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精的背上挂着藏青软垫,上面也是奇鸟异兽花纹。
“也罢,你可走得稳点,别摔了我!”
井暄迈开腿坐上去,轻抚它后颈。
精精仰头长鸣一声,发出“精精”的叫声,甩动长尾,飞速追入桃李林深处。
他们一行人一路上极少休息,饿了从附近树上找些果实吃,渴了便扒开草丛舀了溪水喝。
前方树林还是一眼看不到尽头。
井暄抬头,枝叶间透出的光越来越暗,而他们赶路的脚步越来越快,便知道夜晚逐渐靠近。
在赶路的零碎间隙里,井暄从青元口中得知,在月圆之夜前赶海是村里的传统。他们路上意外发现自己,耽搁了些时间,因而现在要快马赶回村里。
“这次实在是不凑巧,”青元说,“月圆之前的赶海与一年一度的祭典竟然撞了,我怕要来不及赶上祭典。所以抱歉,顾不上你的伤口,得拼命赶路,不然误了祭典,父亲必会不高兴。”
他们走出桃李林时,太阳已消失在大山后头。
青元从马车里探出头说:“井暄哥,前面便是村子。还好,千赶万赶,赶上了。”
这弱冠村落在山腰上。
上山路上,脚下的泥土变成干燥的红壤,沿途植被也变得矮小稀疏。坡越来越陡,精精的步伐变得沉重起来。井暄赶紧跳下来,陪它往山腰上走去。
到村口时,天色已晚,朦朦胧胧中,看不清村子的样貌。井暄只知道四处无人,也不见有人迎接。
他们在沉默中徐徐前行。
忽而前方有亮光,视线渐渐明亮起来。
他们来到一片开阔的平地,那里满是半跪着的男女老少,面朝中央。那里专门搭成一个两米高的台子,周围摆满金银器具,点着一圈火把,远远看上去金碧辉煌。
一位须发飘飘的男子迎上来。
“爹爹。”
青元跳下马车,扑进那人的怀中。
那人已入中年,气度不凡,一身乌色长袍,胸前坠挂着口哨。
“元儿,一路可还顺利?”他轻轻爱抚着女儿的发髻。
“您放心,一切都好。女儿来迟了,让您担心了。”
“不迟,祭典仪式正要开始,你们来得刚好。不过——这位少年是谁?”村长看向井暄。
青元赶紧说:“是井暄哥。说来也怪,我们这次去北海赶海,碰巧遇见他昏迷在海边,便把他带了回来。他——似乎失了记忆。”
“什么?这,莫不是十年前——”
“爹爹,您是不是想起了什么?”
村长对着井暄上下打量几番。那不是浮于表面的观察,而是半放空的眼神,似乎勾起了什么回忆。至于究竟是什么回忆,井暄不得而知。
“也是个失了记忆的人来到村里,口中神神叨叨的,说能看见什么光——不过说了些呓语,见没人理睬便离开了。都是些陈年往事,不必当回事。”
“井暄哥他会不会……”
“大概是受了惊吓,一时忘记,慢慢会好的。实在不行,用药下去总能好转。”村长恢复了镇定,“他既然来了我们村,便是我们的客人,一定要以礼相待。正好请他参加祭典,由你陪着很是妥帖。该入座了,想必青鸢已准备好了。”
青鸢是青元的亲姐姐,村长的长女,也是主管祭祀的新神女。井暄路上听青元说过。
井暄随他们入场。
不像其他人半跪在地上,他们坐在右侧草垫之上,离中间的高台也更近。
不知何处走来一高一矮两名女子。
她们一袭红衣,手腕脚踝皆戴有金锁,头顶梳着高发髻,脸上涂有杜鹃红的胭脂与大量金粉。她们步态轻盈,走到高台边。
略矮些的女子两颊下垂,似乎上了年纪,站在后侧。
而年轻貌美的神女则纵身一跃,在众目睽睽之下飞上高台。
“这是怎么做到的?”井暄讶异,更让他讶异的是,周围人竟习以为常,淡然自若。
全场安静下来。只见神女嘴唇飞动起来,嘴里念念有词。
“祭典开始了,这是为了祈求神明而举行的祭典。”坐在旁边的青元忽而转头,对看得入迷的井暄说,“怎么样?我姐姐可美了吧。”
“是的。可我没看懂她在做什么?”
“她在向神祷告呢。一请神,二拜神,再送神。你看好了,姐姐后面还要跳舞呢!等着吧。”
不出一会,神女停止祷告,平静如湖水的眼睛注视正前方,优雅又高傲。
但不知怎的,她突然微微蹙眉,眯起眼睛,似乎看到了什么东西,扰乱了她的心神。一时间她愣在原地,没有继续下去。
身后的老神女轻咳一声。
“鸢儿。”
“是。”青鸢缓过来,轻声应道,她将目光移开,合掌拍了三下。
几名壮丁走进场,扛进来一只肥硕的牡羊,落放在高台前。
几个少年紧跟入场,端来三彩雕龙瓦罐和许多琉璃小杯,跪在台前。
四周忽而琴瑟声起,伴随有鼓声。
曲子优美而又有张力,扣人心弦。
青鸢取走罐子,翩然起舞,水袖在空中上下翻转,宛若蝴蝶。
那三彩罐从她怀里抛出来,顺着她的手臂滚落到指尖。
青鸢一抬手,三彩罐飞至半空,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光,又稳稳地落在她另一只手纤细的指尖。
井暄暗自惊叹,这舞远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渐渐地,琴声急促起来,鼓点也疾风骤雨般呼啸而来。
青鸢的舞动越来越快,动作越来越大。
那瓦罐依然稳稳的在她双手间流转,丝毫没有偏移,在火光里化作一道彩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