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武大会的成功,如同在养正馆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层层扩散。岩田喜久子的名字,连同她所展现的、深得盐田刚三真传又兼具个人特色的合气道造诣,开始在日本武道界悄然传开。前来拜访、请教,甚至希望拜师的人,渐渐多了起来。
岩田并未因此而志得意满,她依旧保持着那份超越年龄的沉静与审慎。对于来访者,她以礼相待,不卑不亢;对于真心求教者,她倾囊相授,毫不藏私;对于那些试探或别有用心者,她也能以圆融而坚定的态度应对,既维护了道场尊严,又不轻易树敌。她的行事风格,隐隐有了几分盐田当年沉稳如山、洞察秋毫的风范。
道场在她的主持下,呈现出一种稳健而充满活力的新气象。弟子数量稳步增加,其中不乏一些资质出众、心性纯良的好苗子。岩田因材施教,将盐田留下的系统性教学法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出了一批能够独当一面的骨干。中村、岛津等人,也早已成为她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各自承担起重要的职责。
然而,岩田内心深处清楚,这一切的根基,依旧系于远在海外的那人身上。与盐田的通信,是她精神世界最重要的支柱。信中的内容,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技艺探讨或情况汇报,更像是两位跨越重洋的知己,在进行着灵魂层面的对话。
盐田的信,越来越多地谈及她在海外推广合气道所面临的深层次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及她对此的思考与调整。
“……近日于欧洲授课,深感其逻辑思辨之强,于‘气’之虚无缥缈,多有质疑。吾尝试以西方哲学中之‘存在’、‘能量’等概念与之类比,辅以具体之身体感知练习,竟收奇效。先师之‘道’,或需以不同语言、不同方式,方能叩开不同心扉……”
“……有弟子问,合气道不争,若遇暴虐不公,何以自处?吾思忖良久,答曰:‘不争’非‘不抗’,乃是超越单纯之力较量,以更高之智慧与慈悲化解冲突,守护应守护者。此或即‘武即爱’在尘世中之践行……”
这些充满探索与智慧的文字,极大地拓展了岩田的视野。她意识到,盐田正在进行的,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将东方古老智慧与现代世界接轨的宏大事业。这让她对盐田的敬佩之情,愈发深沉,同时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日本本土的责任——她需要守住的,不仅是道场这个实体,更是合气道最纯正的精神根源,为盐田在海外的探索,提供一个坚实的“本源”参照。
她的回信,也愈发显得成熟而富有见地。她会就盐田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在日本教授不同背景弟子的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补充。
“刚三师范钧鉴:惠书所言文化融合之困,弟子深有同感。近日道场亦有习西学之青年入门,初时亦对‘气’感困惑。弟子借鉴师范之法,引入‘生物电场’、‘潜意识协调’等彼等熟悉之概念作为桥梁,引导其由‘信’入‘感’,再由‘感’及‘悟’,效果尚可。窃以为,传播之道,或需‘随机应化’,不拘一格……”
“……关于‘不争’与‘守护’之辨,弟子以为,正合我先师‘爱护万有’之根本。‘不争’是心法,是境界;‘守护’是行动,是责任。唯有心具不争之圆融,方能行出真正有力之守护……”
笔墨往来间,两颗心灵隔着浩瀚太平洋,却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紧密相连,互相滋养,共同成长。岩田能感觉到,自己在盐田心中,已然不再是需要庇护的弟子,而是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甚至能给予她启发与支持的“同道”。
这种认知,让她在独自支撑道场的艰辛中,获得了无与伦比的力量与慰藉。
时光继续流淌,转眼又是两年。养正馆在岩田的经营下,声誉日隆,甚至开始有一些外国武术爱好者慕名而来。岩田从容应对,她的合气道修为愈发精深,气息更加凝练浑厚,偶尔流露出的气度,竟让一些年长的来访者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当年盐田刚三的影子。
这年春天,岩田收到了一封格外厚重的信,以及一个包裹。信是盐田寄来的,而包裹的寄件人,却是那个曾来邀请盐田赴美的詹姆斯·怀特先生。
她先拆开了盐田的信。
“岩田:
见信好。
随信寄去一些近期整理之教学纲要与心得,或对道场教学有所裨益。
另,怀特先生处有一包裹,系他受我之托转寄于你,望查收。
海外诸事,渐入轨道,然知天命之年渐近,偶有归思。只是根基初立,尚需稳固。
闻道场在汝主持下,日益兴旺,弟子成才,吾心甚慰。汝之成就,早已超出吾之预期。
春樱又将绽放,不知故园之景,可仍如旧?
刚三手书”
信的内容依旧简洁,但“归思”二字,却像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岩田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师范……起了归意?是因为年岁,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她不敢深想,只觉得心跳骤然失序。
她强压住激动,颤抖着手拆开了那个来自美国的包裹。
里面是一件折叠整齐的衣物。她展开一看,竟是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玄色女子道服!款式与盐田平日所穿并无二致,只是尺寸明显是依照她的身形裁剪的。道服的左胸位置,用银线绣着一个极其精致的、小小的“気”字,旁边还有一行更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罗马音拼写——“Yoshiko”(喜久子)。
岩田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她捧着这件道服,指尖抚过那细腻的布料,那均匀而有力的针脚,还有那个专属的、带着无声宣告意味的绣字与名字。这绝非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普通道服,这分明是……量身定制,蕴含着无比郑重的心意。
为什么?为什么突然寄来这样一件道服?是因为演武大会的成功?是因为她这些年的成长得到了彻底的认可?还是因为……那封提及“归思”的信,与这件道服之间,存在着某种她不敢奢望的关联?
无数的疑问与猜测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让她头晕目眩。她将脸深深埋入那件道服中,布料带着远洋而来的、淡淡的海风与阳光的气息,还有一种……她无比熟悉的、属于盐田的、清冷而沉静的味道。
泪水,毫无预兆地汹涌而出。
这不是悲伤的泪水,而是某种巨大的、几乎承受不住的幸福与悸动所带来的冲击。四年的分离,六年的等待,无数个日夜的思念与坚守,仿佛在这一刻,都找到了意义。
她不知道盐田此举的确切含义,但她能感受到那份跨越重洋、沉甸甸的、独一无二的重视与……或许存在的、与她内心深处同样炽热的情感共鸣。
她抱着那件道服,在寂静的藏书阁内,哭了很久,又笑了很久。
许久之后,她才平静下来,仔细地将道服折叠好,如同对待绝世珍宝。她没有立刻穿上它,而是将其郑重地收了起来。
她知道,现在还不到时候。
但她更知道,一件玄色道服,已然跨越沧海,悄然将两颗始终未曾远离的心,更加紧密地系在了一起。
归思已起,光华可期。
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春风拂面,带着庭院中初绽樱花的淡淡香气。远方天际,浮云流转,似乎正悄然汇聚,预示着某种变化的来临。
她的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力量。无论未来是重逢还是继续等待,她都已做好了准备。
因为她知道,她早已不是孤身一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