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二十一章:爸爸的唢呐

傅滢滢住院的那几天,李悦每天下班都会去医院探望,看着女孩从眼神空洞到能主动说起班里的事,看着她父母从手足无措到学会轻声询问“今天想不想吃点什么”,悬着的心才渐渐放下。但傅滢滢站在天台边缘的那一幕,像一根尖锐的刺,深深扎在她心里——那次危机让她彻底明白,教育绝不是试卷上的分数加减法,而是对每个鲜活灵魂的守护与滋养。要让孩子们真正接纳自己、认同自己,就必须为他们搭建一个更包容的成长环境,让他们看到多元的价值存在。这个念头,与她筹备了半个多月的“家长资源库”计划,终于在某个深夜的备课笔记上重合。

第一节:档案里的宝藏

周三晚上的办公室格外安静,只有李悦桌上的台灯亮着暖黄的光。她从储物柜里翻出那叠学生档案,厚厚的纸页边缘已经有些卷翘。以往翻看时,她总会重点标注“学习成绩波动”“家庭特殊情况”等条目,而这次,她的笔尖划过“父母职业”那栏时,特意放慢了速度,像个发掘宝藏的探险家,试图从冰冷的文字里,找到能为孩子们打开新世界的钥匙。

“张昊爸爸,银行财务经理。”李悦在旁边的便利贴上写下:“可开展‘小小理财师’讲座,教孩子们管理零花钱。”“王磊奶奶,退休手工艺人。”她笑着画了个小中国结:“邀请教授编织或旧物改造,培养动手能力。”“林晓雪妈妈,出版社编辑。”备注:“可分享绘本创作故事,契合晓雪的绘画特长。”……一张张便利贴贴满了档案袋,原本单调的信息,渐渐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课程雏形。

当翻到蒋宇豪的档案时,李悦的笔尖突然停住了。“父亲:蒋明,市大剧院民族乐团,唢呐演奏员。”档案附页里还夹着一张剪报,是去年蒋明在民族音乐会上的报道,配着他手持唢呐演奏的照片,标题写着“唢呐声里的中国魂”。李悦忍不住笑了——蒋宇豪在班里总是缩在后排,说话细声细气,连回答问题都要憋红了脸,很难想象他的父亲,会演奏这种音色高亢、极具穿透力的乐器。但正是这种反差,让她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或许是让蒋宇豪看到父亲另一面,也让同学们看到多元艺术魅力的好机会。

第二节:忐忑的邀请

周四下午的课间,李悦特意走到蒋宇豪身边,轻声问:“宇豪,你爸爸是吹唢呐的吗?”正在整理课本的男孩手一顿,耳朵瞬间红了,含糊地“嗯”了一声,头埋得更低了。李悦心里了然——大概是觉得唢呐“不够洋气”,怕被同学笑话。她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听过你爸爸的演奏报道,特别厉害,想邀请他来给同学们做个分享,好不好?”蒋宇豪惊讶地抬起头,眼睛里满是难以置信,半天没说出话来。

当天晚上,李悦拨通了蒋明的电话,心里多少有些忐忑——毕竟是专业乐团的演奏家,未必愿意抽时间给初中生做普及讲座。电话接通的瞬间,传来一阵清脆的唢呐练习声,随后是蒋明洪亮的声音:“您好,哪位?”

李悦连忙说明来意:“蒋先生您好,我是蒋宇豪的班主任李悦。我们正在搞‘家长进课堂’活动,想邀请有特长的家长来给孩子们开阔眼界。了解到您是唢呐演奏家,就想问问您是否方便,给孩子们讲讲唢呐文化,再表演一段?”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随即传来更热情的回应:“李老师,这有啥不方便的!能让孩子们了解咱的民族乐器,我求之不得啊!”但说到最后,蒋明的声音突然放低了,带着一丝小心翼翼:“就是……宇豪他知道吗?他会不会觉得我吹唢呐给他丢人啊?以前我想教他,他总说这乐器太吵,不肯学。”

李悦心里一暖,连忙说:“蒋先生您放心,宇豪刚才听到这个消息可开心了!他只是有点害羞,等您来了就知道,孩子们肯定会特别欢迎您的!”挂了电话,她特意给蒋宇豪发了条消息:“你爸爸答应啦,他说要给大家吹《百鸟朝凤》呢,同学们都很期待!”很快收到回复,是一个小小的笑脸表情。

第三节:响彻校园的《百鸟朝凤》

下周二的下午第三节课,蒋明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他穿着一身藏青色中式褂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手里提着一个古朴的唢呐盒子,精神矍铄。蒋宇豪跟在他身后,依旧低着头,但脚步比平时轻快了些,偷偷抬眼打量着同学们的反应。

