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伴读

停在一座宏伟的府邸前,朱红色的大门高耸入云,门上镶嵌着金色的铜钉,熠熠生辉,门前的石狮威严矗立。

府邸中的建筑错落有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雨水顺着屋顶覆盖着的琉璃瓦片滑落,形成一道道晶莹的水帘,贵气穿过大门扑面而来。

少年站在车旁,目光扫过眼前的景象,心中一震。

那人下了车,执伞立在雨幕之中,他的衣袍虽然被雨水打湿,却依旧显得高贵而从容。

一群人匆匆迎了上来,恭敬地行礼,齐声道:“太子殿下。”随后接过他手中伞,为他撑着。

少年呆滞在一旁,愕然地看着那人。

太子温和一笑:“你自己说愿意跟来的,”说完吩咐道:“找个大夫过来给他看看手,带他去换身干净的衣服,再准备些热茶和点心。”

府上的丫鬟小厮应声而动,立刻有人上前扶住少年,恭敬地说道:“公子,请随我来。”

少年大睁着眼睛,木然地站在原地,脚下仿佛生了根,他的目光依旧落在太子身上,太子看了他一眼,笑着道:“诶,快去吧,别着凉了。”

少年这才勉强跟着走进了府邸。

府邸内的景象更加奢华,长廊曲折,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丫鬟们穿梭其间,将人带到一间宽敞的客房,房内陈设雅致,熏香袅袅,带着一股淡淡的檀香。

她们恭敬地为他准备了干净的衣服和热茶,随后退了出去。

他站在房中,低头看着杯中的茶水,热气袅袅上升,模糊了他的视线。

他呆愣地看着眼前陌生的事物,满心茫然。

与此同时,东宫的正厅内,太子已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袍,坐在雕花木椅上,手中捧着一杯热茶,神情淡然。

厅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随即是一道温和却带着威严的女声:“听说你带了个人回来?”

太子抬眸看见来人,立马将茶搁在桌上起身,语气恭敬:“母妃。”

来人一袭暗紫锦袍,没有什么繁复华丽的花纹却依旧显得贵气逼人。

她缓步走进厅内,目光扫过太子,带着几分探究:“这么大的雨,你带了个什么人回来?”

太子微微一笑:“不过是个倒在路边的少年,见他可怜,便带了回来。母妃不必担心。”

她蹙了蹙眉,显然对这样的解释并不满意:“你可别是带了个别有用心的人回来。”

太子神色不变,温声道:“母妃放心,我自有分寸。”

太子母妃还想再说什么,却见厅外一名下人恭敬地走了进来,低声道:“殿下,那位公子已经收拾妥当,带过来了。”

太子颔首:“让他进来吧。”

片刻后,少年被人带进了厅内。

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袍,头发被仔细梳理过,露出一张精致而苍白的脸,此刻低着头,垂着眼。

太子母妃的目光落在周御揽身上,不由得微微一怔,她虽见过无数俊美之人,却从未见过如此惊艳的少年。

他的美并不张扬,却带着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清冷与脆弱,似一株在风雨中摇曳的青竹,耳边红得似血的流苏虽艳丽得突兀却为他更添了几分颜色,令人移不开目光。

“这就是你带回来的人?”她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声,“长得倒是好看。”

少年站在厅中,感受到一阵灼热的目光,心中不由得一紧,他低垂着眼眸,闻言攥紧了衣袖,指尖却因为触到衣衫,疼的发抖。

太子叹了口气,无奈道:“母妃,你别吓着他。”

“说什么呢,我哪会吓到他,”她嗔怪一声,转头继续看着那个局促的少年,对他道:“你抬起头来给我看看。”

少年抿了抿唇,抬起头来。

太子母妃看着他的眼睛时愣了愣神:“你是晋王带回来的那个儿子?”

少年小声道:“是。”

太子不解:“母妃认识他?”

“你这两年刚好不在京中,晋王从外头带回了一个儿子,晋王妃被气晕了过去,这事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我虽没见过他,但依稀听过他生的极好,有一双罕见的碧眸,京中有这条件的人极少。”

厅内的气氛一时有些微妙,少年低着头,不吭声。

太子沉默片刻:“所以他是我从弟?”

“是啊,真巧,我一直听说他生得有多么好,今日终于看到了。既然知道他是谁了,就快把他送回去吧。”

“我现在就去安排。”

一直不做声的少年闻言猛地抬头看着两人,像是被刺激到了。

太子见状一顿,试探着问道:“你不想回去?”

少年抿了抿唇,道:“不想。”

堂上两人具是一愣。

太子看着少年抗拒的神色,想起方才捡他回来时,他满身泥泞,不但手指尽数磨破了还一副筋疲力尽的模样,心中隐隐有了猜测。

他想了想,问道:“你不想回去,那你想留在这吗?”

一旁的妇人蹙了蹙眉,不赞成地开口:“他是晋王的人,你没理由留下他。”

太子笑了声,“怎么就没有了?我不是正好缺伴读吗?”

“胡闹!你此次回京挑选伴读是大事,怎能如此儿戏!”

“又不是第一次挑,早几年前就看过了,没一个入得了我眼的,非要选的话,就他吧。”

“怎能如此随意?你现下应当选个有身份背景的人,怎么能选一个……”外室子,她没说出后面三个字,沉着脸不同意太子的提议。

太子无奈道:“母妃。”他用商量的语气道:“太子伴读可以不止一个,先选他,后面再添,这样行吗?”

