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 11 章

新帝登基,改元天启。然而,年号的变更并未给这个庞大的帝国带来焕然一新的气象,反而像是正式揭开了一个更加动荡、更加危机四伏时代的帷幕。边境线上,匈奴骑兵的活动愈发猖獗,他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狼群,趁着中原王朝权力更迭、内部未稳的时机,不断进行着小规模的侵扰和试探性的冲击。朔州城的空气里,终日弥漫着一种混合着尘土、钢铁与紧张情绪的硝烟气息,仿佛一根被拉到极致的弓弦,随时可能崩断。

在这山雨欲来的压抑氛围中,林晚如同一具被上紧了发条的精密机括,将全部的心神与体力,都投入到了近乎残酷的自我磨砺之中。她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知道,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空有一腔守护的热血与坚定的誓言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足以撼动局势的强悍力量。她的武艺在日复一日、汗如雨下的严苛磨砺下突飞猛进,那柄玄铁短匕在她手中已不再是单纯的练习工具,而是真正成为了她手臂的延伸,心念所至,寒光必随,带着一种凌厉无匹的杀气。她甚至开始挑战更高难度的骑射,在颠簸奔驰的战马上,努力稳住身形,开弓引弦,感受着箭矢离弦时那一声锐响破开空气的快意,这成了她发泄内心日益增长的焦灼、以及向外界也向自己证明成长的最佳方式。

她在北境军中的名声,也在这段时间里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从最初将士们眼中带着善意调侃与呵护的“晚小姐”,逐渐变成了让他们真正开始信服、甚至私下里带着几分钦佩议论的“林姑娘”。偶尔与军营中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兵或正值壮年的基层军官切磋,她已能凭借其灵巧迅猛远超男子的身法、日渐刁钻精准的攻击角度以及对战机的敏锐捕捉能力,稳稳占据上风,再也无人敢因她是女子之身而存有半分轻视之心。

就在她刚过完十三岁生辰不久,一个与往常并无不同的、被夕阳染成橘红色的黄昏,府中那位面容忠厚、口风极严的管事,再次捧着一个没有任何署名的、用厚实油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方形物件,恭敬地送到了她的面前。

“小姐,门房刚收到的,指名给您。送东西的是个完全陌生的面孔,衣着普通,丢下包裹说了句‘给林小姐’便匆匆走了,没留下任何话。”

林晚的心跳,在听到“无名包裹”的瞬间,便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随即如同擂鼓般狂响起来。她强作镇定地谢过管事,接过那个入手颇有分量的包裹,转身快步回到自己的房间,仔细地屏退了左右侍立的侍女,反手关紧了房门。指尖带着一丝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微颤,她小心翼翼地、几乎是屏住呼吸地,拆开了那层层包裹的、泛着桐油味的厚实油纸。

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本崭新的、用上好宣纸线装而成的手抄书册。书的封面,依旧是一片令人捉摸不透的空白,没有任何字样,仿佛在刻意掩盖着其来源的神秘。

她深吸了一口气,仿佛在进行一个极其重要的仪式,然后用微微沁出汗意的指尖,轻轻地、带着无比的珍重,翻开了那略显粗糙的扉页。

目光触及扉页右下角的瞬间,她的呼吸骤然停止,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了咽喉,连窗外黄昏的喧嚣都瞬间远去,整个世界陷入了一片万籁俱寂的真空。

在那里,用一种她熟悉到刻骨铭心、仿佛已融入血脉的深褐色颜料,清晰地、有力地、甚至带着一丝孤注一掷的决绝,绘制着一个图案——那跳跃的、充满不屈生命力的线条,那昂扬的、仿佛要焚尽一切阻碍的姿态,与她衣襟内紧贴着心口皮肤、日夜陪伴着她的那块火纹陶片上的图案,分毫不差,一模一样!

是他!

果然是他!

只能是萧彻!

巨大的、混杂着狂喜、酸楚、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更深沉担忧的复杂情绪,如同积蓄了太久终于决堤的洪水,瞬间冲垮了她所有努力维持的冷静与防线。她猛地将书册紧紧抱在怀里,双臂用力,仿佛这样就能隔空拥抱住那个远在深宫、身处龙潭虎穴、每一步都如履薄冰的少年,能感受到他的一丝气息、一点温度,分担他肩头那沉重得足以压垮任何人的江山重量。

他自身尚且朝不保夕,被华氏一族如同毒蛇般虎视眈眈地监视着、逼迫着,自身难保,却仍然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绝对可信之人,为她搜集、或许还是亲手抄录下这部兵书,再冒险安排人手,跨越这千山万水、重重关隘,将这份沉甸甸的期望与信任,送到她的手中!

