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袁秋英姜语琴一行人后,铺子里头的生意竟是渐渐好了起来。
原本还略显空荡的铺子里,很快就挤满了客人,有熟客熟门熟路地找想要的物件,也有新客好奇地打量着货架上的商品,来往客人络绎不绝。
没多大工夫,剩下的几十块竹牌便全给了出去,即便如此,仍不断有人围上来,探着身子问何时能有新的一批上。
陈禾穿梭在客人中间,一会儿帮着找货,一会儿忙着收钱,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直往下淌。他抽空用袖子在脸上胡乱印了印,粗布袖口霎时洇出一片湿润。
日头渐渐西斜,来往人群也慢慢散去,到了收场的时候。
虽说已经入秋半月有余,可暑气半点没减,风刮过来都带着股热气,实在是叫人心焦。
陈禾去了后院,打水擦脸,想到下午时铺子里的火热情形,心里暗自庆幸。
若不是虞秋心思活络,想出在铺子中央和四角墙根都放上冰桶降温的法子来,这闷热难耐的镇上,怕是真待不下去,更别说有这么多客人愿意留下来挑拣东西了。
想到这,陈禾不由得去看铺子的“大功臣”,只是虞秋好像没什么自觉,正就着陈禾打上来的那盆水洗脸,末了还甩甩头,简直跟毛被打湿的糯米一样。
意识到自己正在拿什么跟人比较,陈禾不由得挪开视线,但心底还要添上一句。
确实是有点像呢。
“回家吗?”虞秋甩完了水,拿了陈禾递来的布巾擦脸。他俩为着叶家兄妹的事,已经好一阵没回荷塘村了,也不知家里怎么样了。
上回跟着父兄来送菜的李眠,说自己现在跟他们家狗关系可好,就差跟着他回家了。
虽然对糯米还是很有信心,但虞秋不可避免地想要回小院去。毕竟那里才算是他和陈禾的家。
陈禾也同他差不多一个想法,趁着天还未擦黑,虞秋摸出后门的钥匙,插进锁孔转了两圈,又拉了拉门板确认锁牢了,才转身往铺前走。
到了前铺,虞秋弯腰去搬靠在墙边的铺板。铺板前几日新修整过,边角打磨得光滑,不算轻便,好在结实。
虞秋搬起一块,动作稳当,没让木板碰到旁边的货架。陈禾则转身去拿门后的插销,先把插销杆在门臼里试了试,确认顺畅,才站在门边等。
“今日的竹牌送完了,明天该做些新的。”陈禾一边看着虞秋拼铺板,一边随口说。
虞秋应了声,手里没停,开始将第二块铺板往卡槽里卡,“今晚我上山一趟吧,顺便看看陷阱。”
倒也不用这么着急,不过陈禾知道他的意思,便也没出声反对,“那我跟你一起去,正好也看着糯米,别让它到处跑。”等虞秋把最后一块铺板卡进卡槽,咔嗒一声轻响,他才把插销稳稳插上,推了推确认牢固。
虞秋抬手揉了揉胳膊,方才搬铺板时抬久了,有些发酸。
陈禾看在眼里,递过布巾,“擦把汗吧,忙了一下午。” 虞秋接过来,指尖不小心蹭过陈禾的掌心,两人都顿了顿,又各自移开目光。
都住一起这么久了,怎么还不好意思上了?陈禾捏捏发烫的耳尖,故作镇定,“街上该掌灯了,咱们走快些,还能赶着尾巴做个晚饭。”
今日送来的菜里有批新鲜的秋葵,青菜什么的不好过夜,一般每日没卖完的准是要进两人肚子里的。
一来菜不新鲜容易坏了铺子口碑,二来放在那也是浪费,不如自己吃了。
对于这种黏糊糊的食物虞秋原是敬谢不敏的,但经了末世一遭摧残下来,哪还管什么吃起来口感奇不奇怪,能吃、有的吃就行。
况且还有陈禾手艺加持,上回的炒秋葵清淡鲜爽中还带着自然清甜,蒜香油香,都能下一碗饭了。
“吊的腊肉应该还有半块,今天做腊肉炒秋葵?”