太子母妃皱着眉,正欲开口,太子凑到她耳边,快速轻声说:“我看母妃明明挺喜欢他的。”

太子母妃一愣,脸上闪过一丝被人说中的薄红,此刻竖着眉,怒瞪着他,他眨眨眼睛笑了笑,不说话。

“这事也不是你说了算,你回头带着他去见张太傅,考核过了还得由你皇爷爷决定,都过了才行!”

太子微妙地沉默了,他看向眼前一言不发的少年:“你可曾习过书?”

少年身形瘦削,看起来也就十岁出头,也才这两年到到晋王府,这条件听起来不像是碰过书,不料这少年竟抬头,笃定道:“习过。”

两人闻言,眼中皆闪过一丝意外,太子母妃挑了挑眉,显然对这个回答感到惊讶,太子则继续问道:“你学过什么?”

少年沉默片刻,似乎在努力回忆,随后低声道:“我记不清名字了。”

太子叹了口气,心中暗道:“罢了,看过书已经很意外了,回头去碰碰运气吧。”他转头对母妃说道:“既然如此,我派人去请老师过来考考他吧。”

太子母妃颔首,“我就留在这看看。”

雨停了,天空依旧阴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泥土气息。

一辆马车缓缓停在太子府前,车帘掀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从车上走了下来。

他身着深灰色的长袍,衣料虽不华丽,却显得极为整洁,头发虽已花白,目光却炯炯有神,步履稳健,丝毫不显老态。他身后跟着几个年轻的书童,每人手中提着一个书箱。

张太傅走进太子书房,见到太子和太子母妃,恭敬地行礼:“老臣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娘娘。”

太子连忙扶起张太傅,“老师不必多礼,今日请您来,是想请您考考他。”

张太傅的目光随即落在一边的少年身上,一愣,随后他转头看向太子:“殿下中意的伴读是他?殿下可知晓他的身份?”

太子笑了笑:“我知道,但我看中了他,他说看过一些书,这才劳烦老师过来一趟帮我看看。”

太傅眉头微微蹙起,看向太子母妃:“这……”

他心中暗想,太子才刚回京,或许并不了解这少年的背景。

一个长在烟花之地的外室子,才回京不到两年,就算看过几本书,又怎能比得上那些正儿八经出生、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世家子弟?这样的考核,恐怕只会让太子失望。

然而,太子母妃却对他颔首道:“张太傅,既然亦辞有意,便考考他吧。”

太子名周悯字亦辞,此刻正看着太傅笑得温和。

他这学生什么性格,他比谁都清楚。

太傅在心中叹了一口气,转身走到书案前,从书箱中取出一本书,翻开一页,看向周御揽,“你可曾读过此书?”

周御揽端详一番后,道:“读过。”

太傅眼底闪过一丝讶异,面上却丝毫不显。他先是考校了些基础文义,少年从容作答,字字精准。

太傅指尖在书页上一顿,忽然话锋一转,问起经义要旨的阐发。

少年略一沉吟,应答间竟是将各家注疏融会贯通,更有独到见解。

太傅听着听着,执卷的手渐渐收紧。他连忙站起身,从书箱中抽出另一本书,“这个呢?”

少年点点头。

太傅的眸光越来越亮,接连从书箱中抽出数本典籍,变换着法子考问。

少年应对从容,偶有思索也不过略一沉吟,答出的见解却愈发精妙。

“可会作诗?文章写得如何?”太傅迫不及待地追问,声音微微发颤,“丹青可曾习得?”

一旁的太子轻轻合上手中书卷,微笑着开口:“老师。”

太傅猛然惊醒,反应过来后干咳一声,正色道:“这些学问,你是从何处学来的?”

少年垂首恭敬道:“母亲为让父亲接纳我,自幼便严令我勤学苦读。”

太傅闻言心头一震,在那般境遇下竟能学至此等地步,莫非是天纵奇才?

他捋须颔首:“难得,实在难得。这般年纪便有如此造诣。”

转身对太子母妃郑重作揖:“娘娘,此子才学非凡,足以为太子殿下良伴。”

太子母妃目睹全程亦觉不可思议:“依太傅之见,他如今造诣几何?”

太傅胡须微颤:“老臣阅人无数,从未见过如此天资。这般年纪竟能通晓各家经义,更有独到见解。适才所取典籍,怕是连太子殿下都……”

太子轻咳一声别过脸:“确有两本未曾读过。”

太子母妃无奈瞥他一眼:“你倒是会挑人。”随即转身欲离,“既如此,本宫便不阻拦了。”

待太子母妃离去,太子与太傅相视而笑,只留少年茫然立于堂中。

太傅走近一步,和蔼地问道:“几岁了?”

“十二。”

太子也上前问道:“叫什么名字?”

“苏濯。”

不待太子再问,太傅已急不可耐:“可有表字?可愿拜老夫为师?”

少年一一回复,道:“尚未取字。此事需禀明圣上。”

“确实,确实,是老夫一时糊涂了。”太傅半拥着苏濯向前走,“这便去面圣。”

太子凑上前:“我也去。”

苏濯尚在怔忡,已被二人引着往御书房去。

太子惜才,太傅更甚,皇上闻奏龙颜大悦,当即准允。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寄长风

道姑小王妃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兰栖倾玉
连载中枫野霏花 /