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上师把她教会之后(牛改吽),就离开了,回头往后一看,哇!那个光芒消失掉了!因为她内心当中产生疑惑、分别心了;这时候,这位上师很紧张,赶快回去跟老太太说:“我跟你讲错了,其实你念的是对的,‘唵嘛呢叭弥牛’是对的,你已经念那么久了,照这样念就好了。”当她改回原来之后,茅篷又照样放光了。所以重点不在于我们如何表达,重点在内心。
所以我们很多人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到底是念“台语”比较正确,还是念“国语”比较正确?其实这只是一种工具,我们跟佛的感应,绝对不单只是靠声音,声音只是一个桥梁,是那念心——是我们那份归依的心跟佛陀的大悲心,感应道交难思议!
所以,诸位要知道:当我们在作定课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至诚恳切,你不一定要求数目很多,但是你内心一定要相信三宝能够救拔你,而且你很希望能够成就三宝的功德!
我前几年到山下商店去买东西,商店的老板是外道的点传师(很高的职位),问我说:“你们寺庙是不是有打佛七?”我说:“有啊,欢迎你来参加啊。”我就问说:“你怎么也喜欢念佛呢?”他说:“不是啦!我一天啊,很忙碌的,但是晚上静下来的时候,我念‘阿弥陀佛’,可以把心静下来,我是靠佛号来培养我的专注力。”我就问他说:“你对阿弥陀佛这个佛号——无量光、无量寿,能够让你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临终能够带着你往生到净土,这声佛号有这么大的功德,你相信吗?”结果,他完全不相信。
那我问诸位:他这样子念佛,他能够往生吗?不可能往生的!因为佛号的功德,你必须要具足信心才可以相应的,就好像你没有密码你进不去的。所以印光大师说:你念佛没有信心、没有愿望,就是把摩尼宝珠换成糖果吃掉!它让你的心安住下来为止。
所以我们在修皈依的时候,身业的礼拜、口业的称叹、意业的作愿,缺一不可。当然“皈依”的意思是说,在《念佛圆通章》有讲到一个观念说:“如染香人,身有香气。”“事相”的皈依是:我们身体没有香气,但是我们经常接近香,我们的身体就有香气,这个叫相互作用,佛法中叫做“相互的熏习”——你一个人经常到大殿,你的身体就有香气;你到臭秽的地方,你的身体就薰染上臭秽的味道。
诸位你看一看,你看一个家庭,刚开始是夫妇两人,后来有很多子女。刚开始两个人认识,因为没有住在一起,彼此互相仰慕;两个人住在一起之后,两个不同的内心世界,刚开始所释放出来的讯息是互相抵触的,但是慢慢相处下来……你注意观察,一般的夫妇,或是同一家人,他们的个性,都会有一些共同点,甚至于严重一点看:你看看你所拜的佛像,跟你都有一点点类似,这就是一种“熏习”。
换句话说:你不断跟什么东西接触,你就会受它影响;你一天到晚跟坏朋友在一起,你就很容易、很自然养成坏习惯,耳濡目染;如果你经常忆念佛陀,当然就能得到、分享到佛陀所有的功德。你不要小看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力量!我们每念一次佛号,心中就忆念一次阿弥陀佛……古德讲一个譬喻说:
清珠投于浊水,
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投于乱心,
乱心不得不佛。
意思是说:当这个清水珠投到污浊的水里,污水就会慢慢变得干净了;佛号跑到你的心中,它就能够产生灭除罪障、增长功德的力量。所以,我们每天不断地拜佛、称念佛的名号、心中作愿皈依,就能慢慢忏除罪障、积集资粮,这是学佛修法的一个基础。
乙二、理体皈依 分三:初、皈依业果。二、皈依空性。三、皈依实相。
“理体皈依”这个才是皈依的重点,所谓生死的解脱、临终的正念,都要靠“理体皈依”,但是前面“事相皈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当我们从一种“事相”的功课,要转成一种“智慧”的观照,这时候就要开始修“理体皈依”。
理体皈依我们有三种皈依:第一个皈依业果,第二个皈依空性,第三个皈依中道实相。所谓的“理体皈依”就是对于真理的皈依,我们看第一个:
丙一、归依业果
深信业果,断恶修善——成就增上心。
我们在修习“理体皈依”,第一个就是对于“因果道理”的皈依。由这个皈依,使令我们产生行动力,勉强自己去断除恶法、修习善法,成就一种增上心——人天安乐的果报。
这个因果的道理,我们作一个说明,佛陀还没有出世之前,这世间有两种理论:
第一个、邪因缘论: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外道”。外道认为生命的轮回有一个主宰者,是“大梵天王”、或是“上帝”在主宰我们。所以我们想离苦得乐,必须对大梵天王礼拜、赞叹、供养,因为我们的快乐、痛苦是他给我们的。这样的“因缘观”是错误的,所以称为“邪因缘论”。
第二个、无因缘论:这个无因缘论更是可怕,因为“邪因缘论”他心中还有所畏惧。“无因缘论”认为生命是没有理由的,你造善不会得安乐的果报,造恶也不会得痛苦的果报;换句话说,生命只是一个“偶然”,就像树叶掉落下来,没有任何理由。你会快乐、会痛苦,是因为你运气比较好,或运气比较差;果报的背后完全没有任何轨则。所以,你想获得快乐,可以不择手段及时行乐;因为当你死了,人死如灯灭,反正只活一次,也不必在乎来世,这种思想叫“无因缘论”,就非常可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