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十·登科后

三日眨眼过,殿试新制的事已遍传京中。很多人在宫门外看热闹,目送着举子们进门。

殿上。

还是当日那五人。

裴柏道:“以下宣各题及每题前二考生。”

“圣上之题为赏罚,首名《臧否异》考生林知解,其次《正赏罚即仁下》考生谢蕴。”

“右相之题生民,首名《兴安赋》考生白喜,其次《黎民策》考生张久安。”

“左相之题矜傲,首名《奉矜》考生曾惜,其次《盈益谦》考生王如惊。”

“刘祭酒之题讳,首名《讳辩》考生钟一贯,其次《原讳》考生徐悯。”

“裴某之题从师,首名《圣何圣》考生师林海,其次《不师故道离》考生尚放。”

“此前十也,赐进士出身,其余诸位赐同进士出身。”

原来那生民之题竟是凌杰出的?叫人有些意外。曾惜想。

裴柏再顿:“请前十举子上前。”

林知解高挑,身上衫服华贵,看着约有二十五六,曾惜听着他的文章,确是锦绣,引经据典,透彻之至,颇有凌杰当年文风。

谢蕴该有而立之岁,稳重端方,波澜不惊,文章中规中矩,说理之时,不是正史所载即不用,为人当也可靠之至,这是极似陈涧的笔调。

白喜的文章倒是给了曾惜很大惊喜,他道题好写,可他自己却剑走偏锋,不学张久安以策论的形式只是铺排讲道理,而是细数自古至今战乱之中黎民惨状,以兴安百载为都之史为线,言明“百载兴安为都,几度衰乱,黎元苦。”其文言辞犀利又笔调悲悯,似痛哭又似冷笑。

皇帝听了他的文章,本欲当即定他为前三,被凌杰拦下道:“请陛下听完此十人再决。”

遂作罢。

曾惜看来凌杰不过是故作姿态罢了,他明明比谁都希望自己挑出来的举子是一甲三名之一。

下一个是曾惜。

他自信自己所写绝不会含沙射影地骂了凌杰,所以他开始读。

读到一半时便见皇帝目光极感兴趣地打量他,但又犹豫不定。

他并未在意,一气读完了。

底下其他未中举子本在殿上人宣读时会啧啧赞叹,但他愈读到后面,殿上声音就越小。

没人说话了,殿上只有他一人的声音。

读毕之后顷刻才又起讨论之声,比此前任何一次都更加的激烈。

“好文章。”凌杰首先赞道,他一开口,举子们又都安静了。

“不错,确实好文章。”这是陈涧。

“旁人只道不当矜不当傲,当谨当谦,你很不错,你想得到不奉何矜,独辟蹊径。”凌杰似乎十分欣赏。

“此外,你的引例也很新鲜,当年同昌王举兵,若无曹慎一味恭维,他怕也不会真当自己神勇无双,致兵败于将胜之际,自此一蹶不振。”陈涧神色严肃,目底却有几分欣赏色彩。

“时人只道同昌王自大,却不知何故他自大啊。”裴柏故作感叹之态,曾惜心知他是在与左右相炫耀自己是他的学生。

“这种论调倒是新鲜,于源头引活水,否则写来写去,都是老生常谈,陈词滥调。”刘旻高评价道。

“也有些奇谲例子,你道北国有鸟名鸪鸫,冬日内浑身羽毛尽白,匿于雪中,鹰隼不易察,故得以全姓命。”凌杰望着曾惜,目露不明之色。

“后春日至,雪冰消尽,本当褪白羽而覆麻色之羽,然鸪鸫却偏信鹰隼之言,心觉白羽美可比凤凰之彩羽……故北国一千三百四十又二只鸪鸫,尽死鹰隼之爪。”凌杰道,他的神色逐渐微妙,曾惜知道他看出来了。

“一千四百四十又二,哈哈哈,这孩子是在讽前朝平安候啊,还有这鸪鸫,不正是取了他与他麾下陈玉东之字么……”皇帝笑了。

“白羽是美,只是于昭昭春野之中,便成了催死之寿衣了。”刘旻高道。

“不该听信鹰隼奉承之言的。”裴柏道:“只是可贵在,你什么都不明说啊,曾闲题,看懂自道透彻,看不懂的人便只嘲鸪鸫了。”

