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萧,是前朝帝姓,萧氏一族被当时的大将军如今的帝王凤氏一族赶下王座,凤代萧兮,已经有百年余。
然而,不过区区百年,如今凤氏天下似乎也到了末路,让人不禁唏嘘。
当然,这些风云诡谲,王朝兴替都和深宫内一个小小的太监没有干系。
小李只是在被主事太监打发着去做活的时候,会忙里偷闲听一些宫里八卦罢了。
如今,皇帝身体病弱,太后却十分强势,摄政王又虎视眈眈。这位年轻帝王的身边,除了太后和摄政王许可的人,就连从小跟在陛下身边的公公都被赶走了。而帝王未来后宫里的女人,也只能是太后与摄政王安排的女子。
这偌大深宫,就这样成了一个软禁帝王的囚笼。
宫内都在传言,按陛下这幅病弱身体,或许等不了几年,一旦陛下病逝,不用多久这天下便又要换一个主人。至于这主人姓张还是姓刘,对他们这些小人物来说也没什么区别。
可照常来花园里偷懒的小李没想到,一向安静的偏僻花园,今日倒热闹起来,还让他见到了这座宫殿的主人。
大太监和宫女们簇拥着的喧哗声从远及近,他没来得及躲避,为了避免冲撞大人物,只能临时找了个角落藏了起来,刚藏好,他便听到一阵呵斥。
“皇帝身体还未康复,如何能外出受凉,万一不慎病重谁担待得起?”
随着一个威严的女声呵斥,不远处的宫女太监们跪了一地。
“太后饶命。”
“太后恕罪。”
“咳咳,母后不必苛责他们,是我执意要出来的。”
一道咳嗽不停的男人的声音,在满场跪下的人群中清晰地传来。
“皇帝不应该不注意身体。”那道威严的女声不满。
沉默许久,那男声道:“……我因病不能听朝,只能由母后垂帘。如今,竟然是连外出透口气的决断,也不能自己做吗?”
那道女声犹豫了一会,还是开口安抚道:“皇帝想要上朝,自然要先养好身体,等身体恢复后再选纳贤慧女子绵延后嗣,延续我凤氏江山,这才方是大计。”
男人叹了口气。“母后的安排自然有道理,但是今日我只是想独坐片刻,舒缓久闷于室的烦郁。在这之后,自然一切听母亲安排。”
“那边听从皇帝意愿罢,但是,不可太久,以免感染风寒。”
那道威严女声带着一干侍女太监们离开。
花园内,如今只有皇帝与躲藏在暗处的小太监小李。
小李紧紧禀住呼吸,一边祈祷皇帝快快离开,一边哀叹自己怎么如此倒霉,然而蹲了太久导致血液流通不畅,等他察觉到不对时,腿脚一麻,人已经摔了出去。
糟糕!
小太监不敢动弹,趴在地上哀求道:“陛下,陛下饶命,我不是故意躲藏在这里,我不是刺客!也不是有意偷听您和太后娘娘聊天!陛下饶命!”
他切切哀求,又不敢太大声,生怕引来守在花园不远处的侍卫,被不容分说当做刺客乱刀砍死。
“我知道,毕竟是你先来的,倒是我们过来花园,打扰了你的清闲。”一个带着打趣意味的声音传来,似乎并没有动怒。
小李怯怯地抬头,先看见一双明亮如星的黑眸,再在那惨白如纸的病容上看到了一丝笑意。
“你先起来吧,跪着脚不麻么?”
这是小李第一次见到正嘉皇帝,也是他第一次被一双不带鄙夷的双眼认真注视。
原来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们,也并不都是把他当作随时可以碾死的蚂蚁,随处可以碾碎的草屑。
从此以后,这天下姓什么便和他有了关系,是绑定一生都无法斩断的关联。
正嘉二年,小太监小李秘密带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深夜出宫。
正嘉三年,皇帝与太后撕破表面的和平,朝内两党力量一直缠斗十余载。谁也没想到,一个病秧子皇子登上皇位后,竟然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与外戚和摄政王抗衡。
正嘉二十年,皇帝驾崩,太后与摄政王成了二十年朝堂斗争的最终胜利者。他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并无法料到之后的风雨。
然而——故事的开始,只源于正嘉二年,山雨骤急,一阵紧切的敲门声唤醒了守夜的小沙弥。
小沙弥提着灯去开门。
“是哪位施主?今日还未到上香的时辰。”
一开门,便看见一个衣着褴褛,浑身狼狈的少年紧紧抱着怀中一个襁褓,声音撕裂干哑得急切问他。
“小师傅,你们这有羊奶吗?这孩子快不行了,请救救他吧!”
