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程谨指了指幻灯片上的“不”字,“我认为,多数情况下,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喷子最开始提出观点的方式,使双方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那么,喷子是怎样提出他们的观点的呢?就我目前所见,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他们会提出两种观点,一种是可讨论的、没有明确是非标准的观点,另一种是不可讨论的、有明确是非标准的观点,然后把这两种观点混淆在一起。

“我在前面举过一个例子,我穿着一件普通的衣服上街,遭到了一个人的辱骂。这个人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我的衣服很难看;二,我应该去死。前者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是非对错。后者则是对我的侮辱,而不是一个可以大家坐下来讨论的问题。

“当这两种观点的界限被混淆在一起的时候,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我的衣服是否难看,已经变成了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人格尊严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大可能与对方平心静气地讨论‘衣服到底好不好看’这个问题,而更有可能反击对方对我的侮辱。

“也就是说,一个原本并不极端的问题,由于界限混淆,和另一个极端的问题捆绑在了一起,结果变成了一种极端对立。

“更糟糕的是,当界限被混淆之后,这种极端对立往往带有一定的隐蔽性。我们可能在网上见到过,有些人对他人发表了侮辱性的评论之后声称,这是他评论的自由。一些旁观者也可能会因此而认为,这些侮辱性的评论是合理的。但他们忽视了,评论的自由并不等于侮辱他人的自由。

“在一个侮辱性的语境中讨论问题,结果必然是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变得不可调和。这种不可调和的极端对立,就形成了鸽笼博弈。”

幻灯片上的字再一次延展:

●“不”——不可调和→【原因:混淆界限】→【结果:极端对立(鸽笼博弈)】

程谨又看了看时间,9分钟了。比他预计的进度慢了一些,他原本是想在演讲进行到四分之一时引入“鸽笼博弈”这个词的。

程谨提醒自己不要慌,加快了一些语速:

“鸽笼博弈,也可以叫做斗鸡博弈,不过我更喜欢鸽笼这个词。奥地利动物学家康拉德·劳伦兹在《攻击与人性》这本书中提到,鸽子是一种没有‘同类攻击禁.ji’的动物。如果两只鸽子发生争斗,它们就会一直斗到一方把另一方折磨死为止。

“同类攻击禁.ji,作用是防止同类之间突发的屠.lu。跟鸽子一样,我们人类也没有进化出这种能力。劳伦兹认为,这是因为远古时代的人类并不具有强大的杀伤力,不足以迅速杀死同类,受到攻击的一方有许多机会逃脱,因此没有必要抑制这种同类间的攻击行为。

“然而我们人类是一种特殊的动物,我们不仅会制造工具杀.lu同类,还会对同类进行精神上的折磨和摧.can。语言暴.li,就是这种精神摧.can最直观的体现。”

程谨在幻灯片的“鸽笼博弈”四个字上画了个圈,“我们前面说过,通过混淆界限,喷子制造出了一个极端对立的语言环境。这个语境就是一个鸽笼,每个进入其中的人都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人质,被捆绑在了某种极端的立场上,不得不与另一方争斗。

“不论我们自己是否愿意,也不论我们原本的想法是怎么样的,从进入这个语境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了这个鸽笼里的鸽子,必须面对你死我活的选择。所以,一个以极端方式发起的话题几乎不存在和解的可能,双方只要开始争论,就几乎一定会被推向极端对立的两端。”

程谨指向屏幕上的最后一个论点,那个红色的“起”字。

“现在我们分析过了,遇到喷子,怼回去,或者试图对话,结果很可能都不会好。那么,如果我们保持沉默,不做出任何回应,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呢?我认为答案仍然是否定的,因为即使你什么都不说,也很可能会有其他人对你作出类似的攻击性的行为。

“要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提到一个心理学名词,叫做‘锚定效应’。

“网络上对锚定效应的解释是这样的:当人们需要对某些事情进行评价时,会将最初获得的信息作为起始值,以此为基础展开后续的思考和行动。

“我们人类很容易被情绪影响,在复杂的信息当中,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信息往往能最快抓住我们的注意力。因此,我们的情绪很容易被一些特定的信息引导。

“举个例子,比如在一个帖子中,假如第一个发评论的人使用了‘恶心’这个词,那么在后面跟帖当中,‘恶心’这个词被提及的频率就会大大提高,而整个帖子的后续走向也很可能会逐渐趋于这个方向。这就是锚定效应对人产生的作用。

