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我上路了,最怕就是说你还在市区打转那就完了,你都没个方向,你也不知道你在干什么,那就完了。你现在不知道你在干什么,你临终你也一定不知道你在干什么,那只好业力带你走,因为你没有产生强大的正念。
临终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个随念往生,第二个随业往生。
如果你临终没有培养一个强大的正念,对不起,你主导的权利就没了,由业力来主导。所以你上路以后,修行不一定说要整天一定要睡几个小时,只要你在进步,保持进步,是永远最重要的。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你永远保持increasing,你越修越有信心,对不对?修行上路了自己会感觉出来,你每天在进步。这个就是一种宗教的修行产生的效果,你会更有信心了。
而你整天不知到在干什么那就完了,你自己越修越慌,那就完了,那表示你没有上路。佛法不是这样子的,佛法是宝,那是珍宝,那是一种功德相,你修行相应,你自己会感觉得出来,对不对?那你如果越修越慌,表示你就是珍宝看一看,欣赏一下,你都没有把它带回去。没有上路嘛?
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时间也很短,我们不能做很细节的分析,但是我要告诉大家:
你上路了吗?这是关键。
你找到你的目标了吗?你是不是正确的走在你目标的道路上,这次我们主要是谈这个问题。如果你上路了,那我恭喜你,你每一天都在增长,如果你还没有上路,赶紧的找到你的目标赶紧上路,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大方向是这样,人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好了。不要贪多,真的,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情,你看他卖鞋子的,他绝对不敢跑去卖咖啡,不敢,他卖咖啡的他就一辈子卖咖啡,他搞电脑的一辈子搞电脑,他成功了,专心。
修行也是这样的,我们一天浪费在生活中吃饭睡觉,扣掉时间不多了,那谁能够成功呢?不是他能力比你强,因为人浪费的时间都固定。
因为他会集中他的心力去做一件事情,他善于利用他剩余的心力,集中火力把一件事办好,所以他成功了。
我们的心散乱,什么都想弄,什么都想贪,最后结果就是一事无成。所以你要想一想,就是说第一个设定一个方向目标,第二个我怎么趋向我的目标,它的方法在哪里?这两个主题,还有什么问题?
【学员】那么在佛教里面,每个人的悟性不同,有的聪明,一听马上就知道,好像我这样笨笨傻傻的,领悟性不好的话,叫我怎样努力,根本达不到。那么佛教里面有没有?能够把我拉一拉,你要度别人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信了,或者是我怎样努力都达不到,那么,我就放弃了,放弃就没用了,所以我说站在,最少有这种方向,想度自己的朋友,他们每个人的信仰不同,最少可以给他们帮助,我们佛教也有这样的慈悲,也有这样的,所以请问法师。
【师父】 ok好,这两个问题,好请坐。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一个问题了,就是当我们要达到目标的时候,有没有捷径?有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们?
这个是这样的,当然我们传承是佛陀,但是就像你说的,佛陀对我们是非常遥远,所以我们必须有祖师,祖师又分成比较早期的祖师跟比较近代的祖师。所以忏公师父说:祖师,尽量找明朝的,明末,明朝因为接近我们。你看唐朝的祖师的开示,跟我们距离就比较遥远,因为他太远了,明朝的、民国的比较近。
那么祖师再下来,就是法师。那如果你要找捷径要找一个,就是说我时间有限,我悟性不高,但是我有没有可能跟着一个人走,也可能。他走在前面,我在后面跟着跑,就像跑步一样,我体力不够,我就跟着一个人跑就好,你看跑步是真的是这样,刚开始就跟着一个人跑,那就是你要找一个你相应的法师。
为什么呢?这个法师虽然不圆满,但是他走五十步,我走四十八步,他就带我走那两步,对不对?所以法师的证量修量都比不上蕅益大师,对不对?但是他跟我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他的法会更适合我们来走。所以如果你要有捷径,可以找一个你相应的师父,你先跟着他走,虽然他不圆满,但是他足够引导我了。就好像我说的,他走五十步,我走四十八步,你一个四十八步的人找走一百步的跟找走五十步的差别不大,反正你都要进步,是吧?但是这五十步这个人他有个好处,他跟你贴近,他不会让你感觉这样的遥远。
所以捷径,如果你能够找到一个老师,他的法是很相应的,他也有心得,他把心得直接告诉你,你就可以减少很多时间去深入经典,这个就是捷径。因为他走过的路,欲知山上路、须问过来人,你只要把他的地图拷贝出来就好了,你就照着做。你就不用去try and error,对不对?你就把他的地图拷贝下来。但是问题是你找得到你相应的老师,这是关键。是吧?这个问题是很重要了。
但是一般来说,像我们有时候,我们的老师有时候两三个人也可能,一个不太够,因为每个老师有他的专业,尤其是我们作为一个法师,我们会找两三个,而且上课有时候老师会互相矛盾的,因为他讲的是圣道,他讲的净土,你要自己去融通,你要把它消化以后,叫做什么?存异求同,就是把它整合,你要有整合能力,因为你就需要这三个老师缺一不可,这个人教我唯识,这个人教我天台。可能你们居士没有这个问题,我们出家众经常会找不到一个全面性的法师,对不对?尤其我们是专业,对不对?我们要一方面对很多人,我不能只修净土这一块,就靠你的智慧,你起码要有整合的智慧,但是你自己看经典,说实在真的是比较辛苦。
