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礼貌的围墙与窗外的目光

信息发出后,时间仿佛被投入了粘稠的胶水中,每一秒的流逝都清晰可感,带着一种折磨人的缓慢。

纪瓷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桌面上,强迫自己不去看。她走到工作台前,拿起一把手术刀,对着灯光检查刃口,试图用这种极致的专注来隔绝内心翻江倒海的情绪。后悔、期待对方回复、又害怕对方回复、更害怕对方不回复……种种矛盾的情绪交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将她紧紧缠绕。

她知道自己冲动了。那条信息与其说是“慎重考虑”的结果,不如说是一次情绪失控下的自毁行为。她用最笨拙的方式,试图在自己和顾怀安之间,重新垒起那道被莫名心动所动摇的高墙。

手机始终沉默着。

这种沉默,比任何直接的质问或挽留,都更让她心慌意乱。他看到了吗?他会怎么想?是觉得她莫名其妙,不负责任,还是……根本无所谓?

就在她几乎要被自己的胡思乱想吞噬时,工作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

不是顾怀安那种带着些许试探的敲门声,这敲门声更清脆,也更熟悉。

纪瓷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表情,走过去开门。

门外站着林薇。她大学时代的同学,如今在同一座城市里,为数不多能称得上“熟悉”的朋友。林薇穿着一身利落的职业套装,手里提着两杯咖啡,脸上带着明亮的、略带抱怨的笑容。

“纪大小姐,你可真是难找!电话不接,信息半天才回,我要不是正好在附近见客户,都怀疑你是不是被外星人绑架了!”林薇说着,自顾自地走进来,将一杯咖啡塞到纪瓷手里,“喏,你爱的燕麦拿铁,少冰。”

纪瓷接过咖啡,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让她纷乱的心绪稍微镇定了一些。她扯出一个算不上热情但足够礼貌的微笑:“谢谢。刚才在忙,没看手机。”

这是实话,也是她用来应对大多数社交邀约的万能借口。

林薇显然早已习惯,她毫不见外地拉过一张椅子坐下,目光扫过纪瓷的工作台:“又在伺候你的瓶瓶罐罐呢?下周六那个分享会准备得怎么样了?我可是跟我们编辑部的小伙伴们都安利过了,说到时候要去给我女神同学捧场。”

林薇在一家生活类杂志做编辑,性格外向,社交圈广泛。她是那种会主动将纪瓷拉入她的生活轨道的人,聚餐、看展、偶尔的短途旅行。纪瓷大多时候会拒绝,十次里或许会答应一两次,并且那“一两次”也通常会在最后关头因为“突然有事”而爽约。

但林薇似乎从不气馁,也从不深究。她接受纪瓷的这种“若即若离”,仿佛只是在她广阔的朋友圈里,为纪瓷预留了一个固定的、不需要频繁维护的位置。

这种关系模式,让纪瓷感到舒适。她不需要付出太多情感能量去维系,偶尔接触,也能从林薇那里获取一些外界的信息和必要的社交连接。她们可以聊工作,聊行业动态,甚至聊一些浅层的生活烦恼,但纪瓷从不向她袒露内心最深处的恐惧和挣扎。

“还好。”纪瓷含糊地应道,下意识地避开了林薇关于分享会的追问。那条发给顾怀安的信息,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口。

林薇喝了口咖啡,开始絮絮叨叨地说起工作中的趣事,某个难缠的客户,编辑部里的明争暗斗。纪瓷安静地听着,偶尔点点头,或简短地评论一句。她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因为倾听远比倾诉让她感到安全。

“……所以啊,我打算换个地方住了,现在那个公寓室友太奇葩了。”林薇话题一转,叹了口气,“对了,你之前是不是说过,你这栋楼好像也有公寓出租?环境怎么样?贵不贵?”

纪瓷怔了一下。她确实偶然提过一句,没想到林薇记住了。

“我不太清楚,”她如实回答,“你可以问问楼下的物业。”

“行,我待会儿去问问。要是能跟你住一栋楼就好了,没事还能来蹭你这儿的清净。”林薇笑嘻嘻地说,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纪瓷脸上那一闪而过的不自然,“你怎么了?感觉心神不定的。遇到麻烦了?”

“没有。”纪瓷几乎是立刻否认,声音有些生硬。她不喜欢被看穿,哪怕对方是出于关心。

林薇挑了挑眉,没有继续追问,只是若有所思地看了她一眼,然后巧妙地换了个话题:“晚上有个小范围的观影会,放一部挺冷门的文艺片,要不要一起去?就当放松一下。”

“不了,晚上……要赶工。”纪瓷垂下眼睑,盯着杯中棕色的液体。

意料之中的拒绝。林薇也不坚持,耸耸肩:“好吧,那下次。哦对了,差点忘了正事。”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喏,送你的。”

纪瓷有些意外地接过:“这是什么?”

