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很快过去,转眼入了秋。
前线传来消息,钟繇与曹仁的军队与马超、韩遂叛军相持,各有胜败。曹操召集群臣商议,决议于七月初七发兵,亲征马超。
官吏与亲眷留守变动的事,让相府上下忙作一团,开完大会,还有小会。五官中郎将府中,亦是如此,崔缨看着进出往来的仆婢与外臣,知曹丕与属官在厅堂商议军机,便也快步跟上,在屏风角寻了一处侧席坐下。
天色阴沉,正湿漉漉下着雨,檐下密密匝匝挤满了男人,无不披蓑戴笠,掣刀佩剑,神情肃穆。曹丕扼腕整袖,从内阁走出,招呼着来宾落座,命仆婢加点烛灯,以及烧热汤温酒侍奉。
曹真正和郭淮等武将说着话,见崔缨侍笔在门边角落,便问曹丕道:“她如何在这里?”
“无妨,都是自己人。”
曹丕挥袍招呼文武毕,利索坐下,急与群臣商讨西征事宜。
… …
“丞相令中郎将留守邺城,情况如何?”门下贼曹卢毓忙问。
“前端战事吃紧,大军七日后便要启程,父亲命张范先生与邴原先生共同留守,为我辅弼;以夏侯渊老将军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署吏;以程昱先生为谋臣,参掌邺城军事。不知喜忧如何。”
“张议郎参丞相军事,乃留侯张良之后,司徒张歆之孙,太尉张延之子,甚为丞相敬重啊!”功曹常林道。
“夏侯将军与程先生,皆身经百战,有他们二人留守,中郎将无忧矣!”郭淮说道。
“是如此,子桓必执子孙礼以待之。”曹丕顿了顿,又说道,“但此番监国,兵权并不全在我手,父亲已令徐宣为左护军,留统诸军。这徐宣,我素与他不相熟,不知此人度量如何,可否会同我齐心?”
常林道:“徐宣,是丞相带出的老将了,早年在广陵郡任职,曾做得许都帅帐门下督,随丞相征伐过袁术。他是个忠贞社稷之臣,以铁面无私著称,中郎将只需做好世子的分内之事,至于军队调动等征伐之事,凡请他来商议,便可无一失。”
曹丕捧颔沉思,不知喜怒。
吴质忽而上前,幽幽地问道:“敢问中郎将,其余公子,丞相作何安排?”
曹丕眼皮跳动,淡淡地答道:“这正是我不解之处。此次西征,非比往常,不仅母亲随同征伐,我三弟、四弟和十五以上兄弟,皆得了父亲许可,能从军同去。平原侯府官吏,尽皆随征……”
“是啊,丞相这次,怎么带那么多公子去长安呢?”
众人皆疑。
唯独吴质笑道:“只怕,除了西征马超,丞相这次,另有深意。”说着又特意观察了曹丕的神色。“那长安、洛阳是何地?汉之二京,西陲重塞,自从钟司隶徙民治理以来,已渐渐富庶太平。此番携亲眷爱子,若能一举平定西凉,只怕丞相……呵呵,有迁都之意。”
“迁都?”众人惊呼。
曹真见曹丕拳心握紧,便出来指着吴质鼻子喝道:“你个舞文弄墨的臭书生,少在这儿危言耸听!迁都这么大的事,哪能说迁就迁?”
“南有孙权、刘备作乱,许都离荆襄不远,迎圣上重返西京,兴许天下局势将为一变!如何迁都不得?”
“甭在这卖弄恁这学识,尽会添堵!”
“……”
曹丕制止道:“好啦好啦,姑且不议此事。不管怎样,父亲西征,必经洛阳、长安,山高路远,跋涉千里,除了平定马超之乱的目的,定然是要安抚关中民心,招揽当地士族之才学之士。我如今留守邺城,诸位且议,当怎样建高城固,以防内生叛党?”
“叛党?”众人都为曹丕这政治敏锐力惊叹了。
曹丕絮絮道来:“诸位不知,此次关中叛乱,响应马超、韩遂者,不在少数啊。数月来,父亲极力压住了这些消息……”
“……”
“今丞相举半国之力,倾兵西狩,若许都那边……”曹丕沉吟,眼光逐渐锐利,环视众人,“有不臣暗谍邺城,联络叛党,扇动幽、冀之袁绍旧部,偷袭魏郡,如之奈何?”
众人议论不休,于是曹丕领携众人行至墙下,在司、并、冀、兖四州军防图前,请教山川攻防事宜。在凉茂、常林等老臣和一众将军跟前,曹丕折腰好学,仔细倾听众人意见,严谨郑重,与西园宴游上的享乐公子判若两人。
崔缨远远隔着,只歪头倚靠在柱边,听屋檐外雨声淅沥,与堂内辩论嘈杂声混作一片。不几时便在汤水雾气边有了困意,回头再望,曹丕仍旧在人群中不知疲倦,执简翻阅,谦逊请教。
心底陡然生出一丝酸意,以及寒意。
在贵游公子与监国世子之间,曹丕这个年纪,已经能做到切换自如。即便是有装的几分心血来潮的热度,但也努力在学。单是跟老臣折腰求教这方面,曹植就远不及他哥。
那家伙这时候,估计正和府中的青年文友,高兴地收拾包袱,做好去汉朝旧都团建的准备了吧?
从一开始,曹植就没打算跟他哥抢这个继承人的位置!从小培养的安逸习性,以忠贞王侯为目的,怎么跟他哥这一帮智囊团相斗?
曹子建啊曹子建,可长点心吧,咱惹不起还躲不起么?
正想着这些,忽听曹真奇怪道:“哎,前几日有回邺的先遣部军,伯仁也在其间。怎么今日不见他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