让我赚,连带着食铺其他生意也好了不少,你可是我的大雇主。”

梁琪也跟着笑了,又问食铺是否有冰窖。

“别看我这食铺小,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孟二娘指了指铺子最里面,“铺子里一到夏日就会售卖冰引子,冰窖是现成的,不过是今年早些买冰罢了。”

梁琪点点头,那就没什么忧虑了。

既然孟二娘要出钱买冰,这部分钱也不能让合作伙伴一个负担,便说:“往后我拿二成利。”

按原本的契书上所写,她分得三成利,现在算是让出一分利润来负担买冰的钱。

孟二娘笑道:“跟旁人谈生意都是分毫必争,梁小娘子你真是个实诚人。”

梁琪被夸,也不谦虚,颇为自豪地说;“生意人重在一个‘诚’字,才能走的长远。”

“是这个理。”孟二娘说,“咱们都别争了,二分半的利,都不吃亏,契书我让人重写新的来。”

“好。”梁琪点点头,“我或许要去三日左右,先备下一千只灌浆可够?”

孟记食铺现在生意很是不错,每日能卖两三百只汤包,三日左右的话,一千只倒也勉勉强强,再多孟二娘担心梁琪做不完。

“够了够了。”

梁琪正要先回去,等傍晚送包子时再顺道拿契书。

“梁小娘子,还有个事。”孟二娘把人叫住。

梁琪问:“二娘还有何指教?”

孟二娘有些为难地开口:“就是、就是这灌浆,我能不能在契书上写下‘独家供应’的字样。”

“独家供应?”

梁琪一开始还真没想到这茬,她能给孟记食铺供应汤包,也能给别的食铺供应,到时候孟记食铺就不再是出几个大酒楼以外,唯一售卖灌浆汤包的食铺了,生意必然会受到影响。

可若是一早就签下独家权,梁琪就不能再给其他食铺签汤包契书,这汤包的生意,算是买断了。

甭管往后会不会有人模仿出汤包的做法,单是这段时间赚的,就足够了。

梁琪身为一个现代人,最应该知道独家权,却一时没想全乎,还让孟二娘一个古代人给提出来了,还是嫩啊,不如经营多年的孟二娘经验老道。

签独家供应没问题,左右只有汤包的独家权,她也没有精力再供应一家,何况能当场收一大笔钱独家费,感觉也很不错呢。

于是便答应下来:“没问题呀,二娘愿意出多少独家费?”

孟二娘似乎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当场说了个数:“五贯。”

五贯就是四千文钱呢,梁琪粗略地算了下,觉得不赔本,就说:“好,加在契书里。”

孟二娘拍掌笑道:“梁小娘子真是爽快人。”

说好后,梁琪再没有后顾之忧。

回到家里,就开始做那一千只灌汤包。

其实听着数量多,做起来并没有那么难,只需要把面粉和肉馅儿调制好,包的活儿就能交给包子机。

说简单倒也没那么简单,调制肉馅儿和和面的活儿得亲自上手,不能大意,力求量产也能达到精制的口味和品质。

何况量确实大,等搞定馅儿和面团,梁琪的鼻尖都冒出汗珠了。

日过晌午,她从智能厨房中出来,等着包子机工作完毕。

方才在河市上,梁琪卖了三只钱箱,一大两小,现而都在八仙桌上放着,个个都落着铜锁,系着铜匙。

大的是给自己的,两只小的分别是弟弟妹妹的,一人一只。

倒不是要和家人把钱分得那么清楚。

她是这么想的,从前家里穷,一个多余的子儿都没有,自然用不着钱箱,现在不一样了,家中三口都有自己的小事业。

虽说弟妹赚的不算多,但钱箱也得备下,且不说现在就学着理财投资,起码看着钱箱日益变重,也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梁琪搬着自己的钱箱回到卧房,把最近赚来的铜板用棉线穿成串,百个一串,竟也穿了十来串。

这些钱有四司六局的工钱和赏钱,有给李府少夫人做饭的赏钱,更有从孟记食铺那得来的分成,林林总总加起来,竟有近两千钱。

压得钱箱沉甸甸的,虽然砸得手酸腕疼,却让人爱不释手,毕竟谁不喜欢钱哗啦啦的声音呢。

本朝八百钱算作一贯,这些钱加起来也才两贯多,放在富贵云集的东京,仍算作贫户。

所谓腰缠万“贯”,便是指一个人有万贯家财,那才叫有钱人呢。

东京居大不易,房价更是贵得没边,想要买间铺子,至少也得大几百贯,依照梁琪现在的财力,食铺根本开不起来。

梁小娘子重重地叹口气,还得加油赚钱啊!

