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嘉水·初霁

裴倦生发现,自己很难完全集中精神。赫胥黎的论述固然精彩,但他的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窗外的流水,或者,飘向那个安静抄写的少女。她的存在,本身就像这书楼的一部分,沉静,古老,带着一种与时代脱节的美。他来自一个急切地想要打破一切旧物的世界,而这里,却似乎在固执地守护着某种即将逝去的东西。

坐了一个多时辰,他感到些许倦意,便合上书,轻轻放回原处。

“沈小姐,我先告辞了。”他走到门口,对依旧在抄写的沈阙音说道。

沈阙音闻声抬起头,目光从他略显疲惫的脸上扫过,轻轻点了点头:“裴少爷慢走。”

没有多余的客套,甚至没有一个笑容。他们的交往,就像这江南的天气,淡而潮湿。

回到小院,仆役递上一封信,是北平来的。他拆开一看,是母亲写的。信中大篇幅是叮嘱他保重身体,按时用药,末尾却隐约透露出家中的一些不安宁,父亲似乎因为铁路股权的事情,与当局闹得有些不愉快,让他“安心静养,勿以家事为念”。寥寥数语,却像一块石头投入他本不平静的心湖。

他捏着信纸,站在窗前,望着暮色中更显迷蒙的嘉水镇。这里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而几百里外的北方,却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他仿佛能听见时代巨轮碾过地面的轰鸣,而自己,却被困在这片温柔水乡,像一个无用的旁观者。

一种无力感,混杂着对病体的厌烦,对时局的忧惧,沉沉地压了下来。他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弯下了腰,苍白的脸上泛起不正常的红晕。

雨,又开始下了。绵绵密密,无穷无尽。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雨终于彻底停了。久违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路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河水变得清澈,岸边的柳树绿得发亮。整个嘉水镇像被洗过一般,焕发着清新的活力。

裴倦生感觉身体也轻快了些许。喝过药后,他信步走出小院,沿着河岸慢慢行走。阳光照在身上,带来久违的暖意。镇上的居民也纷纷出来活动,码头上船只往来,妇人们在河边浣衣洗菜,孩童追逐嬉戏,充满了鲜活的生活气息。这与他平日感受到的那个寂静的古镇颇为不同。

他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又来到了“有斐书楼”附近。远远地,他看见书楼的门大开着,沈阙音正和一个伙计模样的人,从楼里搬出一些书籍,小心翼翼地摊开在庭院中特意放置的竹架和干净的布帛上晾晒。阳光洒在那些泛黄的书页上,仿佛给古老的文字注入了新的生命。

沈阙音今天穿了一件淡蓝色的旗袍,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丽。她动作轻柔而专注,将书页一一展开,避免阳光直射太久损伤纸张。她的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裴倦生驻足看了一会儿,才慢慢走近。

沈阙音察觉到有人,抬起头,见是他,脸上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讶异,或许是因为阳光太好,或许是看他气色比初见时好了一些。她微微颔首:“裴少爷。”

“沈小姐这是在晒书?”裴倦生问道。

“嗯。”沈阙音手下未停,“前些日子潮气重,怕书生了蠹虫,趁今日天光好,拿出来晒晒。”她的声音在阳光下,似乎也少了几分平日的清冷,多了一丝温润。

裴倦生看着竹架上那些历经岁月的典籍,心中微微一动。他想起了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里那些热火朝天的讨论,想起了同学们传阅的新潮刊物,那些尖锐的、渴望打破一切的文字。而这里,人们却在用最传统的方式,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这些故纸堆。这种对比,让他感到一种奇异的时间错位感。

“这些书……都很珍贵吧?”他问。

“有些是。”沈阙音拿起一本边角有些破损的册子,轻轻抚平卷起的书页,“大多是祖父和曾祖他们一辈辈收集、抄录下来的。有些版本,外面恐怕已经找不到了。”她的语气里,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珍视。

裴倦生沉默了片刻。他看到旁边放着一摞似乎等待上架的新书,其中有一本蓝色封皮的,格外醒目,是《海国图志》。他有些惊讶,没想到在这看似保守的书楼里,也能看到这类“开眼看世界”的著作。

“这本书……”他指了指《海国图志》。

沈阙音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解释道:“那是祖父一位故友前些年寄放的,说虽然旧了些,但里面的图志还有些意思。”她顿了顿,看向裴倦生,“裴少爷对这类书感兴趣?”

“略有涉猎。”裴倦生答道。他看着眼前这个沉静如水的少女,忽然很想听听她的看法,“沈小姐觉得,书里说的海外诸国,是确有其事,还是荒诞不经?”

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出乎沈阙音的意料。她停下手中的动作,认真地想了想,才缓缓说道:“祖父常说,书中之言,不可尽信,亦不可不信。《山海经》亦多志怪,未必全为虚妄。这《海国图志》虽传闻奇异,但既有图有文,想必亦有所本。世界之大,非嘉水一隅所能囊括。”

她的回答,不偏不倚,带着读书人的审慎,却又透着一股不受拘束的、对未知世界的朴素好奇。这让裴倦生对她有些刮目相看。他原以为,守着这满楼故纸,她的思想也会如同这些古籍一般,布满尘埃。

阳光暖暖地照着,庭院里弥漫着阳光和旧书混合的独特气味。两人之间,第一次有了超越简单客套的对话。虽然依旧简短,却不再是一片沉默。

这时,沈老先生也从楼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卷书,看到裴倦生,笑着招呼:“裴少爷也出来走动了?今日天气甚好,于你身体有益。”

“沈老先生。”裴倦生恭敬行礼。

沈老先生看着满院晒着的书,感慨道:“这些书啊,就像老人,经不得潮,也经不得久晒。得细心呵护着。可惜如今,肯静下心来读它们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他的话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裴倦生不知该如何接话。他或许算是一个读书人,但他读的书,和沈老先生珍视的这些书,已然是不同的世界。他只能沉默以对。

又在书楼前站了一会儿,裴倦生便告辞了。阳光很好,他打算再多走一走。

回到小院时,已是晌午。仆役告诉他,林医生从城里捎来了口信,说过几日会来嘉水镇出诊,顺便来看看他。

听到这个消息,裴倦生沉寂的心湖,似乎微微波动了一下。林医生是他与外面那个“真实”世界为数不多的联系之一。他或许能从他那里,听到一些北方的、真实的消息。

他抬头望向北方,天空湛蓝,几缕薄云舒卷。嘉水镇的阳光温暖和煦,但他知道,在那视线无法企及的远方,阴云从未真正散去。他在这看似安宁的水乡,不过是一个暂时的寄居者。而那个与他仅一墙之隔的书楼少女,她的平静,又能守护到几时呢?

初夏的阳光驱散了连日的阴霾,却似乎照不进每个人心底的角落。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座被水流环绕的古镇里,悄无声息地铺陈开来。裴倦生和沈阙音,这两个来自不同世界、本该平行不相交的年轻人,他们的人生轨迹,因为时局的动荡、身体的疾患、以及这座古老的藏书楼,而产生了微妙的交集。未来如同江南莫测的天气,谁又能预料,下一场雨,何时会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六十二年冬

狩心游戏

貂珰

臣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
×
嘉水浮生
连载中猫爪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