这早已不仅仅是一本书,这更是一种无声却振聋发聩的宣告与邀请——他看到了她在北境的努力与成长,他无比认可她所选择的这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并且以一种近乎急切的心情,希望她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远!他是在用这种极其危险的方式告诉她,他从未忘记彼此幼年时那短暂却照亮了他灰暗童年的相遇,更从未敢或忘她在那惊变之夜立下的、重于泰山的守护誓言。他正身处权力漩涡的最中心,周围群狼环伺,自身难保,却依然奋力地从那荆棘丛中伸出手,想要牢牢抓住她,与她并肩作战,共同面对这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

林晚将脸深深埋入那散发着墨香与新纸特有气息的书页之间,贪婪地呼吸着,眼眶阵阵发热,视线迅速模糊。良久,她才抬起头,用袖子用力擦了擦眼睛,珍而重之地、如同对待绝世珍宝般,抚平书页上因自己激动而弄出的细微褶皱。这本书是《六韬》,同样是一部汇聚了古人无穷智慧的兵家圣典,其内容博大精深,涉及战略、战术、治军、选将等方方面面。

她迫不及待地、如饥似渴地翻阅起来。书中的笔迹,与之前那本《孙子兵法》上的批注如出一辙,清瘦峻拔,银钩铁画,内敛中透着一股日益增长的、不容置疑的坚韧力量。在一些关键的战略谋划、治军原则、用人识人之道等处,同样有着精辟独到、发人深省的见解,有些地方的批注甚至比《孙子兵法》旁的更为深刻、老辣,一针见血,显见这一年多来,赠书人在那残酷真实的权力修罗场中,被迫飞速地成长,对权谋、人心与斗争的残酷性,有了更为深切、甚至可能是带着血泪的体会。

当她读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这段时,目光落在旁边的批注上,那字迹仿佛带着冰冷的锋芒:“华氏外戚,擅权独断,结党营私,与天下争利,其贪婪跋扈之态,已令天怒人怨,其败亡之象已萌。然其势大根深,爪牙遍布,吾等现今之力,尚如蚍蜉撼树。故当效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藏锋敛锷,匿影藏形,积攒实力,静待其时。暗中聚拢志同道合、欲与天下同利者,徐徐图之,方可待其弊病尽显、天时地利人和之际,一击而中,毕其功于一役!”

林晚看得心潮澎湃,热血几乎要冲破胸腔。萧彻不再仅仅是与她探讨那些相对抽象的兵法道理,而是在与她分享他最真实的处境、他锁定的敌人、他深思熟虑后制定的、需要漫长忍耐和潜伏的长期战略构想!这是一种毫无保留的、将她视为休戚与共、可以托付身家性命与帝国未来的核心盟友的绝对信任!

她猛地站起身,走到书案前,几乎是毫不犹豫地研墨铺纸。提笔时,因为内心激荡的情绪,笔尖都带着微不可察的颤抖。她蘸饱了浓墨,在那雪白的宣纸上,郑重地、几乎是倾注了全部心力地写下回应。她的字迹,因激动而略显潦草飞扬,却带着一股斩钉截铁、一往无前的力量:

“火纹如晤,心意已明。书已拜领,字字珠玑,如暗夜明灯,照亮前路。君处危局,步步惊心,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仍念及晚,冒险相赠,此情此义,晚感激涕零,虽万死亦难报万一!北境风起云涌,暗流潜动,晚必以此书为圭臬,勤学不辍,日夜精进,锤炼武艺,洞察世事。他日若得机会,定当执锐披坚,为君前驱,扫除奸佞,廓清玉宇,共守社稷安泰,黎民安康!朝堂险恶,杀机四伏,望君万分珍重,善自保全,静待天时,你我必有重逢并肩之日!”

她知道这封信的传递,每一次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如同在刀尖上跳舞,但她必须回应,必须让他知道,他的信任没有错付,她正在这北境的风沙中,拼命地成长为一棵根系深扎、枝干遒劲、足以与他并肩抵御未来任何狂风暴雨的乔木,而非只能依附他生存、需要他时刻分心保护的莬丝花。

这本匿名的《六韬》,像一道强烈无比、穿透层层阴霾的光柱,再次跨越了那遥不可及的距离,将她与萧彻的命运更紧密地、几乎是不可分割地焊接在了一起。它不仅是知识的源泉,智慧的宝库,更是信念的灯塔,行动的指南,彻底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也让她更加清醒、更加紧迫地认识到,她必须更快、更强大地成长起来。沙场的磨砺,权谋的领悟,人心的洞察,格局的锻造,一样都不能少,一样都刻不容缓。她要做的,绝不仅仅是遥远的思念和无力的担忧,而是要真正积蓄起能够改变局势、守护所想之人、践行彼此共同理想的、足以撼动山河的力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貂珰

橘涂十一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风沙戍晚 双生焰归
连载中苏徽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