“上次你不是说,修复那个什么唐代金器的时候,需要一种特细的抛光布吗?我有个朋友正好做这个领域的供应链,就让他帮忙找了一点样品,你看看合不合适。”

纪瓷看着手里的盒子,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暖流,随即又被一种莫名的负担感所取代。林薇总是这样,热情,周到,记得她无意中提起的需求。这种好,让她感激,却也让她不安。因为她不知道该如何回报,也害怕这种“好”背后,隐含着对她更多情感回应的期待。

“谢谢……太麻烦你了。”她低声说,语气里的感激显得有些疏离。

“跟我还客气什么。”林薇站起身,拍了拍她的肩膀,“行了,不打扰你这位大忙人了。分享会记得好好准备,到时候我去给你拍照!走了啊!”

她来去如风,像一阵温暖的、略带嘈杂的微风,吹皱了纪瓷心湖的平静,又很快离去。

工作室重新安静下来。那杯冰咖啡还在桌上散发着寒气。纪瓷看着那个装着抛光布的小盒子,又看了看依旧沉默的手机。

林薇的存在,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她人际关系的常态——礼貌,稳定,保持距离。她可以接受别人的好,却很少主动付出;她可以参与社交,但灵魂始终抽离。她为自己筑起的围墙,坚固而有效。

那么,顾怀安呢?

为什么唯独对他,这堵墙会变得如此摇摇欲坠?为什么她会因为一条未回复的信息而坐立不安?

这种“特殊”本身,就让她感到极度危险。

她终于忍不住,再次拿起手机。屏幕亮起,依旧没有新消息提醒。

一种难以言喻的失落和自我怀疑,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住她的心脏。看吧,纪瓷,你的退缩和怪异,果然让人厌烦了。他连回复都懒得回复。

就在她几乎要认定这个“事实”,并准备用一种更彻底的冷漠来武装自己时,手机屏幕突然亮了。

不是微信消息,而是一封新邮件的提示。

发件人:顾怀安。

主题:关于分享会安排的几点想法

她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手指甚至有些发颤地点开了那封邮件。

邮件的内容,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没有提及她那条突兀又失礼的微信消息,一个字都没有。

邮件开头是礼貌的问候,然后直接切入正题,用清晰、专业的口吻,详细列出了分享会的几个备选方案。包括如果她觉得现场互动压力大,可以调整为更偏向纪录片放映加她幕后讲解的形式;或者可以将互动环节改为书面问题收集,她只需选择性回答;甚至提出,如果她觉得当众表达不适,可以由他来做主要串讲人,她只需在关键环节进行演示和补充。

每一个方案,都细致地考虑到了她可能存在的顾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替代路径。

邮件的最后,他写道:

「纪小姐,你的专业能力和对文物的专注令人敬佩。我们非常希望这次活动能以让你感到舒适的方式呈现,让更多人对这门精妙的技艺有所了解。以上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不知你倾向于哪一种?或者,如果你有其他想法,我们可以随时沟通。不必有压力,找到最适合你的方式最重要。」

邮件的措辞,一如既往的温和、专业、包容。

可正是这种包容,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剥开了纪瓷用以自我防御的厚重外壳。他没有被她生硬的推拒激怒,没有追问原因,更没有放弃。他只是用一种更迂回、更尊重的方式,告诉她:我看到了你的不安,我理解,并且我愿意调整步伐,配合你的节奏。

这种被“看见”却又未被“逼迫”的感觉,让她筑起的围墙,仿佛瞬间变成了一面透明的玻璃。她依然躲在后面,却能清晰地看到窗外那个稳定、温暖的存在。而他,似乎正透过这面玻璃,平静地、耐心地注视着她。

她之前所有的心理建设,所有的“不合适理由”,在这封理智而充满善意的邮件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幼稚。

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以及一丝……连她自己都不愿承认的、微弱的释然。

他没有放弃她。

或者说,他没有因为她下意识的攻击而退缩。

这和她预设的剧本,完全不一样。

沉默良久,她重新拿起手机,没有回复微信,而是点开了邮件回复界面。

手指在键盘上悬停片刻,她删删改改,最终只留下了一行字:

「收到,谢谢。方案一(纪录片放映 讲解)可以,细节有劳。」

点击,发送。

这一次,她没有再设置什么心理防线。因为她知道,那面墙,已经从内部,开始松动了。而窗外的那道目光,似乎比她想象的,还要坚定和温暖。

(第三章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六十二年冬

还有此等好事?

我寄长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当孤岛爱上灯塔
连载中初夏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