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二十五年春,寒意未尽,一封措辞正式、盖有官方印鉴的信函被送到了养正馆。信由日本武道振兴会发出,内容是邀请各流派代表,参加于初夏在东京举办的“战后首届全国武道演武大会”,旨在“重振民族精神,展示传统武艺”。
这封邀请函,在沉寂已久的日本武道界,无疑投下了一颗石子。对岩田喜久子而言,其意义更是非同一般。这不仅是养正馆在盐田刚三离开后,首次正式重返大型公开场合,更是检验她这四年来独自支撑道场、引领修行的成果的时刻。
中村和岛津等人得知消息,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道场终于再次得到认可,忐忑的是,此次演武,养正馆将由岩田代表出战,她虽能力出众,但毕竟年轻,且盐田师范不在,其他流派难免会有所轻视甚至刁难。
“岩田师姐,此次演武,关系道场声誉,您看……”中村语气中带着担忧。
岩田端详着那封邀请函,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她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盐田不在,自己能否担此重任?其他流派会如何看养正馆?这四年的坚守与成长,是否能经得起公开的审视?
压力如同实质,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头。然而,当她抬起头时,眼中已是一片沉静的决然。
“这是一个机会。”她的声音清晰而稳定,“一个向外界宣告,养正馆依旧存在,合气道精神未绝的机会。也是一个……检验我等这四年来,是否辜负了师范期望的机会。”
她看向众人,目光坚定:“回复振兴会,养正馆,应邀参加。”
决定既下,整个道场都动员起来。岩田制定了严格的备战计划,不仅加强了对参赛弟子(包括她自己)的技法打磨,更着重于“气”的凝练与“神”的沉淀。她知道,在这种场合,技法的娴熟只是基础,真正能体现合气道精髓的,是那份圆融无碍、调和自在的“气”与“意”。
她常常独自一人在深夜的道场内,反复练习盐田留下的那些高阶技法,尤其是那些蕴含了“气之感通”与“天地调和”理念的演武套路。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转身,她都试图去捕捉、去重现当年盐田施展它们时,那种与宇宙共鸣的神韵。有时,她会累得几乎虚脱,但脑海中浮现出盐田远在海外孤身奋斗的身影,那份不甘与思念便化作了支撑她继续下去的强大动力。
她也将盐田寄回的西方运动力学知识与传统修炼结合,试图让自己的技法在符合“道”的同时,更具科学的解释性与表现力。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有时甚至会让她陷入自我怀疑,但想到这是盐田所期望的方向,她便又充满了勇气。
备战期间,她也未曾中断与盐田的通信。在信中,她并未提及演武大会的压力与艰辛,只轻描淡写地说了受邀之事,并请教了一些关于演武时如何更好地展现合气道“神髓”的问题。她不想让远方的她再多一份牵挂。
盐田的回信来得比往常稍慢,但内容却格外详尽。她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岩田去思考:
“演武非为争胜,乃为示‘道’。观者所见,非汝之技法,乃汝之精神,汝与宇宙调和之状态。勿思对手,勿虑评判,但守本心,气贯周身,自然圆融流转,光华自现。昔年京都演武,汝已初悟此境,今日当更上层楼。”
信的末尾,她罕见地多加了一句:
“吾虽远在重洋,然心与道场同在。汝之能力,吾深信不疑。放手施为即可。”
“吾虽远在重洋,然心与道场同在。汝之能力,吾深信不疑。”
这短短两句话,如同最温暖的港湾,瞬间抚平了岩田心中所有的不安与波澜。她将信纸贴在胸口,久久不语。够了,有这句话,便足够了。
演武大会的日子终于到来。会场设在东京一处尚算完好的大型体育馆内,人头攒动,各流派旗帜林立,气氛庄重而热烈。多年战乱,使得这样的武道盛会显得尤为珍贵。岩田带领着养正馆弟子,身着素净的道服,步入会场时,吸引了不少目光。有好奇,有探究,也有毫不掩饰的质疑——盐田刚三不在,这个年轻的女子,能代表养正馆吗?
