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华后面的日记里再也没有了关于地理学家、探险家或者古生物化石学者的消息。
她成为了一个母亲。
她全心全意地爱护、养育着自己的女儿。
她讲她第一次吐奶,写她第一次说话,画她第一次长出牙、第一次走路……
时渠满月没多久的时候,她爸爸难得回一次家,一家三口头一回躺在一间房里,夜里喂奶,也许是旁边多了一股陌生的气息,年幼的孩子哭个不停,被她爸爸抢过去狠狠摔在地毯上。
那是陈淑华第一次冲上去跟丈夫打架。
后来他们就开始分房睡。
时渠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被舅舅喂了一筷子辣椒水,又是第一次,陈淑华在家里掀了饭碗。
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陈淑华讲她真的体会到身体被激素控制着的感觉,
理智败给了本能。
她原本想去找一份工作,家里虽然不差钱,但她不想每次都伸手讨要,明明是正常的家庭开销,却总被疑心乱花了一分钱。
可是如此多的小事堆在一起,把孩子给谁带她都不放心,她最好寸步不离地守着她。
她觉得除了自己,没有人真正喜欢这个女孩儿。
他们要么对她漠不关心,要么拿她当玩具,要么觉得她不该来到这个世上。
时渠周岁的时候,时清回来了。
陈淑华写时清“那样高挑瘦削的一个女孩子,光是站在那里就惹人心疼了,做父亲的竟然会狠心不让她进家门。”
她把时清带了回去。
她说这个家不值得她回来。
她给她回去的路费,帮她买衣服,请她吃自己做的小蛋糕。
她给时清讲自己的过去,恐吓她如果非要回来,就会和她一样,被嫁给一个陌生的男人,不能再读书,天天关在家里生养孩子。
时清看着时渠,捏她的小脸蛋。
时渠见她哭,扯下自己的奶瓶递给她喊:
“吃!”
陈淑华开心坏了,她说自己的女儿是个有良心的人,这点不随她爸。
她给时清留了自己的电话号码。
她说非常期待这个孩子长大,因为她看起来就很有出息。
毕竟,有几个小孩能一个人跑这么远来找亲生父母,被拒之门外又能一个人跑回去的呢?
她能发现、能找到、还能回得去,就说明她敏锐、聪慧、坚强勇敢而且独立。
她总抱着女儿说:“将来要跟姑姑学习,要和姑姑一样厉害。”
女儿总流着口水回她:“姑姑,吃,蛋糕。”
孩子不能总惦记着吃啊!
陈淑华开始琢磨着给女儿上点学前启蒙课。
她翻了好多书,买了磁带、绘本、积木……
那时候没有网络,可是她已经有了育儿焦虑。
——这孩子怎么不按书上说的长呢?
这种焦虑到了幼儿园稍微缓解了一点:
原来大家的孩子都不照书上说的长。
刚上幼儿园的时渠连着一个星期在幼儿园门口扒着铁门大哭。
陈淑华狠下心凶她,
她说“这个孩子好像软的吃多了,必要时得上点硬的才奏效。”
时渠吓得乖乖去上学,陈淑华自己就坐在对面的咖啡店一直等她放学,然后当第一个接到孩子的妈妈。
这样的情况没有持续太久,时渠很快就找到了上学的乐趣,
陈淑华开始收到她送的小礼物,她评价自己的女儿:
“智力没有问题,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格外突出。”
她将每一件小玩意儿都好好地保存起来,六一儿童节的录制光盘也一直留着。
时渠打开旁边那两个盒子,果然,一盒是光盘,一盒是她送给妈妈的礼物。
小卡片、小红花、水彩画……
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完,后面还有三本。
时渠不必再看了,因为后面她开始记事,发生了什么多多少少都有印象。
上小学之后妈妈在她的学习上抓得很严厉,还严格管控她吃零食和甜品。
小时候总觉得妈妈管得太多,现在看,是陈淑华女士分给她自己的时间太少,
她一个人,就占据了妈妈的整个青年期。
不知道她是怎么做到的,竟然犟过了爷爷和姥姥,再也没生过第二个孩子。
何夕倒是翻开了第二本。
里面掉出来两张写满的格子纸,是时渠小学时写的“我的妈妈”。
陈淑华在旁边痛批:
[你找蛋糕和薯片给你当妈妈吧!早晚有一天满嘴都是坏牙!肚子也坏!坏脑子的小孩!]
“啊啊啊啊——”时渠连忙把纸塞回去,“我的黑历史,估计这一整本都是!姐姐你跳着看吧,我怕你看完要讨厌我了。”
何夕才不会:
“妈妈很爱你,写出来的你怎么都是可爱的。”
可爱吗?
可时渠毕竟不会永远是个可爱的、任人摆布的婴幼儿,她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思想,会脱离妈妈的掌控,会变成讨人烦的、叛逆的青少年。
甚至有一天,她做的事会超出陈淑华的认知。
这一本本的日记,就是时渠离陈淑华越来越远的过程。
何夕姐姐看这些日记会是什么感受?
也许,跟她当年看她的相册时是一样的?
可相册是充满快乐的,何夕的真实生活却不一定。
时渠想起好久之前曾直白地问过她,小时候过得快乐吗?
何夕回答说小朋友的视角和大人的不一样。
关于何夕的成长经历、原生家庭,时渠知之甚少。
她想问也不知道从何开口,生怕随口一问就是冒犯。
她也不希望何夕因为她去回忆不想回忆的东西。
她挪了位置,坐到何夕身边,靠在她肩上:
“姐姐?”
“嗯?”
“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