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欲暮。
江童出发当天,京城柳絮纷飞,路边草木透出浅绿的光,盈盈而脉脉。
行李箱敞开着躺在地板上,把手下面贴着白乔手写的标签:“洛邑考古队·江童”,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青铜鼎图案。
白乔蹲在旁边,第N次检查她的行李。
“这边这个小盒子里是应急和常用药,这里是相机,零食我放在这边袋子里了,面罩和帽子折在一起……饭盒保温杯在书包里,证件在包的内侧拉链袋里。”他站起身,看了看手机,“车来了。走吧,送你去车站。”
出租车在漫天飞絮中驶向车站。江童望着车窗外随风飘扬的柳枝,想起“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的诗句,心生无限感慨。
进站口的电子屏闪烁着“G671次京城西-洛邑石窟”,广播不断播报着进站提醒。
江童接过行李箱,对白乔说道:“那我走啦!你赶紧回去吧,还得上课呢。”
她挥挥手,拖着行李箱跑向检票口。
白乔站在原地,目送着她,仿佛心也混在行李中随她一起走了。
回别。倩影灭。人潮如墨。
*
江童乘坐的高铁抵达洛邑石窟站时已经是下午了。她拖着行李箱走出出站口,远远看见一个举着“京大考古·江童”牌子的年轻人。
“江同学吧?我是项目组的张子航,执行领队让我来接你。”
对方戴着黑框眼镜,皮肤晒得黝黑,T恤上还沾着点土,一看就是长期在工地的样子。他接过行李箱,转身往地面停车场走去。
“谢谢张哥!”江童快步跟上,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城市。
整个火车站的造型融合了中式建筑的特征,门前广场大而空旷,街边的梧桐树影婆娑,拂过枝丫的微风带着一丝干燥的暖意。
张子航帮她放好行李,拉开一扇沾满泥点的越野车门:“咱们直接去津口。驻地离这儿还有段距离,你先休息会儿。”
车子渐渐驶出城区。窗外的景色逐渐从高楼变成田野,远处起伏的丘陵在暮色中显得格外苍茫。
江童掏出手机,给白乔发了条消息:“到洛邑啦,现在去津口!”
消息刚发出去,手机就震动起来:“注意安全,到驻地报个平安。”
夜色渐深,车子终于驶入一片临时搭建的驻地。
几顶军绿色帐篷围着两栋简易板房,旁边停着几辆挖掘机和运土车。驻地中央生着一堆篝火,几个穿着工装裤的年轻人正围坐着吃晚饭。
“到了!”张子航熄火下车,朝那边喊了一嗓子,“陈哥,人接来了!”
篝火旁站起一个精瘦的身影。
“陈哥”看起来五十岁上下,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身上的冲锋衣沾满了泥土,手中还端着个搪瓷缸子。
“你好,我是这里的执行领队陈依尧。路上还顺利吧?”陈哥走过来,拍了拍她的肩膀,“正好赶上晚饭,先吃点东西,明天再带你熟悉工地。”
“陈哥好。”江童乖巧点头,跟着他们走向篝火。驻地的灯光不算亮,但足够看清每个人的脸——有年轻的硕士生,也有经验丰富的技工,甚至还有两位当地雇来的村民,正操着豫州话聊天。
“大家好,我叫江童,很高兴认识大家。”
“来,尝尝我们这儿的‘考古特色餐’!”一个扎着马尾的女生递给她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烩条,“我叫唐悦,负责陶器修复的。话说,你好漂亮啊!我最喜欢漂亮妹妹了。”
江童嘿嘿一笑,“我也喜欢像你这样可爱的小姐姐!”然后接过烩条,刚吃了一口,就听见陈哥对众人说:
“明天开始,江童加入我们,主要负责出土文字材料的初步整理。”
“文字材料?”江童眼睛一亮,“是简牍还是铭文?”
陈哥笑了笑:“都有。前两天刚清理出一批疑似漕运账目的木牍,还有几件带铭文的青铜器残件和陶俑——正适合你。”
“太好了!”江童激动到脸蛋绯红,盘算着要不要告诉白乔,顺便再报个平安,却发现这里信号极差,消息根本发不出去。
“别试了,驻地这边就门口那棵树下偶尔有信号。”唐悦耸耸肩,“我们都管它叫‘许愿树’,得举着手机站十分钟才能发出一条消息。”
江童哭笑不得,只好把手机塞回口袋。
夜风掠过田野,篝火噼啪作响,她抬头望向天空——星汉灿烂,夜幕低垂,仿佛伸手便可摘星云。
“未来的三个月,请多多关照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