“我们在前面说过,通过混淆界限,喷子制造出了一种极端对立。这种极端对立通常都带有极为强烈的情绪,比如大量侮辱性、暴.li性的词汇。

“由于锚定效应的存在,其他人看到这些词汇之后,也会以此作为评估整个事件的基础,甚至做出模仿性的攻击行为。有另一个心理学名词来描述这种现象,叫做‘与攻击者认同’。

“因此,在一个公共平台上,如果有人率先做出了攻击性的行为,这种攻击性就极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扩散。也就是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鸽笼博弈当中而不自知。”

幻灯片上又出现了一行字:

●“起”——引起传播→【原因:锚定效应】→【结果:攻击性扩散】

“我们说过,鸽笼博弈是一个极端对立的环境,每个进入其中的人都不得不与另一方争斗。当攻击性扩散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结果:灾变。”

“灾变理论是一个数学上的概念,通俗一点的解释是:灾难的发生不是匀速的,而是前期较为平缓,到达‘灾变临界点’之后发生急剧变化。比如起火的时候,灾变临界点一般在两到三分钟的时候。在此之前,火势也许并不大,成功扑灭的几率比较高。但一旦超过了临界点,就会发生‘轰燃’,火势迅速蔓延。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符合灾变理论。很多事情刚开始发生的时候,似乎并没有多么严重。可是一旦过了某个灾变临界点,灾难就会以超出我们想象的速度瞬间扩大,在极短的时间里导致毁灭性的结果。”

三个论点全部讲完,程谨停了下来,重新演示了一遍幻灯片上的内容:

●“惹”——容易激惹(内心状态)→【原因:弥散性的攻击冲动】→【结果:突发性强,难以预测】

突发的暴.li行为

●“不”——不可调和→【原因:混淆界限】→【结果:极端对立(鸽笼博弈)】

鸽笼博弈

●“起”——引起传播→【原因:锚定效应】→【结果:攻击性扩散】

灾变

毁灭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开始提出的那两个‘为什么’了。”程谨又把幻灯片画面切回到那张新闻网页截图,“第一,为什么一个原本完全可以解决的问题,最后会导致这么惨烈的结果?

“网络上有一段事故发生前30秒的视频,现在也还可以在新闻网站搜索到。从那段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争吵发生之前,乘客和司机的情绪就不好。也许是因为长途行驶的疲惫,也许是因为生活中有什么不如意的事,让他们处于容易激惹的心理状态中。这种心理状态,是后来一系列悲剧性的连锁反应的起点。

“乘客要求进休息站但被拒绝之后,对司机进行了辱骂。从这里开始,悲剧就像滚雪球一样迅速扩大。司机回击了乘客的辱骂,这个时候,双方的矛盾就已经不再是进不进休息站,而是谁将要承受人格侮辱。鸽笼博弈,在这一刻就已经形成了。

“接着,因为双方的情绪一开始就都很激动,导致争吵迅速升级,加速了灾变临界点的到来。于是30秒之后,当其他乘客以为灾变还远远不会发生的时候,毁灭性的结局突然出现了。

“很多事情刚刚发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有一种错觉,以为局面是可以控制的。可是灾变临界点的到来,经常比我们想象中的快得多。假如一切不是发生得这么快,假如其他乘客更多的时间来做出反应,也许结果就会是另一个样子了。”

程谨对着那张新闻图片看了几秒钟,叹了一口气。

【本文背景架空,所有情节均属虚构,所有观点仅供参考,请勿完全代入现实。欢迎多多指正!】

这篇文是《平衡师》前传,也是【小题大做】这个系列的第一篇文,比较短,大概两三万字。

这个系列的作品都带有实验性质,无论是表现手法还是思想观点都比较粗糙,有很大的商榷空间,请宝宝们多提意见。

另外,这篇文设定的人类是具有特异能力的,只是现在能力还没有觉醒。主角是向导体质(头疼是因为精神能力快要觉醒),CP是哨兵体质。所以在这篇文当中,人们对一些事件的反应跟我们现实世界是不完全相同的,仅供大家参考,不要代入现实哦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第 1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三国:开局砍了玩家领主

年代辣媳有空间,带着三宝去种田

全球进入大洪水时代

快穿系统之女配上位记

斗破之无上之境(斗破苍穹之无上之境)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鸽笼(短篇惊悚)
连载中成于乐cyb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