听上去有些黑暗料理,虞秋犹豫着没吭声,但也就几秒,他还是选择相信家里的大厨。
陈禾问完,瞧虞秋的反应也意识到这一点,眼里添了点笑意,“放心,我先把腊肉蒸软些,再切薄片炒,秋葵焯水去去黏液,肯定不难吃。”
路边点起盏盏灯火,走了大半个时辰,陈禾便隐约听得小院门口传来“汪汪”声响,他跟虞秋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加快脚步。
“糯米!我们回来啦!”
白色的尾巴摇成了小旋风,多日未见,糯米竟然还给喂胖了点,圆润的脸蛋都快有双下巴了,也不知道李眠给它开了多少小灶。
不过手感还是不错的。陈禾搓搓狗头,抱着糯米跟它小声说话,“你想不想我呀?嘿嘿,我也想你。”
跟热情的狗子黏糊了一会,陈禾放开它,接过虞秋洗好的紫苏叶和黄瓜,准备做简单的晚餐。
新鲜黄瓜去掉瓜蒂,放在案板上切成薄圆片,陈禾担心炒制时出水过多,往黄瓜片上撒了些许盐,放在一旁静置腌制。
水份分析出后,再用手轻轻挤出黄瓜片中的多余水分备用。
接着把新鲜紫苏叶逐片撕成小块,大蒜去皮切成细末……
这些工作就由虞秋来做,他的刀工还是不错的,陈禾早知道这一点,便将备菜的部分分作两人一起来做,如此也能尽快吃上晚餐。
趁着虞秋还在处理食材,陈禾这边打算先将腊肉下锅。
腊肉是两人冬日里闲来无事熏的,用的上好猪五花,肌理匀称,外壳被熏成炭黑色,透着自然的暗沉油光。
炒腊肉无需放油,它自身就能煎出一层薄薄的油脂来,瘦肉部分也会变得干香,很是下饭。
不过现在已经吃得差不多了,这最后的小半块也就够一顿半顿的,不如吃了等着熏新的。
往灶膛里添几块松柴,看着火苗舔上铁锅,陈禾试着锅热,将切好薄片的腊肉下入,同时举着锅铲慢慢翻炒。
直到油脂渗出,肉片边缘微微卷起。陈禾把煸好的腊肉盛出来,随后将锅离灶清洗。
这时不用洗锅,就着锅里的油脂下蒜末煸炒,再倒入提前焯过水去涩的秋葵段,转大火快速翻炒到秋葵边缘微透、仍带脆感,最后把煸好的腊肉倒回锅里,翻炒均匀即可。
这道菜不用加盐,毕竟腊肉本身就够咸香,有些人口淡,还会在炒制前将腊肉过一道水,降降盐味。
洗净锅后擦干,再开始处理第二道菜。
陈禾重新给灶膛添了些柴,而后往锅中倒入少许冷油。油热后下蒜末爆香,立刻倒入挤干水分的黄瓜片,大火快炒。
这一步动作得快,炒到黄瓜边缘微透却仍带脆感就好,久了会变得软烂。
随后丢进紫苏叶,翻炒几下让香气散开。加盐和少许白糖提鲜,也让滋味更润。最后翻炒均匀,陈禾便取来瓷盘盛菜。
夜风习习,没了阳光直射,小院里相较白日要清爽不少。
除却冬日或是降雨,陈禾更习惯在院子里用饭,既凉快也不至于让屋里染上饭菜的味道。虽说不难闻,可待久了难免产生饥饿的感觉,到时又是一顿夜宵聊以饱腹。
刚炒好的秋葵炒腊肉,筷子夹起时还带着热乎气。
秋葵脆嫩,裹着腊肉煸出的油香,咬开没有半点涩味,只留着本身的清润,还能尝到一丝淡淡的甜;腊肉的肥肉部分油润不腻,瘦肉则干香有嚼头,咸香渗进每一丝肉里,嚼着越吃越香,油香和秋葵的清爽裹在一起,一点不觉得厚重。
紫苏黄瓜片则更突出清爽。
黄瓜咬下去脆生生的,带着刚炒好的热乎劲,没有一点软塌感,水分被锁住得刚好,嚼着满是黄瓜的鲜爽;紫苏的辛香裹在椭圆的瓜片上,刚入口是蒜香混着紫苏的独特香气,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淡淡的清香,鲜润却不寡淡。
用了饭,二人稍微歇了一会就动身上山了。
毕竟越晚林子里活动的动物就越多,趁还未至深夜,还是早些动身为好。
没写满,明天或者后天我看看再写点放上来呀[三花猫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4章 第 44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