“不奉不矜,不矜不摧,盛衰之理,尽蕴其中。”皇帝评价道。

“这样巧的心思,这样深的恳辩,实在当得一甲前三。”凌杰顺势道。

“只是闲题乃平宁公主之孙啊。”皇帝如此道。

“陛下。”陈涧一礼,“既上天不拘一格降人才,那我朝廷也当不拘一格留人才,是以野无遗贤啊。”

“陈相所言极是,正因曾闲题乃平宁公主之孙,亦算陛下之远侄,为国尽忠,才更是天经地义,况此文不加雕饰却天然风韵,看似轻易却处处精妙,臣以为当为状元之选。”凌杰也开口。

皇帝当然清楚此二人如此赞誉曾惜,除了此文确实难得一见,还是为曾惜乃裴柏学生,如果拉拢了曾惜,出去裴柏就可以算是偏向了凌党或陈党了。

“凌卿,先听完十甲吧,太心急了。”皇帝摆手。

凌杰这才想起自己刚提醒了皇帝什么,于是施礼作罢。

下一个是与曾惜同题的王如惊,虽然也写的精妙令人见之忘俗,但是失之明快旷达,有些生涩晦艰,比起《奉矜》还是略微逊色。

刘旻高的讳事实上是五个题目中最难写的,只有一个字,谁也不知如何写,他的一二名都只是中规中矩地讲了些老故事,首名稍微文辞亮丽一些。

师林海化了前人文中的“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在曾惜看来,写得太过辛辣刻薄,失之温柔敦厚,不过裴柏就是以一杆可以比剑之锐的笔朝野闻名,他欣赏师林海,也说得过去。

相反二甲的尚放则是曾惜认为的好文章,温柔和煦,道理深刻,可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全念完了。

皇帝看着几位大人,发问:“诸位以为如何?”

“臣依然认为,一甲第一当为曾惜的《奉矜》”陈涧道。

“臣附议。”凌杰少有的赞同了他。

皇帝沉吟片刻,道:“曾惜当为我宁晟三十年殿试一甲第一名。”

“陛下万岁。”曾惜掀衣摆而跪。

“陛下圣明,我朝得人才天赐,必福祚绵长。”群臣与举子皆跪拜。

“平身吧,这才只定了第一呢。”皇帝摆手。

“恭喜闲题公子了。”凌杰笑道。

“恭喜。”陈涧微微颔首道。

“承蒙几位大人不弃鄙文。”曾惜还礼。

裴柏微笑不发一言。

“不想曾公子如此年轻。”是刘旻高。

“未及弱冠,在下今年十九。”曾惜回。

“真是年轻,不过老朽属意的一位,也是十分年轻。”刘旻高突然转了题。

“敢问白公子贵庚?”他是在问白喜。

“大人垂询,在下距加冠尚有三年。”

才十七岁。

皇帝当时听他读文,他站的远,遂未看清,只听得声音年轻,不过如今细看,脸庞确实个少年人,不禁惊异了。

他问了白喜很多尖刻又矛盾的问题,白喜均对答如流。

陛下喜极,当即点他为探花郎。

一甲第二名榜眼是林知解,这人是陛下早就定好的。

殿试于是结束,曾惜的文章当之无愧妙极,优极,他当日在殿上宣读,就有未入前十之举子已拿了纸笔开始誊抄了。

京城中学堂里,无不争相传抄,一时纸贵。

与他同样成名的,还有年仅十七得中探花的白喜。

一时瑜亮,万千风光。

“明阳殿前表奉矜,何人不识曾闲题。”这句是我还有课上那会某节语文课乱捏的。

以后如果本文里有什么为押韵而显得有些驴唇马嘴的句子,大概率是俺自己写的。(鞠躬)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孟郊《登科后》

同昌王和曹慎这个典故完全是我编的,平安侯和陈玉东也是编的,鸪是一种鸟,鸫是另外一种鸟,但是鸪鸫根本就不存在,没错又是我编的,瞎jb编给我编爽了哈哈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十·登科后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焚香小玉人
连载中零或无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