把钱箱锁好,放在床底下隐秘的角落里,智能厨房的主动包子机正好也发出工作完成的提示声。

梁琪没有急着把包子运出来,只用湿润的笼布盖好,免得面皮暴露在空气中,干燥爆皮就不美观了。

傍晚时,孟记食铺的伙计来了,带来几十口筐和几十条笼布。

梁琪洗干净手,把灌浆汤包小心谨慎地摆在筐中,又出门叫了辆车把式,和车夫、伙计合力把几十口筐抬上太平车。

这太平车是东京运货专用的车,和后世的平板推车似的,独轮,要一前一后两个车夫才能驾驭,货物在车板上面倒也稳当。

梁琪和伙计跟着车一路走到孟记食铺,伙计们在孟二娘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把灌浆运进冰窖。

看着灌浆汤包安然就位,梁琪才算松了一口气。

灌浆那玩意儿,可是比气球还娇嫩,一个伺候不好就破皮了,好在不管是伙计还是车夫,手上都极有分寸,丝毫没损坏她的宝贝。

同时,梁琪也拿到了一份新契书,和一笔“独家费”。

这笔独家费和足足有五贯,是钱箱中现有钱财的两倍还多,幸而钱箱买得足够大!

嗨呀,刚串好的铜钱,回去又得再串。

梁琪又交代孟二娘一些灌浆的保存方法,得到孟二娘信誓旦旦的保证后,才算放心。

也到了下值的时间,梁琪干脆等着莹姐儿一起回家。

姐妹俩抬着钱匣子,沿着蔡河往家走,两岸的河市依旧热闹,叫卖声熙熙攘攘,没有智能产品的时代,烟火气就是这么浓厚。

“阿姐——等等我。”

梁琪忽然听到一道熟悉的声音,回头一看,竟是梁元,那家伙不愧是练武的,体格子好,跑的那叫一个飞快。

姐妹俩笑了下,站在原地等着,梁琪喊道:“你慢点跑。”

梁元跑到跟前儿,顺手接过钱匣子,姐妹俩合力抬着都觉得重的实木匣子,梁元竟不费力地夹在腋下。

“下值了?”

“是啊,老远我就瞧见你们俩,还好我跑得快。”

“在开封府这几日,感觉如何?”

梁元脸上尽是兴奋,眉飞色舞地说:“今儿衙内比武,我赢了好几个衙差,还差点打赢衙头儿,衙头儿赏识我,已经指派我去当皂隶了。”

“皂隶?”梁琪还真不知道这是何职位。

“就是在衙门内职守的。”梁元颇为得意地说,“一般来说,新人要跟着衙头儿苦练一个月,才给正经职务,我这才三五天,就是皂隶了,还有专门的教头教习武功。”

梁琪笑着夸赞:“阿弟还是很厉害的。”

河道上,夕阳把姐弟三人的影子拉老长。

回到家,姐弟妹三人一起做晚饭。

元哥儿劈柴、挑水、烧火,莹姐儿切菜,至于梁琪,当然是掌勺了,被梁元戏称为梁家的铛头儿。

梁莹却说:“阿姐迟早是大酒楼的铛头儿。”

要不说女孩子最甜呢,臭小子就是没人家说话中听。

在家的最后一晚,三人围坐在一起吃了饭,梁琪嘘嘘絮絮弟妹一些事,都是些细碎的琐事。

第二天天不亮,梁琪就背着小包袱出发了,去跟四司六局汇合。

-

这回办宴席的是城北于寺卿家,据说家主于老相公是个对吃食极为挑剔的主儿。

于寺卿早年做过使节,后来升任礼宾院监官,于去年又右迁至鸿胪寺少卿,可谓是步步高升。

不管是做使节,还是礼宾院,亦或是如今的鸿胪寺,都是时常与诸多国家的使臣打交道,或是出使、或是接待,一根舌头尝遍天南海北的美味。

难怪这于老相公是个极为挑嘴的。

四司六局这回可得精细着,半点马虎不得。

啊啊收藏差一个没上app榜单,宝子们看在我这么惨的份上,点个收藏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独家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反派渣攻再就业

狩心游戏

经年烈酒

别那么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带着智能厨房穿汴京(美食)
连载中桃柳笑春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