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越认真听着,等他爹写方子时,他才拿了个本子出来,往上刷刷记。
这几个病人看完,他才起身,叫团团去后面坐,给他上茶上糕点,还有年货的瓜子花生糖果。
团团就喝茶,没跟他绕弯子,直说了今天的来意。
姜越有些错愕,“啊?”
他脸上难得有呆滞的表情,团团看了笑,“我爹给我找好了书院,到时会在舍监住一段时间。”
免得他回家看见爹爹就忍不住撒娇,把自己的决定推翻。
姜越“哦”一声,看起来想问原因,想想团团家里的情况,又了然,再“哦”一声,“你爹让你读书的?”
他挺忧心的,“会不会太晚了?”
团团说不晚,“我爹在我这个岁数的时候,还没启蒙呢。”
姜越就不知道该说什么。
团团没别的事,尽到朋友的义务,把这件还算大的事给人说一声就准备走。
倒是姜越多问了一句,他是不是去国子监读书。
团团说不是,“在南松书院。”
可能是叶爹爹故意挑的,这家书院离武学特别近,时时诱惑着他。
从这方面来说,他住舍监,才是日夜都在接受考验。
离武学近,也就离姜家的医馆近。
相识数年,团团头一次从姜越嘴里听见软话,“那你有事可以来我家。”
团团有事都自己解决了,他最喜欢没事的时候到处溜达。
所以总爱问人“我没事就不能来找你了”或者“你没事就不能来找我”,有事才找,显得没有情义。
但他知道姜越性子就这样,便问:“我能来蹭饭吗?”
这个问题是姜越没想到的,多添一双筷子的事,他稍稍想想,答应了下来,“行。”
今天拜访结束,再无牵挂。
他回家后,云爹爹给他做好了书包,姐姐跟着一起,给他缝了笔袋。
书包跟笔袋上都有绿叶红花的绣样衬底,上门绣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样。
云爹爹说,“我给你叶爹爹做过一个这样的书包。”
时隔多年,书包的样式也推陈出新,上面的花样经过大变动,再又恢复大众书生喜欢的雅致,梅兰竹菊是主流。
这种大红大绿的样式,显得俗了。
云程又说:“还给买了皮质的书包,你背那个也行。”
团团就要这个。
入学前一天,他想要叶爹爹送他去书院。
但叶爹爹不送,说他是大孩子,上学这种事,自己去就行了。
再不是初入武学时,可以牵着他手走,温声嘱咐的样子了。
团团不开心,第二天起来都情绪都闷闷的。
街上不能骑马,他想到自己即将要在小小的“格子间”里坐几年,连马车也不想坐了,就想步行过去。
他还要住舍监,各类杂物多,不坐马车,也不让人跟着,就想自己背去。
叫人家看看,他爹多狠心。
云程看着哭笑不得,叫他把东西再搬回车上,“今天我送你去。”
在团团的印象里,云爹爹是不喜欢出门的,送他去学堂这件事,对比起来,当然也是云爹爹来送更难得,所以他立刻又高兴起来。
毕竟是第一次去书院,要在那里读书,今天还要住进去,团团有点紧张,路上时一直叭叭叭。
问问书院平时有什么活动,又说说上茅房都要请示是不是真的,再试探试探他若是没进甲班怎么办。
问着问着,他恍然大悟,“叶爹爹是不是怕我给他丢人?”
云程一路听他叽叽喳喳,都在憋笑,等到了地方,他跟团团说,叫他下了马车别乱说话。
团团以为是要给先生们留个好印象,便点头应下。
进了书院才发现不是,他叶爹爹早在这里等着了。
书院给他找好了,先生也给他找好了。
是他最害怕,最不能与之相处的严肃型的人,看看那张脸,他身子都紧绷起来。
照例被问几句话,已经看过什么书,在家里学到了哪一步,口头考验一番,再让他提笔作文章,看看他肚里墨水,也看看他的字迹。
结果他暂且不知,弄完以后就有人带他去舍监,云爹爹陪着一起,跟他说小书童找好了,但今天不来。
“你下次回家时,再让他跟你来。”
他在武学时没住舍监,不用带人照料起居。
现在刚入书院,暂时也不带人,自己适应一段时间再说,免得他烦起来觉得处处受制。
舍监环境还不错,跟武学靠近的书院,占了很大的面积,各处都宽大,住着便不拥挤。
另外君子六艺,在这间书院是全都教。有钱,有场地,教得起,读书之余能起来活动活动,再学点旁的东西换换脑子。
团团听到这些,知道爹爹们为他挑选书院费心了,又感动起来。
云爹爹给他备了许多零嘴,肉干肉粒,还有自家做的各种下饭酱,吃不惯饭菜能先将就着。
他现在不算挑食了,冬猎过几次,年年进山几天,吃喝都是雪水干粮,适应武学生活后,他也会吃武学的大锅饭,饿极了,不觉得难吃。
但被当小孩子看待,他还是喜滋滋的接下了。
他跟云程说:“我已经找到了蹭饭的去处,我跟姜越说好了,能去他家蹭饭吃。”
书院外边还能下馆子,不至于饿着。
屋里安排好,叶存山就带着团团的新衣服来了。
团团换上后,现在就能去上课。
太快了,他眼睛睁着,还想在里头转转。
叶存山让他想清楚,“除非开恩科,科举考试都有年限,你有本事也不能提前。”
耽误一天,就可能耽误三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