说完便晕倒在地,不省人事。
这便是无怒的身世了。也许是一路逃亡伤及了根本,少年将他送到寺庙后不久便撒手人寰,只留下一枚玉佩算是证明无怒身世的唯一凭据。
寺庙里的人只知道少年姓李,便在后山给他做了一个小小的坟,无怒每月都要来祭扫。
再然后,便是寺庙里的武僧发现他有习武的天赋,为了不泯灭天才,便把他送到少林习武,在少林寺他获得了如今这个僧名。自那之后,无怒在少林辛勤习武学佛,只能每年清明回来祭拜。
有时候,他也会回想起十几年前那个雨夜。
送他来寺庙里的那个少年是谁呢?是他的家人吗?
为何他的父母不将他留在身边?
年幼的无怒困惑于这些问题时,师父便在他光光的脑壳上轻轻一摸,温柔的大手拂过,他的烦恼便好像消散了。自幼诵读经书,无怒明白,人间的一切因缘际会,都会烟消云散,如梦如影。既然他与尘世无缘,便安心做一个诵经念佛的小和尚好了。跟着师父救治百姓,抄写经书,不再去思考身世来历,也未必不是安稳的一生。
他为死去的李姓少年念佛,为自己无缘得见的父母家人念佛,只愿能为他们了结今世因缘,为来世结下善缘。
这一念,便是十五载。
这一天,师父把他喊来。
“少林虽不愿困于俗世,但是朝堂动荡,江湖纷乱,我们又如何能够脱身?无怒,你武功已初有成就,便替为师下山行走吧。记住,我们虽不是侠客,但是惩恶扬善,为世人积福,也是分内之事。若是路上见恶人欺负良善,也不必手软。”
“是,师父,弟子记住了。”
穿着青色僧衣的少年身形犹如白杨般挺拔,面容俊秀,虽然剃着干净的光头,却没有度疤。
师父轻轻一叹。
“此去回来之后,是否要正式拜入佛门,也由你自行决定。”
虽然年纪正少,但无怒比同龄的武林少侠们沉稳许多,也不像其他被寺庙收留的孤儿那般一心想要返回俗世,他不明白师父为何久久不愿给他正式剃度。
他只是轻轻应了一声。
他此时还不知道,师父让他下山历练,不仅仅是为了磨炼他的本心,也是为了避开不久之后少林寺的一场腥风血雨。
正嘉十七年,秦卫堂首领秦善,被十大门派围困于少林寺,被江湖人人痛恨的朝廷鹰犬,一朝沦为人人喊打的阶下囚。
少林方丈了心将其从众人手中救下,免去一死,改为囚禁于武林第一绝地的无名谷后山。
自此,秦善在无名谷被困三年,皇权式微,他作为皇帝秘密直属的亲卫首领,直到正嘉皇帝驾崩都未能再出谷。
这三年期间,无怒在江湖行走,惩恶扬善,闯下了“怒僧无怒”的名头。
也是这三年,朝堂争斗愈重,江湖多数势力牵扯其中,江湖第一谷无名谷弟子颜漠北,魔教教主柳寒,天下第一剑客万成轩,无一不身在局中。
而随着正嘉皇帝的死去,秦卫堂分崩离析,最终的赢家似乎已经有了定论,这个王朝似乎又要改名换姓。
也是这一年,残存的秦卫堂亲卫苦苦寻觅,终于找到了那座小李少年的坟墓。
而后,便是新的故事的开始。
无怒,不,凤亓梧最终也没能回到师父膝下,说出那句。
“此身但入佛门,不再身惹红尘。”
将第一部第二部的背景略作讲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二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