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不要省这点钱,我说什么,你就写什么。”
“好吧,”书生歉然一笑,露出两颊的酒窝,“那我换一张新纸——老妈妈,您能从头再说一遍吗?”
……
待顾客全部散去,夕阳也快落到山后了。江流伸了个懒腰,正欲收拾桌椅回家吃饭,忽见一人站在他的面前。
“易之,”那人唤他,眸中似有星光闪烁。
江流盯视来人,从他的眉眼、面颊一直描到颈肩、指端,又将记忆中长兄的模样拓下,放在一起仔细比较。父亲去世时他还太小,只记得一夜之间家被搬空,白色的帐幔铺满冷清四壁,爹爹静静躺在棺材中,此起彼伏的哀哭将悬磬之室填满。直到很久之后——久到兄长手刃仇雠、高中探花后,他才明白当时是如何的险象环生。在少不知愁的岁月中,是兄长一人撑起了摇摇欲坠的家,不仅要照顾母亲、抚教弟妹,还要抵御远亲近邻的欺辱、完纳赋税、点解南粮。“懂事”、“争气”、“祖上保佑”……四邻且叹且赞,却无人曾身临那段独挽鹿车、投足无所的岁月。曾经与他逗弄玩笑的兄长再也不会回来了,丧父之痛与覆巢之哀令江永茹苦一生,如今不过而立之年,鬓角竟已杂生白发。
他隔着书桌,紧紧抱住了自己唯一的兄长。
“娘亲闻兄将归,日以为念,昼夜神思不属、且笑且泣。兄既归来,可要好好宽慰一二,”兄弟二人走在坑洼的村路中,随着黄芦苦竹绕宅转向,“长嫂持家多年,甚为辛苦,若换作旁人,又怎会尽心侍奉夫母、甘心等兄十年?”
江永点头记下,又问弟弟,“社学公俸是否不够,还需另兼他职?”
“家中良田十亩,商铺数间,财用岂会不足?弟只是爱同人打交道,故而立字摊于东门外。况近年土地兼并愈发剧烈,村中出海谋生之人益多,妇孺老弱留守家中,引颈盼听亲人消息。弟帮他们读信写信,也算一件功德。”
“果真不愿继续考科举了?”
“兄长,”江流凑到江永身前,撇嘴撒娇道,“弟一向愚驽顽劣,如何与兄长相比?得过院试、免除赋税,弟已竭尽全力了!”
江永苦笑摇头,他的弟弟自小聪颖,哪会只有生员之才?说到底,不过是他心性恬淡,不喜官场,又不愿离开家乡。世道鱼烂,为官者机关算尽、朝不保夕,倒真不如平民淡云流水、共享天伦过得如意。罢了,都随他。
“早前听说小妹仓促成婚,背后是否另有隐情?”
“的确如此。咸嘉八年,严国戚在民间采选淑女,似有送入内宫为女争宠之心,到余姚时竟看上果儿。此事一出,阖家大骇,娘亲与长嫂连夜说合,将果儿嫁给了余姚县城的万家二公子。”
“万良还在开酒楼?”
“是啊,万家书香门第,偏万良不喜诗书,只爱食馔。他遍历全国,收集各地食谱,回乡开了同庆楼。虽无功名在身,生活还算富足,坊间名声也算不错,”江流同兄长走过坡上台阶,江府已近在眼前,“念书的时候,这小子连我都考不过,来家中提亲数次,都因母亲担心他不务正业而被拒绝。而后竟能得偿所愿,完全是天降鸿运。”
“人世沉浮,功名常作尘土。小妹一生幸福顺遂是最重要的。”
“也是。”
“大爷二爷回来了!大爷二爷回来了!”守在门前的江平看到兄弟二人,叫嚷着往府里跑去。
江永的脚步在门槛前停驻。他感到怯懦,不知自己要如何面对暌违十余年的家人和新的成员,然而前方传来的母亲的声音已不容他再想太多,江永忙跨进院中,飞奔到母亲面前跪下,一声“娘亲”唤罢,泪水已顺着面颊滂沱流下。
娘亲脸上的皱纹更深了,目翳遮瞳已令她近乎全盲,原本挺拔的身姿被生活的重坦折弯,一头乌黑的秀发也变得花白。她松开两位儿媳的搀扶,颤颤巍巍地将伏地痛哭的长子抱在怀中,“永哥儿,你可回来了,可回来了……”母子相对哭泣,“这下好了,我死也能瞑目了……”
“娘亲日日礼佛,就连神仙都说您能长命百岁呢,”江流挤进来,笑着插科打诨道,“再说了,兄长一回来您就说要去见爹爹,这不是要把兄长扫地出门嘛?”
母亲气恼地拍打江流的肩膀,江流故意不躲,夸张地叫出声来。院中发出阵阵笑声,将沉重的愁绪散去大半。
母亲抚摸着江永的双颊看了又看,待泪水流尽,又催促儿子道,“快,永哥儿,去拜拜你的父亲。”
江永叩首应下,被闻讯赶来的左邻右舍与远近亲友簇拥着走进正厅,向父亲的遗像献上三炷香,恭敬地一拜三叩。他有太多的话想同父亲说,父亲虽然再不能听见,却是他支撑到现在的力量之源。奈何无数陌生的声音在厅堂内外纷然响起,他只得走到院中,拱手应付那些叫不出名姓的亲朋好友。
“永哥儿,你怎么头发都白了?”一声怪叫盖过旁人的寒暄,径直向江永刺来。他循声望去,见一位五短身材的老女人正在不远处盯着自己看,她的眼白出奇丰富,将黑色的眼珠裹在眼眶中央,两幅薄唇上下开阖,声音尖利刺耳,“你做了大官,挣了大钱,出门都坐八人大轿,还娶了三房姨太太——其中一个还是东瀛人,哪里还有要发愁的事情?”
“我没有。”
“呦,你还能瞒得了我?”那人眼睛一翻,“前些天你往家寄了个好大的箱子,我都看到了,你还想抵赖不成?像你们这样的官我可见多了,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注1)”
“钱”字还未从那人嘴中喷出,江永已甩袖而去。
注1:“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一句及本章最后的场景参考鲁迅《故乡》。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乡音无改(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