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询

“此事确实诡异得紧,听闻之前官府还曾请过一位道长前去赵家废宅里做法驱邪,结果反而被吓了回来?”

摊主有些无可奈何地说:“是啊,当时请的是观涛山上座昌隆观里的沈仙师。听说那位沈仙师前往赵家废宅看过一眼之后,立即说那里的鬼魂怨气过重,以自己的道行根本镇压不了,让太守另请高明,说完就打道回府了。如此一来,官衙对这事也就束手无策了。”

听了此话,狐七的另一个推断也得到了验证——那个被“吓回来”的“仙师”果然正是来自于那座昌隆观。如此一来,狐七要打探的第三件事也就可以问出口了。

“晚生之前听闻,那座昌隆观好像在不久前翻修过,城中最富的周家还为此捐了不少钱……晚生十分好奇,不知那周家是如何起家的?最初又是做何生意?”

摊主听了这话之后,似乎猜到了什么:“公子该不会是怀疑周家是因为找到了赵家的财宝才发达的吧?那公子可是真猜错了。虽然周家确实是十多年之前才兴起的商贾世家,可是暂且不提是否真有财宝这回事,单单是那周家家主周望卓靠着自己的本事一点一点打拼出这番家业的过程也是城里的老人们几乎都清楚的。”

接着,摊主慢悠悠地给狐七讲起了当年的过往:“想当年那场大祸之后,大街上总能看到成群结队的孩子要饭,那周望卓就是其中一个。某天周望卓在城隍庙附近要饭的时候,碰巧遇上了独自跑出来游玩的太守小公子秦清兰。要说起来,这个秦小公子也真算是周望卓命中的贵人,当时他瞧见那周望卓与自己同岁,可处境却比自己凄惨了不止十成,于是同情心大起,当即便将身上带着的十两银子全都施舍给了他。那个时候,十两银子可真不算是一笔小钱了,而那周望卓又天生是个做买卖的好料子,他竟然没有把那些银两全部乱花了,而是用那些银两当做本钱,去码头买下了一些布绢。那个时候正赶上咱们大炽与蛮子重开边市,很多蛮人都跑来城中采买布绢,于是,那周望卓就靠着自己精明的手段用那些布绢从蛮人手里一下挣回了十五两银子!那可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啊,你说厉不厉害?”

一边吃着酥饼一边听故事的狐七此刻十分捧场地点了点头。

摊主继续讲到:“然后,那周望卓便在码头上做起了布绢买卖,而且还把生意越做越大,一开始只是个小摊子,后来又开起了铺子,再后来立起了字号……短短十余年的时间,他就成了这天澜城里的布绢大王,手中掌握着十余间大铺子。因为他做买卖最讲究信誉,布绢的质量又一直都有保障,所以久而久之,好多蛮子的商队都只从周家的铺子里采买布绢,他也因此成了城里的第一富商了。而且那周望卓也算是有点当年赵家的遗风,因为他自己小的时候就当过乞丐,所以也特别能理解穷人的难处,时常给那些无依无靠的老弱病残们送些钱粮,也算是一个心善之人啊。”

狐七夹起一片鱼片放进嘴里,然后佩服地说道:“原来这般传奇人物,可惜未能有幸一见。想必那周老板应是个丰姿俊伟之人吧?”

“嗐,公子这次算是猜对了。那个周望卓的确是个高个子,而且身子骨也壮实。你想啊,小时候在街上摸爬滚打过的人,那体格能不好么?体格不好的孩子在那种世道里根本就活不下来……”

这顿饭吃得很值,各种意义上的。

临走前,摊主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然后恳切地对狐七说道:“对了,公子能否帮我个忙?”

狐七彬彬有礼地回答道:“老伯请讲。”

“我这摊子已经开了许久了,在这条街上也算是有些名气,只可惜一直没有个自己的字号。你看,这笔墨我都已经买好了,但是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人来给我这个摊子题字。公子既然是读书人,想必也是会写字的,所以想请公子给我这铺子写个招牌。”

“这当然可以,只是晚生没有什么名望,题的字恐怕也难入他人之眼,只希望老伯不要嫌弃。”

“公子这话可说得忒谦虚了,我瞧公子身上的气度就知您绝非凡品,能得公子的笔墨是我的福气才对。”

既然摊主如此说了,狐七也不再推脱,索性拿起了摊主递来的笔。算起来,他已经有段岁月没题过字了——上次题字还是在两百多年前,仅凭一时兴起而在人间入了仕的他作为礼官大夫给炽孝帝的昌乐宫题了牌匾。

“不知老伯想要给自己的摊子起个什么字号?”

“嗐,我就是个俗人,想不出什么风雅的名号……公子觉得‘老刘羮炙店’怎么样?”

的确不怎么风雅。

“依晚生看,就叫‘留鲜斋’如何?”

总之随便起一个都比“老刘羮炙店”好听吧?

“这个不错,正好和我的姓氏相配,就这个吧!”

摊主称赞道。

就这样,狐七执笔在纸上写下了“留鲜斋”三个大字,笔势潇洒,一气呵成。

写完之后,狐七便告别摊主动身离开了。那时的他并没有料到:这一块牌匾挂着的时间,竟会比昌乐宫那块还要长久……

历史:

“……三载,羌戎犯。时县中青壮一百一十二人,皆去家从军……”

“……是月,卫广为戎所败,昔从军者七十又五皆战死,余人俘于敌营……”

“……戎将攻乐城,郭孝帅军拒之。戎乃遣俘者李二入城劝降。李二佯从,及至,谓孝曰:吾等百余皆自皋县从军,数战多没,现仅余三十七人陷于蛮营,已不知家今安在……及至日落,吾等潜谋于营中纵火,公可乘乱击之!孝止曰:如此,卿等亦死。李二不从,乃归……日落之时,营火起,戎大惊。孝领兵三万乘之,大破,斩敌万余……”

“……虏李二等皆被害。”

“……乱定,县人乃寻没者衣冠,葬于东山,谓之百人衣冠冢。”

——《临皋县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太过分了二师兄

你的大师兄

过天门

她被赶出侯府后

万古第一废材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狐妖传
连载中青阳龙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