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彻底沉了下去,店内的阴影逐渐蔓延开来。
苏雨晴没有开灯,只是静静地坐着,手机屏幕的光照亮她一半的脸庞,神情复杂难辨。
未来的路似乎清晰可见,又迷雾重重。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活下去,这场戏,她必须演下去。哪怕角色并不光彩。
合同签后的第二天,一种陌生的焦虑感便攫住了苏雨晴。
“临时妈妈”这四个字,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她坐立难安。她可以扮演很多角色——童年时乖巧的女儿、镜头前早熟的演员、甚至是一个勉力维持的店主,但“妈妈”?这个角色离她太遥远了,遥远得近乎抽象。
她的甜品店依旧门可罗雀,但此刻她已无心焦虑生意。送走唯一一位外带了一杯咖啡的顾客后,苏雨晴鬼使神差地打开了平板电脑的浏览器。
搜索框里,她犹豫地输入:“六岁女孩喜欢什么?”
弹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漂亮的公主裙、精致的玩偶、最新的儿童智能手表、热门动画的周边……
苏雨晴皱皱眉。那个照片里抱着素描本、眼神安静得像口古井的小女孩,会和“公主裙”“玩偶”联系在一起吗?她想象了一下,感觉有些违和。
删掉,重新输入:“如何与内向的孩子沟通?”
这次的结果更偏向理论,什么“耐心倾听”、“创造安全环境”、“寻找共同兴趣”……道理似乎都对,但落到具体实处,苏雨晴还是一头雾水。共同兴趣?她一个快三十岁的人,和六岁的小女孩能有什么共同兴趣?难道要一起研究怎么做杨枝甘露?
她烦躁地抓了抓头发,感觉自己像是在预习一门完全没有基础、而且马上就要考试的学科,偏偏连教科书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下午,林薇又来了电话,语气兴奋地通知她,节目组已经正式官宣了嘉宾阵容。
“快看微博!你上热搜尾巴了!”
苏雨晴点开微博,果然看到#妈妈是超人嘉宾官宣#的话题挂在热搜榜上。她深吸一口气,点了进去。
排在最前面的,自然是那对奥运冠军母子。照片里,妈妈穿着国家队服,笑容自信飒爽,儿子活泼好动,对着镜头比耶。评论区一片“为国争光的英雄妈妈!”“宝宝好可爱!运动健将二代!”的赞美。
接着是金牌编剧母女。妈妈知性优雅,女儿穿着小洋装,像个精致的小淑女,配文强调“高知家庭的教育方式”。评论区也多是期待和好评。
然后……她看到了自己。
节目组放出的宣传照,用的还是她几年前一张略显过时的艺术照,妆容精致却缺乏特色。旁边的介绍文字写着:“昔日国民童星苏雨晴,首次挑战‘妈妈’角色,将与神秘素人萌娃小小组成临时母女,她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惊喜?苏雨晴自己都想苦笑。是惊吓才对吧。
她滑动屏幕,看向下面的评论。
“苏雨晴?谁啊?过气好久了吧……”
“记得她,小时候演《宝贝回家》那个,现在长这样了?”
“节目组找不到人了吗?请过气艺人当‘妈妈’?能行吗?”
“纯路人,感觉这组合就是来凑数当背景板的……”
“期待翻车现场[吃瓜]”
“只有我好奇那个‘素人萌娃’吗?照片都不放一个?”
嘲讽、质疑、漠然……偶尔有一两条提及她童年角色的怀旧评论,也迅速被淹没。她果然如预料之中,成了那个不被期待、甚至被预设了“失败”的对照组。
林薇的电话又追了过来:“看到没?有讨论度就是好事!黑红也是红!”
苏雨晴没心思跟她争论“黑红”的理论,她盯着那条“期待翻车现场”的评论,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拧了一下。她可以接受自己过气,但连累一个孩子一起被围观“翻车”……
一种模糊的责任感,混着强烈的无措感,在她心里滋生。
她关掉微博,试图驱散那些负面评论带来的影响。目光落在平板上,搜索记录还停留在“如何与内向的孩子沟通”。
她咬咬牙,打开一个知名的视频网站,开始搜索“育儿教程”、“亲子游戏”。
视频里,那些育儿专家说得头头是道,妈妈们和孩子互动得温馨有爱。但苏雨晴看着看着,眉头越皱越紧。那些理论太空泛,那些游戏太需要默契和情感基础。她和那个叫小小的女孩,现在比陌生人都还不如,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做到视频里那样亲密无间?
