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还没散。
檐下的风把薄纱吹得轻轻摆动。
小厨房里点着一盏小油灯,火苗稳。
案上摆着梨、冰糖、薄荷芽,旁边是一只细口砂锅。
叶绾绾把雪梨剖成四瓣,去芯,刀锋落在果肉里,汁水亮了一线。
她把梨放进砂锅,添水,丢两粒冰糖,再掐一片新摘的薄荷叶。
锅盖一合,薄薄的热汽从边缝里吐出来,甜香慢慢起。
研钵里有昨夜研过的白胡椒末。
香气很轻,像不肯醒的猫。
她抬袖拢了拢头发,目光落在另一口空铁锅上。
今天原本要试“胡椒牛骨汤”。
汤里该有厚重的骨香,再压一寸胡椒的热。
她伸手去摸门边的食材筐。
竹绳松散,只躺着几根寂寞的葱白。
牛骨不见。
胡椒罐空了底。
姜也没来。
她顿了一下,把空罐颠倒过来。
“咚”的一声,只有两粒可怜的胡椒从罐底滚出来,在案上打了个转。
小荷端着晨水进来,脚步急,看到空筐,脸色一变:“娘娘?”
叶绾绾把两粒胡椒捻到掌心,轻轻放回罐口。
“膳房。”她只说了两个字。
小荷应声,转身就跑。
门口的风把她的裙摆扬起一角,露出绣在里层的细碎小花。
叶绾绾看了眼砂锅,掀开盖子,热气扑脸。
梨香顺着喉咙下去,心口一软。
她把火调小。
抽屉一拉,取出竹制小夹子,把今天要用的簿子夹在案边。
手指在书脊上摩挲了一下。
她拿起炭笔,把“胡椒牛骨汤”四个字轻轻划掉,又在下方写:“备选:菌菇清汤(胡椒少许)/腌物两样。”
门口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小荷回来了,呼吸还带着寒气。
她没先说话,先把手中的小布袋放下,袋口空空。
“尚宫说,牛骨与胡椒都拨去贵妃宫里熬补汤了。”小荷声音发紧,“还说——今儿我们的分额不够,要我们自个儿……省着点用。”
“她甩了三下钥匙。”小荷补了一句,牙咬得紧,“还笑。”
那串钥匙叮当三声,在脑海里摇晃着,像故意的。
叶绾绾把汤勺拿起来,勺柄轻轻叩在锅沿上。
“当。”
很轻。
又“当”了一下。
她不看小荷,只盯着勺面的光。
“绿绣呢?”
“在外头晒香草,我去唤她。”
“唤。”
小荷应声,转身去。
叶绾绾把勺放下,拉开最下层的柜门。
干货整整齐齐躺在一排排陶罐里。
外壁贴着她亲手写的签:
“干香菇。”
“豆豉。”
“牛至。”
“迷迭香。”
“盐。”
“腌黄瓜(异香)。”
她把“腌黄瓜(异香)”的罐子抱出来。
封泥完好,绳结紧。
一刀轻挑,酸香立起,伴着她从异国香草里折回来的那丝清亮气息。
她用竹筷夹了一片,放入小盘,尝了一口。
脆。
酸里有甜,甜里压着一点点胡椒的影子。
“娘娘。”绿绣进来,袖口还沾着露水,“您寻我?”
叶绾绾把小盘推过去:“尝。”
绿绣怔了一下,夹起一片,眼睛一亮:“这腌味好。”
“去园里看看。”叶绾绾抬眼,“番茄成熟的摘一斤,牛至捋一把,薄荷不要太老叶,青椒有就摘,香菇看有无新发的菌盖。记得带篮,别压坏。”
绿绣点头,转身前又问:“姜?”
“没有就算。”她笑了一下,“蘑菇给我鲜味,胡椒剩一点,我撑着。”
小荷又进来,手里攥着一条小小的薄券。
“娘娘,送菜的账簿上写着我们领了葱姜。”她的声音压得低,“可筐里没有。”
她把小券放在案上。
纸很薄,角上有一枚红印。
印的色泽偏暗,像掺着水。
券底的页脚,沾着一粒黑墨点。
叶绾绾拿起来,放到灯前照。
墨点不在角。
是在页脚的缝里。
她想到钱尚宫那一串钥匙。
想到她每回在签字的时候,手指总喜欢在页脚轻轻按一下。
那一点墨,像一个人不小心留下的呼吸。
她把券收在簿子夹页里。
“今日不去问。”她说。
小荷愣住:“娘娘?”
“今日先煮汤。”她弯唇,笑意薄,“我不和她们争,但我也不吃没滋味的饭。”
门外传来篮子的轻撞声。
绿绣气喘吁吁地回来,篮里红绿相杂,颜色鲜得发亮。
番茄圆,牛至叶边卷着细细的锯齿,薄荷一层层铺着新芽,青椒躺在最下层,香菇帽子光润。
叶绾绾接过,摸了摸青椒的腰:“这一弯刚好。”
她把干香菇泡进温水,待它慢慢舒展。
又从最里层抽屉里捞出一小撮胡椒末,珍惜得像捏着金子。
锅洗净。
水开,干香菇水淋回锅里,蘑菇本体切薄片。
青椒切细丝,略炒一下,把辛香逼出来。
她不放姜,怕它盖味。
只在最后一刻,把胡椒末高高扬起,像下一场白色的雨。
“牛至后放。”她提醒小荷,“它脾气大,早了就把汤里的清气拿走。”
小荷连连记。
另一边,梨汤沸成一圈细密的泡。
她掀盖,用勺舀了一口尝。
甜度刚刚好。
薄荷的凉在舌根停了一秒钟,又慢慢散开。
“婉容喜欢这个度。”她喃喃。
采薇送来一方新洗的白布。
叶绾绾把白布铺在小案,拣了一些颜色最好的番茄,剖半,加盐,牛至叶轻轻揉碎,撒上,淋上几滴油。
“这道冷的。”她说。
“娘娘,要不要再备一盘小酱菜?”绿绣看着那罐“腌黄瓜(异香)”,眼睛亮,“再配一碟白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