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会怕?那就接招吧!

翌日清晨,阳光如同碎金,透过A**学院咖啡厅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洒在原木色的桌面上,映出斑驳的光影,空气里弥漫着现磨咖啡豆独有的醇厚香气。

沈砚之和陈屿坐在靠窗的一个安静角落。

陈屿,A**学院最年轻的讲师之一,也是沈砚之为数不多的、可以称之为朋友的人。

他穿着舒适的休闲夹克,头发打理得随意却不凌乱,脸上带着惯有的、阳光般和煦的笑容,与对面沈砚之那一丝不苟的白衬衫、严谨系到第一颗的纽扣以及周身散发的生人勿近的冷峻气场,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对比。

“所以,昨天那位踩着星光降临的‘意外’,真在你那珍贵的、承载着智慧结晶的讲义上,留下了一个颇具后现代主义风格的脚印?”

陈屿搅动着杯中浮着漂亮拉花的拿铁,语气里充满了戏谑和浓浓的好奇心,眼神亮晶晶地看着沈砚之。

沈砚之端起自己的黑咖啡,抿了一口,眉头都未曾动一下,语气平淡无波:“事实描述基本准确。另外,她叫林菀菀。”

“哟,名字都记住了?”陈屿挑眉,笑容更加灿烂,“看来印象挺深刻嘛。快说说,真人是不是比屏幕上还好看?听说那双眼睛特别会说话。”

沈砚之放下咖啡杯,杯底与托盘接触发出清脆的轻响。

他抬起眼,透过无框眼镜看向陈屿,眼神里带着一丝对好友这种“肤浅”关注点的无奈。

“陈屿,关注重点。她的外貌与昨晚事件的定性无关。问题的核心在于,其行为体现了典型的冲动性与对他人物权缺乏基本尊重。”

陈屿“噗嗤”一声笑出来,连忙摆手:“得得得,沈大教授,我错了,我不该关注原告的美貌,应该聚焦于‘侵权行为’本身。好吧,那请问沈教授,您这位‘受害者’,最终是如何行使您的‘救济权’的?要求赔偿了吗?精神损害抚慰金算了吗?”

沈砚之无视他话语中的调侃,依旧用他那特有的、像是在课堂陈述案例的平稳语调回答:“口头警告,明确其行为性质。鉴于损害后果轻微,且其具备部分免责事由(躲避人群),未主张经济赔偿。解决方案是要求其离开,终止侵害行为持续状态。”

陈屿听得直咂舌,摇头叹道:“砚之啊砚之,我真服了你了。面对林菀菀那样一个大美女,你居然能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给人上了一堂《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入门课?还‘口头警告’、‘终止侵害’?我要是人家姑娘,也得被你气个半死。”

他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忍不住又笑了起来,“难怪人家说你是‘法学院的定海神针兼制冷机’,你这温度,确实能冻死人。”

沈砚之微微蹙眉,似乎对“制冷机”这个称呼并不认同,但也懒得反驳。

“事实与逻辑清晰即可。情绪化反应无助于问题解决。”

“问题是,生活中很多事,它就不是纯粹的逻辑题啊!”陈屿身体前倾,压低声音,试图点化这位好友。

“尤其是跟女孩子打交道,有时候你得讲点情面,看破不说破。你那样直白,跟拿手术刀直接解剖有什么区别?很伤人的。”

“诚实与直接是对他人智商的尊重。迂回与掩饰,效率低下且容易产生误解。”

沈砚之淡淡道,视线掠过窗外,看着校园里抱着书本匆匆而过的学生,目光沉静。

“况且,我与她只是偶然交集的陌生人,无需考虑其情绪感受。以后也不会再有交集。”

他的语气十分笃定,仿佛在陈述一个如同“地球是圆的”一样的真理。

陈屿看着他这副油盐不进的样子,无奈地耸耸肩,知道再说什么也是徒劳。

沈砚之的世界观和处事哲学,是二十多年严谨学术训练和特定家庭环境塑造的结果,坚如磐石,绝非自己三言两语能够动摇。

“哦,对了,”陈屿像是突然想起什么,“下个月学校那个‘跨界对话’论坛,邀请了一位青年艺术家来聊聊艺术中的逻辑,你要不要来听听?换换脑子。”

“看时间安排。”沈砚之的回答依旧滴水不漏,充分体现了其时间管理的严谨性。

两人又聊了几句学院的日常事务和学术问题,咖啡见底,晨间的短暂小聚也接近尾声。

沈砚之拿起搭在旁边椅子上的西装外套,动作利落地穿上,整理了一下衬衫领口和袖口,确保每一处都一丝不苟。

“我先去教研室,还有点资料要核对。”他说道。

“去吧去吧,沈大学霸。”陈屿笑着冲他摆摆手,“我也得去准备下节课了。”

看着沈砚之挺拔而冷峻的背影消失在咖啡厅门口,陈屿才收回目光,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笑道:“林菀菀……嘿,这名字还挺好听。不过碰上砚之这块冰山,也算是星路历程中的一次奇特体验了。但愿这姑娘心理承受能力够强。”

他并未将这次偶然的事件太过放在心上,只当作是好友一段无伤大雅的小插曲。

然而,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往往会在人们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埋下伏笔。

——

林菀菀工作室。

林菀菀窝在米白色的布艺沙发里,手中捧着一杯早已微凉的拿铁,勺子无意识地在杯中搅动,发出轻微的叮当声。她的眼神有些失焦,思绪显然还停留在昨天那场令她心生涟漪的“微服私访”中。

经纪人周晓棠从办公室走出,将一份文件轻轻放在茶几上,声音温和却不失锐利:“还在想昨天的事?”

