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提笔,其实我也不知道该写下什么,仿佛灵感在我落笔的那一刻就消失殆尽了。
-
大家中学时期应该都学过鲁迅先生写的《五猖会》。
散文中的“我”迫切想要去看赛会,结果父亲却要求“我”背完文章才能去看赛会。
“我”失望至极,可是当我背完书,赛会也结束了。
前段时间在网上有一条很火的视频。
一个小男孩学校有春游活动,但是孩子的父亲并没有让他去。
小男孩没吵也没闹,只是攥着一张报纸咬着嘴,默默地流泪。
后来孩子的爸爸还是让他去了,因为觉得他看起来很可怜。
和其他孩子哭闹如愿去春游不一样的是,
他并不是因为爸爸想让他开心才去,而是因为怜悯。
我不是在说这个小男孩的爸爸做法有什么不好。
只是我想,如果我是这个小男孩,那么在我的印象里,并不会觉得这场春游有多么的有趣好玩。
我只会觉得,我参加春游让爸爸为难了。
如果下次再有这样的活动,他甚至不会再对父母开口,说:“我想去。”
-
好像一切都十分相同的是,父母长辈们,都在教我们:你得先有收获才能享受,你得先尝苦才能后尝甜。
可是我为什么不可以先吃一块糖呢?
难道说我的一切幸福,只能通过悲伤和痛苦来获得吗?
-
上次和我妈去理发店,那边的理发师阿姨也是我爸妈认识十几年的熟人。
闲聊的间隙,我们谈起出去旅游的话题。
阿姨问我今年有没有出去玩,我就和她说去了哪个地方玩了玩。
她笑得很开心,说多出去走走很好啊,然后又问起我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玩。
我说就是想去看看那个城市,也一直都很喜欢。
其实我已经去过两次了,但前两次因为没有做好攻略,就玩得很匆忙。
阿姨听到我妈说出去玩有多热多累。她也觉得很赞同,说和孩子出去玩就是受罪。
她就转头跟我说:“以后可以考到那里去啊,现在也不用去那么多次,看给你妈累的。”
我和我妈都笑笑。
其实我妈一直都很喜欢和我出去旅游,她自己虽然天天喊累,但也很开心。
阿姨呵呵笑着,手上还忙着给我妈剪头发。然后她又随口提起她儿子年初说要出去旅游的事,她爽朗地笑着,嗓门还有些大,不过幸好理发店当时就我们几个人。
“我儿年初的时候给我打电话,说自己攒了几万块钱要和朋友一起去呼伦贝尔大草原玩。我就明确告诉他,我说你要是这个学期给我拿回来个奖学金,我就同意你去。好小子,听到这个立马不去了。”
阿姨说完又哈哈笑了几声,然后从镜子里看着我,笑着和我说:
“那他想去玩还不给我整点奖学金回来,我还能让他平白无故就出去玩啊。这去一趟就不下一两万,他是挣钱了,那也赖不住他这么花啊。”
“他那个朋友家里是有钱,做生意的。那我们这累死累活一个月才赚一万来块,哦他去一趟内蒙古,他说想去看看大草原就去啊,那我们也想去来。钱给我花完了,还啥都没收获,学习也没进步,对象也没找着,哪有那么美的事。”
她又看看我说:“小姑娘你说我说的是不是。哈哈,没收获就想享受,就想玩,想的是挺美哈。那他老娘还在这累活的呢。”
我知道她是听我妈说陪我到处旅游什么的不太理解。我也能明白这些长辈的想法,他们都觉得,有收获有付出才能享受。
所以我也只是朝她咧嘴笑笑,还很赞同地点了点头。
-
每个家庭的教育理念不同,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就不同。
我妈陪我出门旅游是为了我俩都开心,但可能更多是因为我,但我妈也高兴这样。
她没有因为我花她的钱而觉得多么多么不高兴,多心疼,因为旅游是让我俩都放松开心的一件事。
我妈有时候会过来和我说,自己最近攒了多少多少钱,想不想去哪里玩之类的。
所以这也导致我觉得旅游就是一个让人放松,让人体验幸福和快乐的过程,而不是什么必须有收获有付出才有资格去做的一件事。
-
简单点,幸福也会长久一点。
所以,
先背会了文章,才能去看赛会,才能体验快乐,这不是真正的快乐。
先失望,才能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才能体验快乐,这也不是真正的快乐。
先拿奖学金,才能去呼伦贝尔旅游,才能体验快乐,这更不是真正的快乐。
为什么快乐这样一件单纯简单的事情要变得这么复杂?
我们的确应该有付出,的确应该有收获,但没有又能怎么样呢?又不是每件事情都要算的这么明白。
单纯的快乐点,不可以吗?即使是廉价的幸福又能怎样呢?
可是我真的快乐,也真的幸福呀。
是否贵重,是否廉价,我并不在意。
即使是你送给我了一个我爱吃的棒棒糖,我也会特别幸福。不是只有你请我吃了多贵的大餐我才会感到幸福的。
我感到幸福,是因为你让我感到幸福。所以有时候,幸福这件事,不能单纯的通过物质来衡量。我想,一起幸福的人或者让我感到幸福的事才最重要。
我只爱当下,也只爱快乐。
码字好累。。。可恶,下次我一定语音输入。(躺)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