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夜。
河东郡,浦阪津。
月光下,河水波光莹莹,草虫喓喓。
两匹玄色骏马,轻蹄践涉鹅软石湿地,透过铁制钳具,呼哧着热气。马背上,挺直坐着两名军官,嘴里都衔着枚环。两名军官身后,是四千玄甲精兵,黑压压围近渡口,无不低声提戈,衔枚伏行。
徐晃和朱灵二将,奉曹操之命,星夜赶往浦阪津,此刻方至,后军就已传来消息,说黄河东岸传讯路业已打通,而远在潼关的曹操,传来旗令:白黑。——意为:曹操主力军已正式北渡。
徐晃掀起战袍角书写的暗语,找到对应旗令。破解后,对朱灵拈起两根手指。朱灵点头心领神会,即刻挥手招来旗手,改为夜间箭号,往后军传令:阳阴阳。——意为:确认收到,即刻抢渡浦阪津。
于是,曹军如夜间黑雾一般,密密匝匝地推船入河,小心谨慎,陆续渡过这段黄河浅滩。
百里之外。
潼关曹操营寨。
趁着夜色昏沉,曹操已有数万人马,悄悄乘船北渡黄河,抵达了风陵津。曹操亲自率军,和许褚等虎豹骑百余人留在南岸负责断后。
辎重车繁重,牛羊马都留到了最后,粮草上齐渡船后,还须由数十名光膀赤脚的军士充当纤夫,许褚亲自下河,与士卒合力推运粮船,夏侯尚、夏侯称踵步其后。
银白月光照耀下,数十处曳船的场面,格外震撼,军士们臂膊鼓壮,青筋暴起,却无人敢号声嘶吼,只能闷声低吟。即便如此,拉纤声仍如闷雷震抖,连黄河水都不住地颤动。
岸上围观的曹植,此刻正身披环锁铠,手掣宝剑,焦急地逡巡走动,护在曹操临时搭起的三角帐前。
崔缨端水路过,瞧见曹操正踞守在胡床边,危坐不乱,与老友窦辅对弈,谈笑自若。
真奇人主也。
崔缨慨然罢,来到曹植身边,叫住他道:
“喂,你歇停些吧,别晃了,很快我们也要登船过河了。”
曹植见了崔缨,心定不少,接过陶瓮,一饮而尽,浅笑问道:
“阿缨可知,这京兆弘农一带,流行一种民戏,名唤‘秦腔’。”
崔缨笑着,小声嘀咕道:“那可问得太‘专业对口’了,《秦腔》嘛,贾平凹的,还得了茅盾文学奖呢。”
“什么蛙?”
见崔缨不答,曹植在岸边盘腿坐下,继续说道:
“前日杨德祖同我说起,在他们华阴老家,当地还有一种‘皮影灯弄’,叫做‘华阴老腔’,源自河边纤夫号声。逢年过节,村民坐着自家的胡凳,拉着自制的胡弦,用上些许梆子,急促击节,寥寥数人便可演出一场场荡气回肠的戏来,更能再现秦地关中父老,那徜徉在渭河流域的强悍尚武之性情——”
曹植越说越兴奋,甚至唱起戏腔来:
“德祖说啊,这老腔,须得长者手持惊木,击凳作歌,正是——‘一声吼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呔!兀那潼关古战场,长枪大戟、刀光剑影,忽而人欢马叫、气吞山河!却又为何,忽而鸣金收兵、四顾苍茫’!哎呀呀,原是‘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老腔’——”
崔缨笑着打断曹植道:
“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啦——平原侯啊,这都啥时候了,还有闲情逸致唱曲儿呢?我奉劝你啊,真真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曹植急忙拉住她的袖子:“我认真的,我是说,等仗打完了,真得和我,还有德祖一起,去那华阴县里瞧瞧去。那里有魏国古长城,我们一起去看皮影呀。”
“华阴么?”
崔缨想了想,望见渡口里卖力拉纤的夏侯尚、许褚等人,十分辛苦,不禁有些动容,只从曹植手中抽回袖子。
“子建,我想起一名姓谭的女高音,她在太平年代,阖家团圆时,曾唱过一支曲子。很多年了,曲调我忘却了,词儿仍记得,我想,你应该听一听。”
曹植有些迷糊。
崔缨在曹植身侧坐下,望着月光下,如流银般柔软的波光,映照着河岸黑黢黢和憎怖的树影,有些凄凉地吟诵道:
“华阴老腔一声喊,
喊得那巨灵劈华山啊,
喊得那老龙出秦川啊,
喊得那黄河拐了弯啊,
周秦汉几千年噢,
咱脸朝黄土背朝天,
梦里面黄河清见底啊,
通天的大路咱走长安啊——”
曹植敛起笑意,默默在心里识记这曲辞,似乎参悟不少曲义,懂得了崔缨劝他切实关注民生的用心。
“好了,时候不早了,来接渡风陵津的船只来了,关西军的驻营离这里不远,偷渡的事情瞒不了多久。我们快过河吧!”
“好,我去告知我父亲。”
“等一下!”
“怎么了?”
“子建你快看!是‘幺零零幺’!”
崔缨兴奋地跳起,指着对岸风陵渡传来的信号箭。
“什么妖?哪里有妖!?”
曹植按剑警惕,作防御状。
崔缨笑了,推他道:
“不是妖,是阳阴阴阳啦,这是军中最新的的传讯方式,意思是,徐晃将军他们,已经成功抢占西河营地了!”
“当真?”曹植大喜,“我这便告诉父亲去。”
崔缨原本笑着,下了河岸,就要等候曹植等人一起登船,忽而察觉些许不对劲,脊背一凉,回身看时,只听见丛林里,传来古怪的群鬼呜咽声,与黄河水的汩汩声混杂在一起,诡异惊悚。
崔缨再一揉眼,分明看清,远处山丘上,两纵列的骑兵,举起高高的利矛,正从潜伏的树影里,森然冒出,犹如天降鬼兵。
…… ……
蒲阪津这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