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风雨西楼(二)

儒学有“用中必须行权”之说,庙堂之上,纶音所及,诸公犹能随天子之意俯仰。江湖之远,众口嚣嚣,非议君主之言则层出不穷。兼之李飞、李珪迟迟没有落葬,四川与北京又在暗中推波助澜,关乎乾宁帝得位不正的舆情譬如原上不惧火焚的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就在李飞以亲王礼制葬于少陵原当日,长安鼓楼的四面券洞旁悬起七尺素帛,帛上笔迹各异,皆以正楷大书五枚墨字——“崔杼弑其君”!

典出《春秋》,极言乱臣弑君却难逃史笔。当时李亨驻守榆林,不曾听闻京中再兴大狱,想来差役们撤下素帛,追究始作俑者之后,锣鼓声歇,大戏落幕,台下满座落索,只留下司空见惯的一句“不了了之”。

江颢将李亨的建议一一应下。点头时车厢又发出巨大的噪响,他的心也更着一颤——长安城中道路平整,绝不会坑洼至此。即使出城远郊,他也相信李亨的善意。然而对方今夜实在太过反常,既未“父为子隐” ,也未“子为父隐”,宛若赴火之飞蛾,誓要将一切血肉都焚与人瞧。江颢心底涌起不详的预感,向李亨座处的黑暗里虚望一眼,又扭头看向帘缝,悄悄抿紧了嘴角。

李亨亦不再多语,寒风丝丝缕缕地漏进车厢,渐至将它冻结。

今晚无月,铅云酿雪,在天地间笼下凄迷的灰白。不多久,空中飘起雪花,片片如席,很快铺满远近原野。江颢正自暗叹北国风光果与江南殊异,忽听身后的小儿惊呼,“爹爹,你怎么哭了?”

“哪有,别胡说!”

“可是——”

“那是雪水,不是眼泪,”李亨将一块粉糍塞到李默的口中,哄劝道,“马车还要再跑一会呢,默儿先吃些糕点吧。”

草堂寺位于城西南的圭峰山北麓,后秦高祖姚兴尝迎高僧鸠摩罗什居此译经,因寺堂构筑之初权以草苫覆顶,故名曰“草堂寺”。江颢来时,大雪初停,满地树影,不远处的大雄宝殿泻下长明的烛光,照见四周的无尽凄凉。

李默一只手被包在父亲的手里,另一只手举着风车,聪明地探向风吹来的方向。风车溜溜地转起来,他也跟着“咯咯”直笑。

江颢疑窦丛生,终于忍不住问道,“怊怅庭前柏,西来意若何(注5)?”

“我有一事祈求编修,想请佛祖做个见证。”

“儒者立身以诚,一诺既出,万山无阻,何劳半夜入此宝刹?殿下有话直说便是,如是可为者,江颢定当竭尽全力。”

小沙弥推开殿门。几人高的佛祖端居莲花座上,手结禅定印,垂眸望向苦海众生。

“我想与江编修义结金兰,不知阁下可愿?”

“什么?”江颢呆立当场,见李亨正目光灼灼地看向自己,忙又强笑着解释道,“殿下,你我结拜之事所关甚大,江颢既未上报朝廷,又未通告父母,诚不敢冒然响应。”

“若不考虑国朝、家族、功业之牵系,只思量你我个人,江编修愿与在下结拜吗?”

“殿下,你我都不曾那般活过。”

李亨垂眸,神情迅速委顿下去。李默感知到爹爹的落寞,飞快地跑来抱住江颢的双腿,边摇边撒娇道,“江叔叔,你就答应爹爹嘛!江叔叔……”

“默儿,快放开江叔叔!”李亨一把将李默拉开,看他委屈得眼眶含泪,又软了声线,“默儿乖,先自己去玩一会儿,爹爹和江叔叔要说些事情。”

“好,但爹爹不要再难过了哦!”

“爹爹没有难过啊,”李亨蹲身与他平视,故作轻松道,“默儿还想吃粉糍吗?”

李默并不饿,但还是为哄爹爹拿了一块,举着风车跑开了。

花儿太过娇嫩,尚需一把巨伞,为它抵挡下尘世间的凄风苦雨。江颢望向李亨努力撑起的后背,酸楚的浪潮袭遍全身。他越看清李亨的反常,越明白他的处境艰危,就越感心余力绌——李亨所遇之事定当万分棘手,朝堂无可挽回处,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这个“外人”。可身为邻国使臣,交孚未深,能助力者不过杯水车薪。何况使团中论位高言重有赵侍郎,论武艺超群有马员外,论多谋善断有赵世叔,无论如何都挑不到他的头上。难道是看中自己的家世,想要请托于父亲、内阁乃至于隆武帝?可是事且急迫,鞭长莫及,何况大宣的君相皆非为私情左右之人,事关国家方计,又岂会因一鸿毛动摇泰山?

若不考虑国朝、家族、功业之牵系,只思量个人呢?

李亨将装着粉糍的纸包一层层打开的同时,江颢正回想他方才说的话。江颢大概有些明白,为何李亨独将自己带到草堂寺中——他们本是一类,聪明堆里最愚顽者,诡谲波中最真性人。宛若被匆忙拉上戏台的看客,尚带着一份可笑的赤诚与交浅言深。身段与唱腔勉强可观,然而空有其表,在大方之家眼中依旧不值一哂。

所不同处,江颢头顶的伞还在,躲开的风刀霜剑,何其相似地扎在李亨身上。他的锦袍被浇透成囚服,腔调被拖曳为嘶吼,仓皇无措处不慎占了他人的板眼,行将要被哄下台去。

江颢看向满殿乱跑的李默,心中悬石倏然坠落。深潭水凉,溅起的浪花驱散沉沉迷雾,也将刺骨的寒意从脚底处一直引向他的发顶。

以大宣使臣、翰林编修、首辅之子、当朝驸马之身,可能抵这千金一诺?

