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从前的故事(十二)

自从谷裕走后,他的父亲和叔叔没过多久便回乡下去了。

詹臣不想回去,靠着给伍见英打工攒的收入,后来经伍昌盛介绍,在西关租了一个房间。

“梁太太人很好的,她祖父曾在浙江当过布政使,告老还乡之后在西关置办了很多产业,光铺房就有上百栋,素有‘下九甫梁’之称。”

“梁太太年轻的时候思想新潮开明,明确跟家里说要做‘自梳女’(附注①)。梁家心疼女儿,虽不愿意女儿成为‘自梳女’,又拗不过她独身终老的决心,且恐女大不嫁‘驮衰家’(附注②),所以找夫家时订明女儿‘不落家’,情愿花一笔钱给女婿纳妾来传宗接代……”

之后逢年过节,则由夫家迎回去,若迎而不去,则由其往乡中姊妹处过年过节。

夫家有红、白事,例必派人迎回去,尤其遇到翁姑及夫婿丧事,必须回去‘上服尽孝’。

除此以外,就只有待到她本人病重,无药可医时,才使人抬回婿家待毙。

在弥留期间的饮食、医药以及身后一切殓葬、招待费用,俱由女方自备,且多有遗产留给其妾及庶出子女,婿家亦须以主妇之礼丧送。

“像这种‘自梳女’或‘不落家’妇女,死于母家,是为不详,非有特殊情况,必为乡党不容。”

“梁家家资富有,为免她留在娘家,另拨了房屋给她居住。她从家里分到小部分房产,现在就靠收租生活。我就租住在她另一处房产里,离这也不远……”伍昌盛边走边说。

有伍昌盛的推荐,詹臣很快租到房子。

梁太太是个五十几岁的妇女,从小吃穿不愁,因此保养得当,风韵犹存,看似只有四十出头。

“阿盛推荐的人,我十万个放心!这房子放着也是放着,不如租给人住,平常也能保养保养。”梁太太热情大方地说。

“这里还有其他房间,之后会租给别人,希望你不要介意。或者等你赚了大钱,整间大屋租下来就更好了。”她掩嘴偷笑。

“那就借您吉言了。”詹臣“陪笑”说。

“我逢五号、十五、二十五号会过来看看,有空就帮你们搞搞卫生,你也可以在这几天交租。”

“但也不一定来得那么勤快,你有事就到街口的麻将馆找我,我一般都在那里打麻将。你有不清楚的也可以问阿盛,我的规矩都是一样的,一视同仁……”

就这样,詹臣在西关暂时安顿下来。

再说伍家,经过伍祝娴和谷裕私奔一事,伍夫人就一直很执着给伍见怡安排相亲一事。只是伍见怡一直很抗拒,每次都拿伍见英当挡箭牌。

一日中午,只有伍夫人、伍见英、伍见怡三人在家吃午饭。

伍夫人随口对伍见怡说:“我下午要去财政厅厅长冯祝万家和冯夫人打麻将,要不你跟我一起去?听说冯夫人的表弟正在相找对象,前几天我还和他妈打过几圈,人挺好说话的,搞不好会相中你。”

“我不去!”伍见怡立马黑了脸,“我下午要和阿哥去书店!”

“是吗?我怎么不记得……”

伍见英一点眼力见没有,伍见怡私下踹他一脚。

“你怎么不先着急阿哥的婚事,你怎么不先给他找!”伍见怡反咬一口。

“那不一样,我是结过婚的人,儿子都有了。虽然现在是鳏夫,但毕竟已经婚娶过。你不一样,你是头婚。”

伍见英英年早婚,但很可惜,原配夫人在生产时难产而亡,留下一子。原配是家中独女,他可怜岳父岳母没有了唯一的牵挂,于是把儿子放在岳父母家中养育。

“那我不管,我还小……”

她终究还是没敢将追求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说出来,她只要一想起伍祝娴的事就心有余悸。

后来又有一日,伍夫人约了一个顺德妈姐上门当女佣。伍见怡在楼上听她们在说——

“黄妈,你的口碑我是有所耳闻的,对你各方面都很信任。但是我得先说好,我女儿正是适婚年纪,她要是嫁出去,你愿不愿意跟过去照顾她?”

