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桐的本职工作仍在继续。大概半个月之后,他带着几个X大的实习生回学校,回校之前还请他们吃了一顿饭,感谢他们最近的帮忙。
曾经的消防团预科学院现在已经改成X大学。
他在送几个学生回学校之后,顺便在学校里又找到了相关的老师,再次询问当年发生的事。
那位老师很自然地背诵起了每年在安全教育、普法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讲过无数次的先进个人模范事例。故事背的很流畅,动作一看也是经过了不少的训练。
他看着那块已经在风中变得有些斑驳的展板拍下了照片。
那块红底的展板上有着一幅证件照,是那个年代大家刚进学院时统一照的,很年轻,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上面用黑色的字印满了林仁信的事迹,他的为人。
上面说他是一个活泼有趣的人,朋友很多,还曾经当过学生会的干部,老师们也很喜欢他,可以说没有人不喜欢他,家庭幸福和睦,工作顺利,上司和同事们也和他相处的很好,然后就在最大的一场火灾中,他为了救出人民群众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非常好,王海桐想,他把照片发送给了张远看。乘着之前工作的职务之便,他借阅了那场爆炸案前后五年的档案材料,希望能发现一些有用的线索。
爆炸案究竟和H帮到底有什么关系。
资料有很多,他用了很长很长时间整理,再翻开一一细看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有一篇报道上存在一个不相符的照片和姓名,明明事迹里写的是林仁信,但是上面却写的是林信。
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也勉强可以看得出来和先进事迹展板上不是同一人,只是从头发或衣服等细节感觉不一样,他又似乎并不能完全确定。
于是他把这个照片偷偷保存下来并发给发给曾经认识林仁信的人。
其中有两个人说就是一个人吧,剩下的大部分人都说不知道或者看不清,只有一个人说肯定不是。
王海桐本来因为翻阅海量资料已经麻木的大脑,因为这个小小的信息兴奋了起来。
过去一段时间他接受的信息都是一箩筐的塞入、整理,大脑早已疲惫不堪,这个消息让他来了兴趣,他好奇起来,为什么上面的照片弄错了。
随后他在后面的期刊中就看到了“勘误”的字样,怎么还是无用的线索啊。
他们的照片就是当年拍的证件照,直到他们毕业十几年之后,才又拍了新的工作证件照。这个人也有同样的证件照,如果不是造假的话,那么他也一定曾经是消防团学院的一员。
但是在与林仁信同级或不同级的几位五届退役消防团成员里却没有人认识他,有可能他是其他届的人,也有可能是他后面并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又或者变化太大,大家想不起来年轻时候的样子,总之,王海桐觉得还是会有办法能查出这张照片的出处。
他觉得查照片这件事比他本身要做的事有趣多了,即便有了结果,可能在他人更期待的结论里只占小小的一句话,并不对最后的结论造成什么巨大的影响,只是王海桐觉得,这件事是他在所做的所有这些事中最想做的一件了。
因为已经过去将近三十多年,并且过去的种种资料只有纸质版,预科学校将近百年的历史,逐个查阅将是一件巨大的工程,他想了想就觉得头疼,只能暂时作罢。
根据之前陈老师以及王阿姨的叙述,王海桐发现当年发生火灾的地方,恰好在H帮的势力盘踞范围,那些再爆炸案里出现社会不良青年或许与H帮有交集。
陈老师曾经从他的线人那里得知,H帮的一个有关人士堂妹的丈夫,正好在这个公司工作,所以说H帮和这个公司很有可能有什么关联。
但是因为那个线人的精神状态一直都不太好,所以很难将他的话用作证据收录。
虽然这些话是在附近居住的邻居们的耳畔也都有所闻,但是这种捕风捉影的事,只要一被问到细节,大家全都噤了声。那人的家人极力否认有这样一个堂妹和堂妹夫的存在。
就算那个姓马的堂妹夫在那个公司,也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他并不是什么公司的决策层,就是普通的外围人士,简单来说和小喽啰没有什么两样。
他在这个公司做这些工作,在其他的公司依然做同样的那些工作。
他在公司做的工作无非就是带领一群社会不良青年对特定群体进行恐吓和威胁。据说那个人还曾经因为在非法讨债公司工作,被当事人上报法院,最后被抓进去蹲了两年。
而现如今,那个H帮的有关人士,他早已移民国外,他的堂妹和堂妹夫也不知道都去了哪里,如果中间真的有什么关键信息,也是在当年就失去了最佳的追查时机。
当时的事件已经被认定为是反社会人士的自毁式报复社会之举。那些有关的人早就因为寻衅滋事等一系列罪名被绳之以法,到现在或许已经被释放了。
似乎也只有很少的人能把那个堂妹的样子说得有鼻子有眼,更多的人没有见过那个传说中的堂妹。
这位堂妹,据说是从小父母就没有给上过户口。原先她父母是打算把她一生下来就送人,但是明明说好的那一家不知道为什么又反悔,不愿意接受她。
之后她的父母也不愿意给她上户口,她就一直是生活在这里的黑户,或许有可能结婚是她的唯一能上户口的机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