林菀菀回过神来,轻轻“嗯”了一声,指尖摩挲着杯沿,像是在寻找某种不定的情绪。

周晓棠在她对面坐下,双腿交叠,目光敏锐而沉稳,正要说什么,手机响了一下——是微信提示音。

她拿起看了一眼,是节目组总导演发来的消息,提到了A大方面对接的一些细节,其中提到了法学院方面的一位联络人,陈屿讲师。

“正好,”周晓棠对林菀菀说,“A大那边负责具体对接的是法学院的陈屿讲师,据说是沈教授的好友。我先跟他初步沟通一下,了解一下校方的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她想了想,直接拨通了陈屿的电话,并按下了免提键,示意林菀菀也一起听。

电话很快被接通,一个爽朗阳光、带着笑意的男声传来:“您好,哪位?”

“陈老师您好,我是林菀菀女士的经纪人,周晓棠。”周晓棠的声音恢复了职业化的干练与礼貌。

“哦!周女士您好您好!”陈屿的声音显得很热情,“导演组跟我提过了,说你们这边基本确定了参与意向,太好了!我们A**学院非常欢迎林小姐这样的优秀艺人前来交流学习,相信一定能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谢谢陈老师。我们也很期待这次合作。”周晓棠寒暄着,随即切入正题,“关于录制安排,我们有一些细节想提前跟您沟通一下,比如录制时间、具体参与的环节、以及需要菀菀提前做的准备等等。另外,也希望了解一下,贵校方面,尤其是负责学术内容把关的教授,比如沈教授,对节目形式和明星参与有什么具体的期望或者……要求?”

她巧妙地将沈砚之点了出来,想探探口风。

电话那头的陈屿显然是个明白人,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笑声更愉悦了几分。

“周女士放心,录制安排我们肯定会和节目组、和你们充分协商,确保既能展现法学魅力,又兼顾节目的可看性和林小姐的体验。至于沈教授嘛……”

他拉长了声音,语气里带着由衷的敬佩,“沈教授在治学上比较严谨,是法学院公认的‘活法典’。只要节目组认真对待学术内容,尊重规则与逻辑,他绝对是节目质量最坚实的保障。”

他话锋一转,压低了点声音,仿佛在分享什么小秘密。

“不瞒您说,周女士,之前星光大赏那个小意外,沈教授回来跟我提了一句。他就是那么个直来直去的性子,说话可能不太中听,但绝对没有恶意。小插曲,说不定能成为节目一个有趣的开端呢?从误会到了解,从感性碰撞到理性对话,这个叙事弧线不是很有张力吗?”

周晓棠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和陈屿的想法不谋而合。

但她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陈老师说得有道理。我们菀菀也是专业艺人,会调整好心态,积极投入录制。希望合作愉快。”

“一定愉快!”陈屿保证道,“那我这边尽快把初步的录制方案整理出来,发您邮箱。有什么问题,随时沟通。”

挂断电话,周晓棠看向林菀菀,挑了挑眉:“听到了?连A大那边的对接人都觉得这是个‘有趣’的切入点。现在,你更没理由退缩了吧?”

林菀菀听着陈屿爽朗的声音和对沈砚之“直来直去”的评价,心里的那块大石头似乎松动了一些。

至少,沈砚之的那个朋友,看起来还挺好相处的。而且,对方似乎也并没有把昨天的事看得很严重,反而觉得可以化为节目看点。

这让她多少松了口气,也对即将到来的录制,少了几分抵触,多了几分……或许是带着点挑战意味的期待。

“嗯!”林菀菀用力点头,拿起桌上的资料,“我知道了,晓棠姐。我会好好准备,绝不会给团队丢脸,更不会……让某些人看扁了!”

她翻开A**学院的介绍册,目光落在“物权法”那几个字上,眼神复杂,但最终化为了一抹坚定。

而电话那头的陈屿,放下手机,摸着下巴,脸上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紧接着又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沈砚之办公室的号码。

“喂,老沈,跟你通个气。《神奇的学科》节目那边基本定了,女明星林菀菀会来我们学院录制。对,就是昨天那位……嗯,我知道你没意见,反正学术质量你把关。不过嘛,作为好兄弟,我可得提醒你,对待女明星,尤其是可能跟你有点‘过节’的女明星,咱们是不是……稍微注意点沟通方式?毕竟代表着A大的形象不是?……喂?喂?……又挂我电话!”

陈屿对着传来忙音的电话筒,无奈地耸了耸肩。

得,看来“代码”升级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风过菀间,砚底成诗
连载中山屿海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