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家村众人还在为建设家乡各自摸索时,一个等待已久的机会找上了她们。
前一阵子,县里。
针对新一年农耕农时的会议,张立诚做了主要讲话。
会议末尾,有一个“学习新农村”的活动,张立诚点名了几个村庄。
其中,李家村因自主种植大棚西红柿,有幸被选上。
得知消息的李国富,在村里发布了信息。
经过大众报名,村民集体投票筛选,有几人票数遥遥领先。
这不,一大早,大家就坐着县里派来的大巴车前去参观。
因起得太早,一路上,大家都在抓紧时间补觉,故车内静悄悄地。
直至到了目的地,昏昏沉沉的李国富等人才有了些清醒的实感。
而他们,也被入目的环境所吸引。
火红的欢迎条幅挂在柏油路通铺而成的村庄口。
李国富等人内心稍稍有些雀跃。
平坦宽阔的道路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的行道树笔直挺拔;花圃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小花。
与行道树间错隔开的,是红色漆粉刷过的路灯。
抬头看路灯上头,竟是一块光伏板。
莫非这是个太阳能路灯?
李国富内心泛着嘀咕。
顺着路灯杆子向下看,形状优美的灯泡下点缀着一串中国结。
风吹来,红色的中国结随风飘扬。
微风吹得人心情舒畅。
举目远眺,整整齐齐排列的房屋鳞次栉比。
烟灰色的房梁配上雪白的墙壁,一幢幢小别墅令人眼前一亮。
向远看,屋子的队列愈来愈小;道路上,几位来人的面孔却越来越清晰。
这里的村容村貌拉爆李家村好几条街。
对于接下来的行程,李国富充满了期待。
上侯家,侯言平打开喇叭。
喇叭年头已久,滋啦作响。
侯言平倒是神色如常。
“喂,喂,今日说个事,今日说个事。村里今天……”
后面嘈杂的音色响起,扰乱了侯言平的广播。
侯言平脸上浮现出一丝歉意,他看着眼前帅气沉稳的年轻小伙。
他粗粝的手互相搓了搓,略微有些不好意思。
“实在对不住,我们这个喇叭时间一长,风吹日晒的,就容易出问题。故我们后来基本上不怎么用,有什么事都是吆喝一嗓子,大家就都在小学门口集合。”
殷寒潮听闻,点了点头。
“要不我先带你去村里面看看?”
侯言平打开喇叭又尝试了下。
仍旧有杂音传来,故他放弃了挣扎。
于是他带着上面派下来的新村官,到处溜达溜达,了解一下情况。
“这是我们的小学,嗨!说是小学,你看,早已荒废了。”
侯言平推了下吱呀作响的铁门。
遂即,铁门像年迈的老人一样,发出粗粝的刺耳声。
声音回荡在空旷的院落里,更显得院落寂寥。
殷寒潮抬脚踏进去。
小学的布局还停留在十几年前,操场与升旗台都是土院子。
看向四周,四周是环着操场建起来的教室。
有的教室窗户残缺不全;更有甚者,有的连一扇完整的窗户都没有;有些门也斜垮垮搭在门口,似是年久脱落下来,被人随手搭在一旁。
侯言平见眼前人的脸上没有一丝嫌弃,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走在路上,看殷寒潮对每家每户的门前多有注意,侯言平会意开口。
“这是我们以前养骡子养牛的时候,给牲口们吃草料的槽。现在都开始用农机了,故它们便荒废了。”
“噢噢。”
殷寒潮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这是我们村的磨坊,以前种麦子的时候粉麦子推面用的。现在种麦子的人少了,大家都是买现成的面粉,所以它也就闲置了。”
“……”
“这是一个厂,轮换了好多代老板,做什么的都有,不过目前也荒掉了。”
侯言平带着殷寒潮将上侯家转了一圈。
一路上,殷寒潮也没看见几个人。
侯言平像是看出了殷寒潮的疑惑。
“村里人年轻力壮的都去外面打工了,其余的都是些老弱病残,没什么事他们一般不出来。
殷寒潮听到这句话,莫名有些耳熟。
大概一年前,某人貌似也信誓旦旦说过。
“我们村人口流失严重,我要回去建设家乡。”
殷寒潮挑挑眉,不知现在的江瑶在做什么?
“阿嚏!”
正跟在村长身后参观辣椒大棚的江瑶,猝不及防打了个喷嚏。
“我们的青椒,种植品种不同,辣度不同……”
农户种植青椒、村落周边新建青椒加工厂房、发展青椒周边成品线。
且有部分青椒直接供应某个辣条大厂。
是以,这个村近些年,单单靠着生产青椒,便收入不菲。
更别说出口的一些辣椒酱、泡椒、辣椒干等产品。
没想到现成的活生生的乡村振兴的道路就摆在自己眼前。
李国富觉得这次游览简直是不虚此行。
是以,这几天去哪参观,李国富都带着他随手买的小本本。
偶尔往上面写写画画两句。
以期李家村后续的改造可以借鉴一二。
旁人笑他他也不在意,只有江瑶,时不时过来补充几点。
两三天后。
走马观花狼吞虎咽的一场见识匆匆结了尾。
李国富回家的途中,还有些意犹未尽。
“你说这方法,是谁想出来的呢?”
只不过李国富旁边的人睡得正鼾,没听到村长的喃喃自语。
李国富向后靠了靠,换了个舒服的姿势,畅想着未来。
李家村一定要成为那个样子
沉浸在美好蓝图里的李国富,想不到家被偷了。
上侯家新来的村官一到,就点了三把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