你看我们今天举一个例子,你用听老师讲的,你很轻松,就要掌握里面的纲要。你看我今天带了三天,如果你不听我讲,你至少要花三年,你相信吗?相信!对。你如果相信我三天的课,你就走捷径了,对不对?有些人遇不到我们的传授,他要得到我们这个心得,你就慢慢的去try,对不对?很多的荒间小路也可能会迷路了,对不对?所以跟着老师走是最好的,但是问题是你要能够判断这个老师是正确的。
第二个,你如果是两个老师,你怎么整合这两个老师的差异,然后把他们的优点都吸收过来,所以捷径就是说你要善用你的老师,因为他一定有心得,他在专业的领域已经花了很多时间,你怎么样把他的东西转过来,转成是你的东西。第一个你的谦卑,你对上师的信仰,我们讲弟子相,你是不是具足弟子相?你能够看师长的优点,不看他的缺点,见德不见失,我要的是他的养份嘛,我不是要他的垃圾,我直接吸收他养份过来就好,我把每一个老师的养份都吸收过来,你进步就很快。
所以如果你觉得我自己看经典真的有困难,第一个太多、学不完,佛法就是这样,你第一个学不完,一个学不懂,太深,那我很简单嘛,我讲这个就是我自己采用的方法,我找几个特殊的老师,我唯识找一个老师、天台找一个老师,对呀,我直接吸收他的心得,我把他观想成佛,我把他的能量直接吸收过来,变成我的东西。就是你说的捷径。
但是这个地方有个问题,就是说人会高慢?你一定要谦卑,你才能够受益。跟着老师学的成败,就是说你要把老师当做佛陀,虽然他不是佛陀,你要这样观想,你要告诉你,他说的话是对的,你先相信他,他有不足的地方,你就不管,你就把这个优点拿过来就好。所以你如果善于亲近善知识,这是你的好处,这个人就进步快。因为你搭上了一个快速的火车,他帮你开路都开好了。
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因缘能够亲近善知识。就是第一个他谦卑不够,不够谦卑,或者他容易看到上师的缺点就退失等等。因为每个上师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不足。人有一个问题,他容易看到别人,不容易看到自己。所以你怎么善用你的师长,这很重要。你现在有三个师长都不是圆满,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三个师长如果加起来,如果你把它整合起来,是不得了的能量,你懂吗?你如何整合你的善知识?这个我就没法告诉你,我只是告诉你两个:谦卑,厚道,这两个。如果你能够去吸收善知识的能量,那你走上捷径,因为他都花了好几年在研究了,这个就是捷径了,没有其他捷径了。
ok,好,还有一个ok,坐坐。
【学员】感恩师父这几天给我们的开示,获益良多,我有几个问题想请师父开示,因为刚才师父讲我们要修行要找个目标,我看我们这些师兄,大家几天听师父讲,我们都知道有这个目标,我们都希望能够随念往生,不是随业往生,但是目标我们有了,但是这个方法,我们现在,目标我们知道了,但我们方法要去怎么做呢?有没有次第呢?刚才师父讲要找老师,也要有好的因缘最好了,但是良师也难求啊,也不一定有这个因缘找的到,这样我们次第应该?有没有你先从哪边一步一步,从一年级你先看什么书,你先看什么人,每天你念佛整个时间怎么排,有个方法来请师父给我们开导?
【师父】这个就好、好,我就要先喝一口茶。请坐请坐,你这个是很个人化的东西。方法当然我只能讲方向了,当然解门行门,听经跟每天的定课,拜佛念佛的行门,越到晚年你的定课就要越多,定课。当然有些人偏解门,有些人偏行门,有些人喜欢拜佛,有的人喜欢听经,这个都没关系的。但是比例不能低于三七,比例。你喜欢解门三分,行门七分,或者你喜欢解门七分,行门三分,都没关系,你低于三七的比例就失调了,不能保持balance。三七是底线了。
那至于喜欢解门的人就多听经,因为有时候过去生的善根,有些人喜欢听经,他一听就很欢喜,有些人从行门中他就很欢喜,不要勉强,我们要继承过去的习性,只能够顺势而为,叫就路还家,你过去养成这个习惯了,不要硬去抗拒它了。这棵树已经往左边倾斜了,好的一个园丁,你顺着树去剪它就好了,因为你没有太多时间去调整自己,尤其年纪大了,但是比例不能低于三七。
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听经,只做定课,你绝对不吉祥,你会没有方向,你只会创造佛号,但是佛号往哪里走你不知道,但是你整天听经不行门也不行,我只能够说比例不能低于三七,每天要听一点经,至少半个小时也好,然后思惟一下在讲些什么道理,然后做做定课,拜佛,念佛,打坐。
至于具体怎么做,太细节的东西,个人化的东西我们就不谈,因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但是你一天当中只有解门跟只有行门,绝对不行,就失调。你两只脚就只有剩一只脚;目足双运,没有眼睛也不行,没有脚也不行。
来只有八句,我们念三遍: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
唵。阿那篱。毗舍提。鞞啰跋阇啰陀唎。盘陀盘陀你。跋阇啰谤尼泮。虎昕都嚧瓮泮。莎婆诃。
唵。阿那篱。毗舍提。鞞啰跋阇啰陀唎。盘陀盘陀你。跋阇啰谤尼泮。虎昕都嚧瓮泮。莎婆诃。
唵。阿那篱。毗舍提。鞞啰跋阇啰陀唎。盘陀盘陀你。跋阇啰谤尼泮。虎昕都嚧瓮泮。莎婆诃。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增福慧。
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回入娑婆度有情。
南无阿弥陀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