李亨的全身抖得厉害。他看见江颢走向供桌,喉咙突然发紧,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桌上有早已备好的万年红宣,李默要去一张,江颢又将第二张细致展平。佛堂里的烛火太亮了,远近物什被照得化作一团,只有那枚沉香色的剪影铺陈下行行金墨,让凝固的画图流动到他的眼前,“殿下,你看这样可好?”

“君子相知/不计利势/同心结契/可托后嗣/长兄/次弟江颢/甲辰年十一月廿七日”

李亨是倒着看完这张兰谱的。他紧握江颢的双手,任惊讶,释怀,感激,歉疚等千般滋味漫过心头。“仰愿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救拔一切众生,净除一切生死苦恼。弟子累业障深,于秽囊将尽时仍未断除私心妄想,便不需垂怜。”李亨看向佛前燃烧的灯烛,火焰恒燃,泪流不尽。

李默一向是很会自娱自乐的,爹爹不在家时,他被拘在房中,一整天都只有自己陪自己斗蛐蛐、翻花绳。可当爹爹回来了,孤独就变得非常难熬。他在殿中边跑边跳,大笑大叫,一门心思想引起李亨的注意——哪怕是几句训斥也行,然而他只看到了悬在爹爹颌下的两颗泪珠,金灿灿地跌落,砸碎了他的铁石心肠。

李默心虚地躲进佛桌的阴影里,一面摆弄着万年红宣,一面偷偷地观察爹爹。爹爹是大顺朝的英雄,骑马打仗,能拉八石重的硬弓,提三十斤的长(河蟹)枪,可如今却捧不稳一张薄薄的红纸。李默见爹爹接过毛笔时手腕忽忽一沉,立刻就想到殿外被大雪压断的枯枝。

他知道爹爹在写自己的名字,最后那笔浸透纸背,溪水一样流到纸张边缘。李默又故意往黑暗深处藏了藏——爹爹签下名字,便是办完了公务,他等着爹爹来寻他回家。

但是爹爹没有来找他。李默的视线被红纸遮住,好久好久,都只能看到爹爹捏得发白的指尖。

可是那样珍贵的纸,为何又要烧掉呢?

李默嗅着纸灰的焦味,看爹爹与江叔叔一同跪在蒲团上,双手合掌,朝头顶的佛像连拜了三次。“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注6)。今者对佛发大誓愿,仰愿普垂证明,普垂拥护,使江颢生生世世不失今日之心,不失今日誓愿,”是江叔叔在说话,“设若违此誓愿,当堕地狱,吞热铁丸,饮洋铜汁,经无量劫……”

李默听不懂,有些不耐烦,便又去叠那张万年红宣。纸鹤并不好叠,他试了几次才勉强折出头尾,正思考翅膀该怎么办时,忽然听见爹爹唤他,“默儿,你在哪儿?”

他又往佛祖脚下藏了藏。

默儿喜欢和爹爹玩闹,喜欢看桌幔掀开,烛光与爹爹的笑容一道照进来。他品不出个中苦涩,只欢喜地朝爹爹的反方向爬去。李亨伸长手臂够他,结果捞了个尘土香灰满怀。

李亨心安理得地红了眼眶。他帮小儿掸去衣上尘污,轻咳两声,嘱咐道,“小花猫,以后要爱惜衣服啊!”

“以后爹爹再给默儿买好看的新衣服嘛!”

李亨没有应下,只是笑。他抹平衣上的最后一道皱褶,牵着李默走到江颢面前,“默儿,过来拜见你的义父。”

李默不疑有它,爹爹让拜,便听话地跪下了,“义父。”

“地上凉,快快起来吧。”江颢赶忙探身去扶,可李默回头望向爹爹,等他点了头,才站起身来。

“默儿,义父和爹爹是一样的,平日你是如何听爹爹话的,以后便如何听义父的话,好吗?”

“爹爹,你是不要默儿了吗!”

“没有,爹爹怎么会不要默儿呢,”李亨将默儿煞白的小脸捧在手心,强颜欢笑道,“爹爹想多一个人喜欢默儿嘛。”

“大人不能骗小孩的!咱们拉钩!”

“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谁变谁就是——”

“谁变谁就是大坏蛋!”父子二人拇指相抵,重又笑闹作一团。江颢在边上看着,心中百感交集。前时刻好的印章在怀中揣得滚烫,那是枚上好的冻石,他想,很方便作为父子定分的贽礼。

他记得石上刻的那句《高唐赋》,“谅无怨于天下”。

注2:引自《通鉴纪事本末·炀帝亡隋》中部分语言及典故:六年春正月,帝以诸蕃酋长毕集洛阳……市人惭不能答。

注3:引自明代汪广洋《画虎》。

注4:引自《礼记·曲礼下》。

注5:引自宋代王安石《重游草堂寺次韵三首》。

注6:引自《周易·系辞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3章 风雨西楼(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我寄长风

狩心游戏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何处问长安
连载中不窥园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