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 18 章

李富真的反击来得迅速而精准。她并未在董事会层面继续与李智宇正面冲突,而是利用其在新罗酒店和关联文旅产业的深厚人脉,向与三星电子有合作关系的几家日本关键材料供应商释放了“不确定性”信号,暗示三星内部对当前合作路线存在分歧。这无疑给正在艰难推进的供应链谈判增添了新的变数,使得日方态度更趋强硬。

同时,一则关于“三星继承人疑似与小型娱乐公司练习生交往”的模糊消息,也开始在某个小众但影响力不小的财经八卦论坛悄然流传。消息没有指名道姓,但指向性明确,配图甚至有一张极其模糊的、疑似李智宇座驾出现在**公司附近的照片(显然是之前他跟拍或偶然被拍到的)。

“室长,需要处理掉吗?”尹室长将舆情简报放在李智宇面前,语气平稳地请示。这类消息,通常会在发酵前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李智宇快速浏览了一下简报,目光在那张模糊的配图上停留了半秒,眼神没有任何波动。他放下简报,拿起手边需要签署的文件,语气淡漠:“不必。这种程度的流言,越压制,越显得心虚。关注李富真社长那边与日本供应商的接触动态即可。”

他选择了一种看似放任、实则以静制动的方式。对于流言,冷处理是最佳策略,他相信尹室长有能力控制其传播范围,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害。而真正的战场,在谈判桌和董事会。

他随即投入到一个接一个的视频会议中,与谈判团队重新评估策略,与战略室分析日本供应商的软肋和替代方案,甚至亲自与两位态度摇摆的日方代表进行了短暂而极具压迫感的通话。他的冷静、精准和对全局的掌控力,稳定了内部可能出现的恐慌情绪。

整个过程中,他条理清晰,决策果断,仿佛外界风浪与他无关。只有偶尔在会议间隙,他无意识转动左手无名指上那枚素圈铂金戒指(一种习惯性动作,并无特殊含义)时,眼底深处会掠过一丝极淡的、与公事无关的思绪。

那思绪关于汉江边那双微红的眼睛,关于手背上转瞬即逝的微凉触感。

傍晚,他意外地没有加班,而是让司机开车去了湖岩美术馆。没有通知任何人,他独自一人漫步在空无一人的当代艺术展厅。最后,他停在了那幅巨大的、色彩混乱而压抑的抽象画前——正是上次他与金旼炡“偶遇”时驻足的那幅。

他静静地站在那里,如同凝固的冰山。展厅顶灯冰冷的光线落在他身上,勾勒出孤独而强大的轮廓。

没有人知道,在这绝对的静默中,他脑海中回响的,是女孩那句带着鼻音的“我有点害怕”,以及他自己那句克制的“不用怕”。

这种将外部压力与内心私密情感严格区隔、并行的能力,是他多年来在家族倾轧中练就的本能。公事上,他是无懈可击的猎人,冷静地布网、等待、反击。私底下,那条“平行线”是他唯一允许存在的、用以调节内心气压的安全阀。

他抬起手,指尖轻轻拂过面前冰冷光滑的画框玻璃,动作轻柔得如同那天触碰她的手背。

“室长。”尹室长无声地出现,低声汇报,“日本三菱材料那边的副社长,刚刚通过中间人递话,希望能安排一次非正式会面。”

李智宇收回手,眼神瞬间恢复锐利,仿佛刚才那一瞬间的柔和从未存在过。“时间,地点。”他言简意赅。

“明晚,东京,对方安排。”

“准备飞机。”

他转身,步履沉稳地离开美术馆,重新投入属于他的、没有硝烟却步步惊心的战场。

而另一边,在金旼炡的世界里,出道评审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但她努力将那份恐惧压在心里,投入了更疯狂的训练。她记住了他的话——“专注你擅长的,把它做到极致。”

她几乎住在了练习室,反复打磨vocal技巧,更加投入地修改编曲。偶尔,在深夜筋疲力尽时,她会拿出手机,看着锁屏上那枚雪花书签的照片,或者轻轻碰触耳垂上的雪花耳钉。那些冰冷的物件,因为与他相关,而拥有了不可思议的暖意。

她不知道他正面临着怎样的风浪,也不知道那条关于他们的模糊流言。她只是隐隐感觉到,他那天晚上的出现和那句话,是一种无声的承诺和力量。这让她相信,只要她足够努力,足够优秀,或许……就能离那束光更近一点。

两条线,一条在惊涛骇浪中稳坐钓鱼台,将那份初生的情感深埋于冰山之下,化为内在的定力;一条在迷雾中默默前行,凭借着那点雪光的指引,积蓄着属于自己的能量。

李智宇的“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源于他绝对的实力和掌控力,也源于他内心那片因金旼炡而存在的、不为外人所知的宁静海域。而这片海域的存在,让他这艘航行在暴风雨中的巨舰,拥有了更稳定的压舱石。