岩田对周遭的视线恍若未觉。她气息沉静,步伐沉稳,目光平视前方,仿佛置身于无人之境。唯有紧握的掌心,微微泄露了她内心的激荡。
演武按流派依次进行。剑道的凌厉,空手道的刚猛,柔道的缠斗……各具特色,引来阵阵喝彩。轮到养正馆时,会场内响起了一些窃窃私语。
岩田深吸一口气,将盐田的教诲与这四年的沉淀尽数凝聚于心。她缓步走上场地中央,向着评委和观众席躬身行礼。当她直起身时,整个人的气息已然变了。不再是那个略显紧张的年轻女子,而像是一泓深潭,表面平静,内里却蕴含着磅礴的能量与无尽的包容。
养正馆的演武,分为两部分。先是集体基本功展示,动作整齐划一,气息沉稳悠长,显示出扎实的根基。随后,便是岩田的单独演武。
她没有选择过于花哨或刚猛的技法,而是演示了一套看似平和、实则蕴含了合气道几乎所有核心原理的“呼吸投”与“入身投”的连贯应用。她的动作舒缓而流畅,如同行云流水,不见丝毫烟火气。手臂的挥舞,脚步的移动,腰身的旋转,无不与深长的呼吸完美契合。
起初,观众们还有些不以为意,觉得过于柔和,缺乏视觉冲击力。但渐渐地,人们被她那奇异的韵律所吸引。她仿佛不是在独自演练,而是在与一个无形的对手共舞,每一次牵引,每一次旋转,都带着一种浑然天成的协调感。她的眼神清明而专注,仿佛映照着整个会场,又仿佛空无一物,只有对“道”本身的虔诚与融入。
当她演示到**处,身形猛然旋转,双手划出一个完美的圆弧,仿佛将周身的气息瞬间凝聚、吞吐——那一刻,明明没有任何接触,离得近的观众却仿佛感觉到一股无形的气流拂面而过,带着温润而磅礴的意蕴!
整个会场,陷入了一片奇异的寂静。
随即,爆发出远比之前更为热烈、更为持久的掌声!许多其他流派的长者纷纷颔首,眼中露出赞赏之色。他们看出的,不仅仅是技法的精湛,更是那种将“气”、“意”、“形”完美融合,臻至“调和”之境的难得修为!
岩田收势,鞠躬。额角有细密的汗珠,但气息依旧平稳。她听到了掌声,看到了那些赞许的目光,但她的心,却异常平静。在刚才那忘我的演武中,她仿佛触摸到了盐田一直引领她追寻的那个境界,也仿佛感受到了,那双远在重洋之外的眼睛,正穿越时空,静静地注视着她,给予她力量。
演武大会结束后,岩田的名字,连同养正馆,再次在日本武道界引起了关注。人们开始认识到,盐田刚三虽远行海外,但她留下的传承,并未断绝,反而在这个年轻的女子身上,焕发出了新的、坚韧而璀璨的光彩。
回到道场,弟子们欢欣鼓舞,中村和岛津更是激动不已。岩田却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吩咐大家不可骄傲,需继续勤修。
夜晚,她独自一人坐在藏书阁,就着油灯,铺开信纸。她要给盐田写信,告诉她今日演武的经过,告诉她外界的评价,但更重要的是,她想告诉她自己的感悟。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刚三师范钧鉴:今日演武已毕,幸不辱命。会场之内,始知师范昔日所言‘演武非为争胜,乃为示道’之真意。当气息与天地相合,心神与技法交融,外界的喧嚣与评判,便如浮云过眼,再无滞碍。弟子今日,仿佛触摸到了那层境界的边缘……
……大会虽已结束,然弟子深知,此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道场之声誉需更用心维护,合气道之传承需更努力光大。唯有如此,方不负师范远行弘道之苦心,亦不负……吾心之所向。”
她停下笔,望向窗外。月色如水,宁静祥和。
浮云虽散,然明月在天,清辉遍洒。
她知道,自己已经在这条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她不再是那个只能仰望、追逐盐田背影的弟子。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她们的根,延伸着她们的道。
而这份成长,这份足以与之共鸣的成就,或许,正是跨越这重洋阻隔、通向未来重逢的,最坚实的桥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