“同学们好,我是蒋宇豪的爸爸蒋明,今天给大家带来咱们中国的传统乐器——唢呐。”蒋明走上讲台,打开盒子,露出那支枣红色的唢呐,“可能有些同学觉得唢呐只能在婚礼或丧礼上吹,其实它的学问可大了,既能上得了金色大厅,也能吹得出田间地头的烟火气。”

他先给孩子们讲了唢呐的历史,从明代的传入讲到现代的创新,还拿起唢呐示范了不同的演奏技巧。当说到“唢呐能模仿各种鸟叫”时,王磊忍不住喊:“蒋叔叔,吹一个听听呗!”全班同学立刻跟着起哄,蒋宇豪的脸涨得通红,却悄悄挺直了腰板。

蒋明笑着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将唢呐凑到唇边。下一秒,高亢嘹亮的音色突然迸发出来,瞬间填满了整个教室!先是布谷鸟“咕咕”的清脆叫声,紧接着是燕子“呢喃”的婉转,随后是麻雀的叽叽喳喳,最后变成百鸟齐鸣,热闹得仿佛置身于春日的森林。孩子们都看呆了,张着嘴巴,眼睛瞪得溜圆。窗边的树枝上,竟真的停了几只小鸟,歪着头朝教室里张望,引得同学们一阵惊呼。

一曲《百鸟朝凤》终了,教室里安静了一秒,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太好听了!”“蒋叔叔好厉害!”“再吹一个!”王磊站在座位上使劲鼓掌,林晓雪则拿出画本,飞快地画着蒋明演奏的身影。蒋宇豪坐在座位上,看着父亲被同学们围着称赞,脸上的羞涩渐渐褪去,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第四节:父亲的骄傲与儿子的目光

蒋明放下唢呐,接过李悦递来的水杯喝了一口,笑着说:“同学们看,唢呐是不是很神奇?它不像钢琴小提琴那么‘洋气’,但它的声音里,藏着咱中国人的精气神,藏着泥土的芬芳和对生活的热爱。”他顿了顿,目光转向蒋宇豪,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我这儿子,平时话不多,跟我小时候一样,闷声不响的。但我一直希望他能像唢呐一样,心里有股敞亮劲儿,不管遇到啥事儿,都能勇敢地‘吹’出自己的声音。”

说着,他走下讲台,走到蒋宇豪身边,大手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蒋宇豪猛地抬起头,正好对上父亲含笑的目光——那是他从未见过的神情,有骄傲,有期待,还有深深的爱。他看着讲台上父亲留下的唢呐,看着同学们投来的羡慕目光,突然站起身,大声说:“我爸爸还会吹《抬花轿》!特别好听!”

全班同学再次欢呼起来,蒋明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拍着儿子的后背说:“好小子,还知道给爸爸捧场!”那天下午,蒋宇豪第一次主动给同学们介绍唢呐的部件,第一次在父亲演奏时,跟着节奏轻轻打拍子。李悦站在教室后门,看着父子俩默契的模样,悄悄拿出手机,拍下了这温暖的一幕。

第五节:资源的回响

蒋明的唢呐课堂,成了“家长资源库”计划的完美开篇。之后,王磊奶奶带着孩子们编中国结,五颜六色的丝线在小手里翻飞,教室里满是欢声笑语;张昊爸爸的理财课上,孩子们用模拟货币学习存钱和消费,还设计了自己的“零花钱计划表”;林晓雪妈妈带来了绘本原稿,和孩子们一起讨论故事创作,晓雪更是主动分享了自己的绘画思路。

家长们的热情远超李悦的预期。有做医生的家长主动提出开展健康小课堂,有做建筑师的家长想带孩子们观察校园里的建筑结构,甚至有做农民的家长,准备带自家种的蔬菜来,教孩子们认识农作物。每次家长课堂结束后,家长们都会围着李悦,兴奋地分享自己的感受:“没想到我这点手艺还能教孩子,太有成就感了!”“看到宇豪为我骄傲的样子,我才知道平时忽略了跟他的交流。”

周五的晚上,李悦翻看着手機里家长课堂的照片,在教育日记上写道:“以前总觉得家校共育是句口号,直到看到蒋宇豪为父亲鼓掌的瞬间,看到王磊捧着自己编的中国结傻笑的模样,才真正明白它的意义。每个家长都是一座未被发掘的宝藏,他们走进课堂,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亲情的连接和价值的重塑。当孩子们看到父母的闪光点,当父母看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便有了最温暖的模样。”

窗外的月光洒进房间,照亮了笔记本上那句刚写下的话:“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生命都能看见彼此的光芒。”李悦知道,这场关于爱与成长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西江的船

狩心游戏

宁得岁岁吵

六十二年冬

我的18岁男房客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开局城郊中学,我的学生全是刺头
连载中醉翁之意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