飞往东京的专机上,李智宇闭目养神。机舱外是翻滚的云海,机舱内一片寂静。他摊开手掌,仿佛还能感受到那晚她手背的微凉。

这感觉,陌生,却让他无比安心。

风浪越大,钓鱼船越需要稳定的锚。而他似乎,已经在不经意间,找到了那个锚点。

东京,丸之内。四季酒店顶层的套房里,李智宇刚刚结束与三菱材料副社长的非正式会面。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过程艰难。对方态度圆滑,既不想彻底得罪三星,又因李富真释放的“不确定性”信号而心存观望,言语间充满试探和日式商界特有的暧昧。

李智宇并未显露出丝毫急躁。他如同最精密的仪器,精准地剖析对方话语里的虚实,时而施压,时而抛出诱饵,将三星在技术共享和未来订单上的优势与对方潜在的损失冷静摊牌。他没有提高音量,但每一句话都带着千钧之力,逼得那位久经沙场的副社长额头微微见汗。

最终,对方承诺将“慎重考虑”并“尽力推动”,但未给出任何实质性承诺。典型的拖延战术。

送走客人,套房内重归寂静。李智宇走到落地窗前,俯瞰着东京璀璨而冰冷的夜景。远处,东京塔像一柄红色的利剑,刺破沉沉的夜幕。谈判虽未取得突破,但至少稳住了局面,没有让情况进一步恶化。接下来,需要多管齐下,从其他供应商和韩国政府层面同时施压。

他解开领带,感到一阵深沉的疲惫。这种跨国博弈,不仅考验智慧,更消耗心力。他需要片刻的放空。

就在这时,私人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妹妹李元珠发来的信息,一张截图——她不知从哪里看到了那个在小范围流传的、关于他和“练习生”的模糊八卦,配了一连串夸张的震惊和好奇的表情符号。

李智宇皱了皱眉,没有回复。元珠年纪小,好奇心重,但他不想助长这种无谓的讨论。他关掉了与元珠的聊天界面。

然而,鬼使神差地,他点开了那个几乎不用的INS小号(@j.y._zero)。空荡荡的关注列表里,只有那个名为 @winter_nara 的账号。

她的页面依旧简洁。最新动态还是几天前的那张窗台照片——一杯水,一本乐谱。但在那之下,多了一条新的限时动态,发布于一小时前。没有配文,只有一张照片:夜幕下模糊的汉江,对岸的灯火如同揉碎的金箔,江风中似乎能感受到首尔冬夜的寒意。

她也在看夜景。在汉江边。

李智宇的目光在那张照片上停留了许久。东京的繁华与汉江的寂寥,谈判桌上的机锋与她镜头下的静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那一刻,萦绕在他心头的谈判僵局和家族内斗的烦扰,似乎被这张简单的照片悄然驱散了一些。

他忽然升起一个念头。

他走到窗边,调整角度,避开了房间内任何可能暴露位置的细节,对着窗外东京塔的夜景,拍下了一张照片。照片构图冷峻,只有东京塔孤独的红色剪影和其下大片沉沦的黑暗城市。

没有配文,没有地点标记,他直接点击了发布。

这是一个冲动之举,未经任何利弊权衡。像一次无意识的回应,一次跨越海洋的、无声的对话。仿佛在说:看,我也在看着夜景。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高度,但我们在同一片夜空下。

发布之后,他便将手机丢在一旁,走进浴室。温热的水流冲刷着疲惫,也试图冲散那片刻不理性的情绪波动。他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无意义的举动,不代表任何承诺,更不意味着什么。

而在首尔,刚刚结束练习、坐在汉江边长椅上发呆的金旼炡,习惯性地刷新着INS。当她看到那个特殊关注账号突然更新的、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的东京塔照片时,心脏猛地一跳。

东京……他出差了。

那座红色的塔,在夜色中显得如此遥远而冷漠,就像他给外界的感觉。

但他拍下了它,并且……分享了。

这算什么?一次偶然的随手拍?还是一种……跨越距离的、隐秘的联系?

她不敢深想,心底却泛起一圈圈涟漪。她将那张东京塔的照片看了又看,仿佛能从中读出他此刻的心情。是顺利,还是遇到了麻烦?他会不会……也有一点点想起汉江边的她?

这种猜测带着甜涩的滋味,让她在寒冷的江边,感受到了一丝不真实的暖意。她将手机捂在胸口,对着漆黑的江面,轻轻呼出一口白气。

两条平行线,一条在东京的权谋战场上冷静周旋,一条在首尔的汉江边默默努力,却因为一张没有文字的照片,在虚拟的空间里,完成了一次无人知晓的、短暂的交汇。

李智宇擦干头发,重新拿起工作手机,开始处理邮件。东京塔的照片已被他抛在脑后,如同投入深潭的一颗石子,涟漪散去,水面重归平静。但他没有意识到,那颗石子,已经沉入了潭底,成为了他内心景观的一部分。

而金旼炡,则将那张东京塔的照片保存了下来,设置为与雪花书签照片轮流切换的锁屏壁纸。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道姑小王妃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韩娱冬天的故事
连载中阿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