“‘大妗姐’(附注③)我也做过,放心,夫人,我上一份工就是做‘大妗姐’,我有经验……”

……

伍见怡悄悄关上门,不愿再听下去。因此,她一直对黄妈没有好脸色,爱搭不理。

但顺德妈姐的厨艺驰名在外,什么炒牛奶、水蒸鸡,样样都做得合乎伍见怡的口味。她虽然不喜欢黄妈,但还是忍不住多吃了几碗饭。

黄妈看她喜欢自己做的饭菜,才稍稍放下心。

过了几日,她想着彼此稍微熟悉了一些,于是在一天晚上为伍见怡整理床铺时,尝试平常聊天一样地说:

“小姐,你怎么整日愁眉苦脸的,年纪轻轻,哪有那么多事好忧愁……你觉得我是你母亲雇来监视你的吗?非也。我只是被雇来照顾你……”

“没什么,我天生长这样,你先下去吧,我要睡了。”她打断她。黄妈只好作罢。

后来有一次,当时的政要人物陈济棠、陈铭枢设筵招待一班港绅,是一个大概二十几人的观光团,有老有少,伍家应邀前往。

这个观光团很受重视,政府专门为他们搭建起欢迎的牌楼,他们一行人先去参观了牌楼。

那班港绅中,其中有一个人握着陈铭枢的手,感慨说:“被迫离开广州几年,现在终于回到家乡了,倍感亲切!”

陈铭枢说:“欢迎回来,更希望你们多多回来,振兴祖国实业……”

“那是自然!”

“那是自然!哈哈……”

各商会会长、社团团长在那里相互恭送,其中自然就有伍老爷。

伍见英和霍阮生都是后辈,插不上话,乐得轻松,站在一旁聊天。

“那个和陈主席握手的人是谁?”伍见英问。

“陈廉伯,前几年在广州发动商团叛乱被通缉那个……”霍阮生小心翼翼地说。

“他们回来做什么?”

“我哪里知道……左右又是为了赚钱……”

晚宴跳舞时,有一个二十几岁、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走过来伍家所坐的那一桌,对伍见怡说:“你好,我是陈子豪,家父陈廉伯,不知能不能有幸请小姐你跳一支舞?”

伍见怡有些不情愿。伍老爷此时在和一群商会会长应酬,伍夫人已经首肯,出于礼节,她不好拒绝,只好硬着头皮上。

一曲舞毕,她借口身体不适,又坐了回去。

陈子豪没有勉强,文质彬彬地和她分了手,接着又走去邀请别家小姐跳舞去了,上流社会的礼节向来如此,霍阮生更是直接在舞池玩疯了。

伍见英喝了些酒,坐在沙发上抽烟,默不作声地看着这一切。

第二天,伍见英经伍伯父攒了个饭局,在太平馆专门宴请香港中华汽车有限公司创始人的堂弟,颜文栋。

伍见英带霍阮生前往,颜文栋亦携好友参加。大家都是年轻人,很快打成一片。

“久仰久仰,令堂兄年轻有为,我还要向你们多学习学习。我伯父也开了一家电车公司,在广州,但至今还没有走上轨道,还是需要多跟你们学习才行!”

几人相互握了握手。

“一切都好说,大家都是华人,互帮互助是应该的。”

酒足饭饱,颜文栋从口袋掏出一盒香烟,逐人分发。

“来,试一下英国货。”那是英美烟草公司生产的英国货,555牌香烟。

“昨晚晚宴,怎么不见你过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早点喝上一杯了。”霍阮生吞云吐雾地说。

“唉,一言难尽,陈廉伯在那里,能给我什么好脸色,干脆不去了。”

“怎么说?”伍见英问。

“我也不怕‘家丑外扬’了。你们知道,想要在香港当上太平绅士,首先要当上东华医院的首总理,再当保良局绅,才能被称为太平绅士,才有资格被任为华人代表。”

“陈廉伯曾和我堂兄竞争东华医院的首总理,结果失败只当选为第二首总理。”

“这个人小肚鸡肠,此后三番四次落我堂兄面子。广东水灾,捐款,我堂兄捐五千,他也捐五千,但他非得在另外一个捐册上再捐五千,假惺惺说灾情严重,要多捐一些,事事都要压我堂兄一头。”

“此后各种劝捐的人都先请他题捐,他捐一万,我堂兄就必须得跟着捐一万,因为照例首总理是不能少捐于第二首总理的,长久下来哪里吃得消。”

“他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监理,每个月另外有三千交际费,很多捐款他甚至打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名义开公司的支票,哪里干得过他。哼,年纪不小,格局却这么点,打压晚辈……”

“哼,当年他都敢发动商团叛变了,哪里会是什么好人……”霍阮生嘟囔一嘴。

之后,几人又聊了一些陈廉伯的为人和八卦,直到太平馆打烊才散场。

附注①:旧社会里,未婚少女婚前蓄辫,婚后束髻。不想嫁人的少女就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行易辫而髻,以示决心不嫁,以独身终老,称为“自梳”或“梳起”。

附注②:在宗法迷信观念统治的旧社会,一般人认为,凡大年大节,有已长成的女儿留在家中会招致财丁损失,不吉利。

附注③:广州旧俗,新婚头一个月,多雇用“近身姐”、“大妗姐”,替雇主料理精细的身边事务,如整理床铺、装烟送茶、摇扇盛饭、熨衣整履、出入随侍、送礼请安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从前的故事(十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婚内上瘾

女主并不觉得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广式财神在西关
连载中深海Sorce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