她甚至开始胡思乱想:小小喜欢吃什么?讨厌什么?睡觉会不会踢被子?生病了该怎么照顾?她会不会……根本就不喜欢自己?
这些问题像一团乱麻,缠得她心烦意乱。
傍晚,她心不在焉地打扫着本就干净的店铺,眼神时不时瞟向窗外。对面咖啡店的霓虹灯亮起,勾勒出繁华都市的轮廓。
她忽然停下动作,想起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明天的见面……她是不是应该给那个孩子准备一份见面礼?
这个念头让她瞬间紧张起来。送什么?
按照搜索建议,送玩偶?送裙子?还是……送点吃的?小孩子都喜欢吃甜的吧?她店里的甜品怎么样?
这个想法让她稍微振奋了一点。至少,这是她擅长领域里的东西。
她快步走向厨房,系上围裙。或许,一份亲手制作的、特别一点的甜点,能稍微缓解一下初次见面的尴尬?也能表达一点点她的……诚意?
她挑选着模具和原料,动作渐渐专注起来。烤箱预热发出轻微的嗡鸣,面粉和糖霜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这个她熟悉的世界暂时给予了她一丝虚幻的掌控感。
然而,内心深处那个无措的声音仍在低语:真的会顺利吗?
窗外的霓虹闪烁,映照着厨房里忙碌却带着些许茫然的身影。苏雨晴试图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准备迎接一个完全未知的挑战。而那份精心准备的甜点,究竟会成为破冰的礼物,还是另一个尴尬的开端,她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决心用甜点作为见面礼后,苏雨晴立刻投入了行动。这是她目前唯一能想到的、也是唯一擅长的方式。
她不打算用店里现成的、为了售卖而统一制作的甜品。那样显得太没诚意。她要专门为那个叫小小的女孩,单独做一份。
做什么好呢?
太甜腻的怕孩子不喜欢,太复杂的又怕显得刻意。她盯着冰箱里的食材,目光扫过饱满的芒果、新鲜的西柚、浓郁的奶油,最后落在了一小筐鲜艳欲滴的草莓上。
草莓。几乎每个孩子都不会拒绝的水果,酸甜可口,颜色也讨喜。
有了主意。
她决定做一款造型可爱的草莓慕斯杯。底层是消化饼干碎和黄油压成的香脆饼底,中间是轻盈的草莓慕斯,顶部用新鲜草莓切片和薄荷叶装饰,再插上一片用白巧克力做成的、画着简单笑脸的装饰牌。
既不会太甜腻,又融合了奶油的绵密和水果的清新,最重要的是——好看。应该能吸引小孩子的目光吧?苏雨晴不确定地想。
洗净双手,她立刻沉浸到了制作过程中。称量、搅拌、打发、冷藏……每一个步骤她都做得一丝不苟,甚至比平时为店铺制作招牌甜品还要用心几分。厨房成了她暂时的避难所,专注于手艺能让她暂时忘记那些关于“育儿知识”、“亲子互动”的烦恼和焦虑。
慕斯需要时间冷藏定型。等待的时间里,她又开始坐立不安。
光是甜点够吗?是不是还应该准备个玩具?或者一件小衣服?
那个搜索页面上“六岁女孩喜欢什么”的答案又开始在她脑子里打转。她甩甩头,试图驱散这些念头。不行,不能再陷入那种无头苍蝇般的焦虑里。就专注把眼前这份甜点做到最好,至少这是她能掌控的。
她甚至开始脑补见面时的场景:她微笑着拿出这份精心准备的草莓慕斯,小女孩的眼睛一下子亮起来,露出羞涩但开心的笑容……破冰,也许就从这份甜点开始?
这个小小的幻想让她紧绷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点,嘴角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微弱的笑意。
时间差不多了。她打开冰箱,取出已经定型好的慕斯杯。粉红色的慕斯质地细腻,顶部的草莓切片红艳诱人,白巧克力笑脸牌憨态可掬。她拿出手机,找了个最好的角度拍了好几张照片——连她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这份甜点卖相极佳。
她找来一个精致的透明手提盒,底部垫上漂亮的拉菲草,小心翼翼地将草莓慕斯杯放进去,系上丝带。完美。
看着这份堪称艺术品的“见面礼”,苏雨晴心里升起一股久违的成就感。也许……她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至少在做甜点这件事上,她还是能“超常发挥”的。
她把包装好的甜点盒放在柜台最显眼的位置,确保明天出门时绝不会忘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